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竹乡栗海”的历史渊源
作者:徐厚冰
广德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森林覆盖率59.27%。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推介的“美食之乡”。
![]()
一、竹乡
据万历《广德州志》载,咸通八年(867),在城南十里竹山(位于今桃州镇团山村)始建以山为名的竹山寺,说明了唐朝那时候广德竹子已成遍连山。竹山,可能是广德有记录的最早“竹乡烙印”。
宋时,据周秉秀撰《祠山事要指掌集》(明宣德8年[1433],胡廙版)载,祭祀祠山神时,需用竹席子三百条、竹箩五双,证明了宋时广德竹产品已经广泛使用。这是广德比较早的关于广德竹手工产品的记载。
据嘉靖《广德州志》卷六《食货志》载,明时,广德毛竹已达十二种,并且每年向朝廷进贡土产竹制扫帚四百把,扫帚赋额银一十二两,另外纳南京工部扫帚赋额银八两、解扛(押运费)银八分。竹扫帚虽然是简单的手工品,但说明在明代广德竹制品已经成为贡品。
清初,康熙年间,据杨苞《桐川纪事》所载,广德虎患时,老虎常藏匿于大北乡千亩竹园,又叫大竹园,应该是水竹类,说明广德除毛竹外,其他竹类面积也不少。又据光绪《广德州志》载,清广德竹之品种达十九种。说明在清初广德小株竹已经成自然大面积规模。
民国时期,“毛竹南北二山均有,刚竹亦多,竹货行销亦广。”广德以嫩毛竹为主要原料造的表芯纸产量居周边县市之首,工人达六七千人。说明解放前,广德竹产品生产已经规模化。
据《人民日报》载,1949年,广德毛竹面积约20万亩左右,人均约1亩。1965年,广德毛竹面积约28万亩。1976年,广德毛竹面积约32万亩。1996年,国家农业部评选出“中国十大竹乡”,广德位列其中。1999年,广德毛竹达48万亩。建国50年,广德毛竹面积增加了约2.4倍。
截止2022年年底,广德竹面积为97.9万亩,其中毛竹面积为83.4万亩,包括引进品种,各类竹已多达264种,单株总共2.4亿多,人均460余株。
![]()
二、栗海
明时,广德板栗已经普遍种植,已经被列入嘉靖《广德州志》之《食之货·果类》中“栗”。同时,以产板栗为名的山名,就有水西都的黄栗山。万历《广德州志》亦载。
清乾隆《广德州志·物产》云:“栗,州县通产,可以代粮。州境出东平殿左右最佳。”可以看出,当时广德板栗产区已经相当普遍。尤其以东平殿的板栗最好。“东平殿,州北八里许,或云五里。”即在东平溪(无量溪与北湾溪汇流段)边。
同时,以盛产板栗为地名的保(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有大东乡的“栗村保”、大西乡的“栗村保”、小西乡的“黄栗山保”等;以栗为名的寺庵,有“黄栗庵(在今新杭横岗村)”等,清朝时这些以“栗”文化在地名上的烙印,足以证明广德的板栗随处可见。
民国时,广德因战争灾难,以老板栗树为多,产量急剧下降,“惟老树多枯,产量日减”。是时,以“小北乡伏卡、百能地(均属今邱村镇山北村)之魁,栗为最佳。”
![]()
1958年,山北乡九斗川嫁接了一株大油栗,1978年产栗55市斤,树冠投影每平方米产栗1.1市斤,为本县板栗之王。
1964年,广德大力推广山地野生栗树就地嫁接,农民每人平均每天可接七十至八十株,使得广德板栗单株产量大大提高。据《人民日报》(1964-11-13第5版)报道,是时,广德板栗单株产量超过200斤,名列全国第二(前三:江苏新沂、安徽广德和山东郯城)。
1983年,广德联产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全县有板栗园5400亩。
1987年,广德成片板栗林有2.29万亩,加上零星栽培的栗树折合成亩计算,共有3万余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例。栗林分布于流洞、新杭、砖桥、独山等23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面积2000亩以上的有新杭、砖桥、独山、下寺、山北、四合6个乡(镇)。本县板栗品种主要有处暑红、大红袍、大油栗、小油栗、迟栗、九月寒、二黄早、焦杂、松毛蒲、毛板栗、石门栗等11个。全县购销板栗466吨。
1900年,广德板栗种植面积4万亩。
1994年,全县板栗有39684亩,年产量200万公斤。是年,柏垫板栗品质荣获国家林业部银质奖(全国未设金奖)。
1997年,全县有板栗基地20万亩。11月7日,安徽省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率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交流会的全体人员来广德,深入凤桥板栗生产基地等地,视察农业产业化情况。是年,广德处暑红、大红袍、大油栗品种通过安徽省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安徽省首批板栗优良品种,并命名为WS—板栗1号—处暑红,WS—板栗2号—大红袍,WS—板栗3号—大油栗。
![]()
2000年,广德大力发展林业,成立了“板栗协会”,拥有板栗26万亩,年产板栗也有七八百万公斤,成了全国板栗基地县。10月,广德县被国家林业局被正式授予“中国板栗之乡”的称号。
2001年,全县板栗栽种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就有5个乡镇,板栗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达200多户,全县有14万农民从事板栗经营,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凤桥、四合两大板栗专业市场吸引了邻县和邻省的板栗来此交易。
2005年年底,广德板栗面积达24.9万亩。是时,全县以板栗为自然村村名,有新杭镇流洞村的板栗园、柏垫镇前程村板栗园(一、二两村)等三个自然村;另外有“板栗园桥”、“板栗园河”等地名,广德“栗海”已名副其实。
2018年4月,邱村下寺村的一棵板栗树,被列入宣城市三级古树(100-300年)名列,是广德境内唯一入选的板栗古树。
2021年,柏垫镇凤桥社区板栗年产量可达400万斤。
2023年,广德板栗面积约30万亩,产量达6万吨,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
![]()
【结语】
广德,以“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竹乡栗海”,可谓珠联璧合。我们不妨以“竹乡画廊”风景道建设为抓手,以线连点,充分利用竹乡、栗乡文旅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打造国家级康养中心,让广德“竹乡栗海”的名片更响!更亮!
![]()
大美广德
康养名城
欢迎您!
搜集整理徐厚冰,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网络图片,侵权立删,谢谢。转发此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