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第一学校五年级弘扬科学家精神航天科普讲座
![]()
9月23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空间微波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崔万照教授走进校园,为经开一校五年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了不起的中国航天》主题讲座。这不仅是一场科学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家精神的深情传承。
从“汉”到“星”:文明传承中的探索精神
![]()
![]()
崔教授从“汉”字的起源讲起——汉水与银河同向奔流,古人以“汉”为天河命名,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对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他特别强调,我国多数卫星诞生于秦岭深处的科研基地,正是无数航天人甘于寂寞、坚守深山,才铸就了中国航天的辉煌。
冲霄神箭:砥砺奋进的航天之路
![]()
从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到明朝万户陶成道为航天梦献身;从戚继光“火龙出水”的军事智慧,到现代长征系列火箭的跨越发展……崔教授通过一个个生动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传承。
![]()
在讲述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毅然归国、白手起家的故事时,学生眼中充满敬意;提到“两弹一星”元勋陈家栋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时,全场肃然起敬。长征系列火箭从二号、五号到七号的迭代飞跃,更是几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生动写照。
漫步天宫: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从敦煌飞天壁画到中国空间站,我们走了千年,但真正的突破来自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后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崔教授动情地说。
![]()
他讲述了神舟五号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敢于牺牲的勇气,戚发轫院士年过花甲仍奋战一线的担当,邓清明24年4次备份却初心不改的坚持……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中国航天的每一次飞跃,都凝聚着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
当听到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梦想不懈努力,桂海潮即使戴眼镜也不放弃航天梦时,学生纷纷鼓掌——科学探索的大门向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敞开。
九天揽月:永无止境的科学追求
从《甘石星经》这部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到嫦娥工程“绕、落、回”的完美实施,崔教授讲述了中国探月工程中科学家的智慧与执着。
![]()
“月壤研究的每一个突破,背后都是科研团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故事。”崔教授说,正是这种严谨求实、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让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最终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
![]()
![]()
证书颁发:传承科学火炬
![]()
讲座尾声,德育主任田冬梅为崔教授颁发科普荣誉证书。这一刻,不仅是对科学家的致敬,更是对科学精神的礼赞。
科学家精神如星火,代代相传。这堂讲座在经开一校学子心中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种子,更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今天坐在台下仰望星空的少年中,必将有人接过科学探索的火炬,续写中华民族的航天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