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三年级辍学的木匠,干出6126亿营收,超越腾讯和小米,他凭啥?

0
分享至

在中国企业界,有不少逆袭的故事,但李水荣的经历格外让人震惊。

一个小学三年级辍学的木匠,硬是凭借敏锐的嗅觉和敢闯敢拼的胆识,把一家不起眼的木材厂,发展成年收入6126亿元的石化巨头荣盛控股。

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腾讯和小米这样的科技明星企业。



人们常常喜欢把他的成功归结为运气,赶上了改革开放,踩中了产业升级。

但真相是,没有谁能靠运气一路走到今天。

他的路径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与质疑,但他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这才塑造出如今的商业帝国。



1956年,李水荣出生在浙江一个贫困农村。

因家境拮据,他只能早辍学并选择学习木匠手艺。

靠着灵巧的双手,他在乡里小有名气,木匠的活路稳定,饿不死,却也看不到什么出头的希望。

转机出现在一次拆迁工地。

别人眼里的废木料,在李水荣眼中却是可利用的资源。

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这些材料收回来加工,再卖出去,就能赚到钱。



只是当时社会环境对“买卖”还存有偏见,所以李水荣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把这个想法埋在心底。

等到改革开放政策放开,他第一个冲出去,创办了木材厂。

别人还在守着几亩地,他已经学会利用市场来挣钱。

凭着吃苦耐劳和对机会的敏锐,他很快积累了第一桶金。

然而,李水荣并没有被眼前的小富满足。

随着建筑行业逐渐由木材转向钢筋水泥,他敏锐察觉木材生意的未来空间有限。

很多人继续埋头干活,他却果断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1990年代初,中国纺织行业迎来快速增长。

大街小巷都是织布厂,竞争激烈到不少人望而却步。

可李水荣偏偏在这时卖掉木材厂,拿着20万元买下几台织布机,开了自己的纺织厂。

创业初期,他几乎吃住在厂里,白天跑生产,晚上跑市场。

凭着踏实和坚持,李水荣的厂子从几台机器扩展到上百台,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就在大家觉得他要稳坐纺织老板时,危机来了。



1992年的金融危机,让纺织业陷入低谷,很多企业接连倒闭。

同行们纷纷收缩,可李水荣却再次展现出逆向思维。

纺织下游不景气,但上游化纤原料仍然有需求。

如果能往上游走,就能避开低端产能竞争。

他再次做出大胆决定,转向化纤产业。

这意味着放弃眼前的稳定,冒着可能倾家荡产的风险,但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进入化纤行业后,他并没有满足于生产普通产品,而是不断向更高端环节推进。

2002年,他投资18万吨聚酯项目,迅速成为行业重要玩家。

随后,他又布局PTA项目,逐渐把企业推到行业前列。

但真正的高地还在更上游,长期以来,国内炼油被国企和外资垄断,民营企业几乎没有插手的机会。

他深知,如果不突破这道壁垒,荣盛控股的命运始终受制于人。



2014年,政策终于松动,他抓住机会,投入2000亿元建设浙石化。

外界纷纷质疑:一个纺织出身的民营企业,怎么敢碰高壁垒的炼油?

李水荣却非常坚定,因为他清楚,只有打通全产业链,企业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2019年,浙石化一期投产,当年产值就达748亿元。

2021年,产值突破千亿,荣盛控股从此进入国内炼化巨头行列。

这个项目彻底改变了公司格局,让它具备了全球竞争力。



在国内产业链布局完善后,他把目光投向全球。

石化产业的核心是原油,谁掌握了稳定的供应链,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2023年,荣盛控股与沙特阿美达成合作,引进战略投资,签下20年原油供应协议。

这一动作,让荣盛控股不仅解决了长期的原料供应问题,还打开了全球化的新局面。



回顾李水荣的商业轨迹,每一步几乎都充满风险。

从木匠转木材,是一次顺势而为,从木材跳到纺织,是敢于提前押注。

从纺织到化纤,是危机中寻找转机,从化纤到炼化,是啃最硬骨头的豪赌,与沙特合作,则是未雨绸缪的国际布局。

别人眼里的“运气”,其实都是他提前看到趋势、敢于承担风险的结果。



李水荣的传奇,不只是一个农家子弟逆袭的励志故事,更是一堂生动的商业课。

他用一生证明,学历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眼光和行动力才是。

守着舒适圈,或许能过安稳日子,但永远做不大。

只有不断突破,才能换来更广阔的天地。越是难走的路,往往越能拉开差距。

今天的荣盛控股,营收早已突破万亿,李水荣本人也年过七十,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他的生命轨迹,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缩影,敢冒险、能坚持、看得远。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或许做不到建立一个万亿帝国。

但能从他身上学到的是,在面对选择时,别总想着安稳,要敢跳出舒适区。

在面对危机时,别轻易认输,要敢寻找机会。

在面对未来时,别畏惧不确定,要敢提前布局。

人生没有轻松的成功,每一步都需要勇气与担当。

李水荣走出了自己的传奇,而属于我们的道路,也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晓囝爱八卦
2025-11-18 19:24:10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突发两大利空!全球股市大跳水,A股超4100家下跌,AI泡沫带崩全球?

看财经show
2025-11-18 17:09:18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女足莱曼分享家中被盗后一片狼藉:下次请顺便帮我打扫一下

懂球帝
2025-11-19 00:46:50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万人痛批咏梅落选“金鸡奖”,陈道明当年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八卦南风
2025-11-18 11:15:09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东部战区重磅发布!

新京报
2025-11-18 16:23:55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外媒:特斯拉加速淘汰所有中国产零部件,转而生产美国制造的汽车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7 14:37:37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日媒追问时,他们的回答太扎心了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23:53:07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上海赴日男子在日媒前声称,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钱是自己的自由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8 19:01:13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流苏晚晴
2025-11-18 20:20:14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一百年里只见过4次!2025年男子在上海发现1只,一天约200人围观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7 19:37:13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谢谢陈思诚,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最大的笑话!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8 18:12:15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01:27:22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高市早苗一手炮制日本外交天崩开局:同时得罪四国,制造罕见被动局面

上观新闻
2025-11-18 00:28:13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省会城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整

鲁中晨报
2025-11-18 22:35:05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9 00:42:03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8 20:23:12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54岁杨钰莹近况曝光:定居深圳,每天打理菜园子,生活平淡

小徐讲八卦
2025-11-17 07:29:28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别被新闻给误导了,这才是高市早苗的真相

少年一白
2025-11-18 12:03:56
2025-11-19 04:08:49
青眼财经 incentive-icons
青眼财经
青眼坐倾新岁酒,白头追诵少年文。仰天大笑阔尔论,经天纬地笃而行。
1563文章数 5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头条要闻

27岁女孩家门口遇害 妈妈痛哭:墙上还有女儿血迹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本地
时尚
手机
公开课

教育要闻

留学降温“AI化留学”泛滥海归人设崩塌?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手机要闻

麒麟9030细节大揭秘:1+4+4满血规格,能否借此重振雄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