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重庆网友@火老板钓鱼
常言道:野外钓鱼有三怕,一怕“残条”狂闹窝,二怕“辣条”水上漂,三怕夜里有“阿飘”。比起后面两者,餐条鱼被列为钓鱼人的头号噩梦。
这是为啥?因为餐条鱼闹起窝子来,大概率是别想钓鱼了。后面两个东西虽然也吓人,但很多人估计一辈子也遇不到。
![]()
其实,钓鱼人怕的不是餐条多,而是怕它们个体小。如果遇到大的餐条鱼,拉起来其实也蛮爽的。
近期,重庆一位钓鱼男子(@火老板钓鱼),在长江钓获一条怪鱼,很像餐条,这鱼浑身银白,尾鳍有点泛黄,体长大概15cm,一个手掌攥不住,堪称“满级餐条”。结果男子看了几秒后,感觉不对劲,吓得立马将其放生。

“这个(鱼)到底该不该放,不像餐条!”男子随后将这一幕拍了视频发到网络上。
为了便于大家观看,我把它做成了上面的动图,大家一起来鉴定一下。
![]()
从外形上来看,我相信大部分网友都已经在心里默念:这怕是刀鱼吧!毕竟刀鱼的名声太响了,没有哪个人没听说过它。
这段视频一发出来,网友们的评论就很有意思。
一位湖北网友:你丢的是差不多大几千人民币……还有网友称:这条(鱼)能值8000……
![]()
看完网友们的留言,这位重庆钓鱼男子直呼:后悔。
就算是“刀鱼”,这么大一条能值几千?网友们的评论把我也给看傻了。对于远离长江的北方人来说,他们一辈子可能都没见过刀鱼,只是听过它的大名。
眼前这条“满级餐条”,真有网友说的那么值钱吗?
值不值钱咱不清楚,但如果你看了下面这位网友的留言,估计内心又该掂量一下了。一位重庆网友称:“还好你把它(刀鱼)放了,要不差点就‘刑’了啊……”
![]()
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刀鱼可能是“刑鱼”,也就是网友们经常调侃的“牢底坐穿鱼”。
怪不得重庆这名钓鱼男子,钓上来之后吓得立马将其放生。上一秒还在后悔的男子,看了这位重庆网友的留言,估计内心又稍稍平静了一点。
不过,对于这条鱼的身份,网友们存在很大的争议。
其一,这条鱼到底是不是刀鱼;其二,刀鱼到底“刑不刑”?
作为一名对鱼类各问题都有特别兴趣的自媒体博主,我想以我个人的理解,给大家弄清这两个疑点。
首先搞定它是不是“刀鱼”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家口中所谓“几千一斤”的刀鱼,大都指的是“江刀”,这种鱼是洄游性鱼类,一般在开春的时候,会从长江口向上洄游产卵,到了清明节前后,其体内蓄积的脂肪量达到高峰。历史上,刀鱼最远的洄游路线,到达过长江的洞庭湖。而重庆又在洞庭湖上游,且有大坝相隔,所以它们是不可能从东海一直向上游到重庆的。
![]()
基于这一点判断,我敢认定这条鱼并非所谓的“江刀”。如果真有刀鱼现身重庆,那肯定会轰动一时,但网络上并没有关于刀鱼出现在重庆的报道。从地理分布上看,重庆段出现真正长江刀鱼的可能性极小。
所以,我认为它可能只是凤尾鱼。这种鱼,之前也曾有重庆钓友钓到过,网络上一些博主将其科普为“刀鱼”,我认为这种观点纯属胡扯,没有一点专业的判断能力。
至于这条和“江刀”长得很像的鱼,大概率只是“毛刀子”,是一种定居型的鱼类,它们并不像刀鱼那样做远距离的洄游。
![]()
图:毛刀子(俗称)
这种鱼在长江下游水系分布较多,比如巢湖,里面就有很多“毛刀子”,数量和白条鱼一样。
还有就是“刀鱼”到底“刑不刑”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给大伙讲明白,以免有钓友钓获后忐忑不安。
先说结论:长江刀鱼没被正式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2015年有人提议把它列二级保护,但没有通过审批,因为在当时它们属于重要经济鱼类,入选后肯定就不能再发放捕捞许可证了。再加上《名录》更新的滞后性,导致刀鱼一直没被列为保护鱼类,这一点很多网友都存在误区。
![]()
虽然没有入选《保护鱼类名录》,但它们享受的保护待遇,其实一点也不差!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以来,任何捕捞行为都已经停止,刀鱼自然在列。同时,在2019年之后,刀鱼的捕捞证就已经没再发放了,动它就是碰红线。
但由于休闲垂钓并不在捕捞之列,所以钓友们如果意外钓获一条刀鱼,并不违规。但切记不能拿来显摆,更不能拿去换钱,最好还是放生,毕竟咱钓鱼爱好者的格局也不能太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对鱼类资源的保护。
你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