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年代,总有那么一些“专家”,说出些让人“头皮发麻”的话。最近网上又炸锅了,因为有人翻出了王福重教授那段令人三观尽碎的视频,他声称:“粮食跟农民几乎没关系,是土地自己长出来的。”
听到这话,不少人当场差点喷饭。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听完大概只能苦笑:“哦,原来我这几十年都是白忙活的啊。”
![]()
01
起初,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以为是断章取义、网络恶搞。可一查原视频,才发现真的是有名有姓、当着镜头说出来的。
王福重是谁?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博士、还有两本颇有名的经济著作。他讲课侃侃而谈,言辞犀利,自带“热点制造机”的体质。这些年因为观点“出圈”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可这次,他的“粮食和农民没啥关系”的发言,把锅直接甩到了最不该甩的地方——中国5亿多农民身上。
![]()
他讲得理直气壮:农民在地里锄了几垄地就回家睡觉了,种子在地里自然就发芽了,粮食是地长出来的,不是人种出来的。
听到这儿,不少种地的老人连手里的锄头都要气得抖三抖。你说土地有自然生长的能力,这没错,但没有人撒种、除草、施肥、灌溉、除虫,它能长出能吃的粮食?
现代农业虽然讲究“机械化”,但中国多数地区还是靠农民一锄一锄地干出来的。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连大型农机都开不进去,全靠人工精耕细作,谁敢说这跟农民无关?
![]()
02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的“懒惰的农民观”。王教授说:农民天天出苦力是思想上的懒惰,是愚蠢,是对创造力的拒绝。
乍一听,似乎站在了“提高劳动效率”的高地,鼓励农民进步。但实际一细琢磨,这不就是明晃晃地贬低那些靠双手吃饭的人吗?
![]()
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城,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读大学。
有人考上大学,是好事,但不能反推说没考上大学的就都是思想懒惰。你让一个小学没毕业、在地里种了半辈子庄稼的农村老人去搞“创造力”,他得连夜把你赶出村口。
他还说,要实现“农民的去农民化”,让所有人都变成城市人,中国才能富强。
![]()
真要真这样,那问题来了:
谁来种地?
谁来喂饱十四亿人?
难道全靠卫星播种、无人机收割?全靠进口粮食?当所有人都变成“文明城市人”,饭碗还在别人手里,所谓的“富强”岂不是空中楼阁?
![]()
很多网友一句话点破了核心问题:“如果你瞧不上农民,那你最好连一粒米都别吃。”
粮食涨价、农民收入微薄、种田回报低,这些都是真真切切的问题。可王教授却说,粮食不能涨价,因为城市人消费能力有限。
城市人拿着高工资、涨着退休金,却不能多花几毛钱支持种粮的人?而农民月入几百,还被扣上“阻碍发展”的帽子?
这是什么逻辑?
![]()
03
近年来,公众对所谓“专家”的耐心正在消耗。
从“谁家没五十万”到“建议农民带着地契进城买房”,再到今天的“粮食和农民没关系”,这些人站在讲堂上、屏幕前,输出着一个又一个脱离现实的“高空理论”,却忽略了中国的地气。
是的,理论很美,但现实很骨感。
![]()
不能否认,王福重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定建树,他说“思想懒惰会导致贫穷”,这话有一定道理。可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把亿万农民定义为“懒惰”、“没贡献”,这就不只是学术问题了,是态度问题。
农民不是没想过进城,不是没想过转型,但他们手里的资源、脚下的土地、背后的家庭,不是一句“去农民化”就能解决的。
要是都能“思想积极”,都能创业成功,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还在负重前行?
这世界不是缺理论,是缺尊重。
![]()
尊重脚踏实地的耕耘者,尊重真正保障我们三餐温饱的人。粮食是土地长出来的没错,但更是被人种出来的,是汗水换来的,是一锄一铲、一雨一晒管出来的。
当一个社会,开始看不起种地的人,那才是真的危险。
农民不是落后群体,而是这个国家最不能缺的基石。
他们不是“没用”,而是被忽视太久。
他们不是阻碍发展,而是最朴实、最坚韧的贡献者。
![]()
如果专家真有水平,就该去解决“种地不赚钱”的问题,而不是站在高位嘲笑辛苦的农人。
说到底,最荒唐的不是农民辛苦没回报,而是有些人嘴上讲“进步”,脚下踩的是农民的脊梁。
这话,说给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听,也说给自己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