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存储行业重回周期性增长的正轨的2025年(根据市场调查机构数据,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2%,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30%的增量需求),闪迪也在下半年推出旗下面向消费市场的QLC NVMe SSD——WD Blue® SN5100 NVMe SSD。
![]()
主流蓝盘速度容量全面升级,为AI工作流程与内容创作而生
在产品定位上,SN5100专为需要加速高负载AI工作流程与内容创作项目的创作者和专业人士所打造,特别在性能上,相较于前一代SN5000,其1TB-2TB版本的顺序读写速度分别提升了约37%和36%,其中顺序读取速度高达7100 MB/s(1TB-2TB容量版本)。作为蓝盘全新一代的主力产品,闪迪力图将PCIe® Gen 4.0时代的主流性能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以满足更高人群在内容存储与生产力工作流程上的效率需求。特别是在AI驱动生活与工作的今天,速度更快、性能更强的本地存储有利于高效部署本地AI模型,并且在推理过程中,能够更快生成多样化的海量内容。
熟悉AI的朋友都知道,如今的AIGC生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中间环节素材,现实中很难按我们提交的关键词一次性就能给出满意的结果,而这些海量数据正需要本地端的大容量存储。可以看到,WD Blue® SN5100 NVMe SSD提供了从500GB到4TB的多种容量,其中,4TB容量的版本将于今年晚一些时候、约10月份正式发售,越来越大的容量版本标志着闪迪正在大力推动本地端主流存储容量的快速增长,这正是应对AI生成和内容创作所需——的确,在4K、8K超高清视频已经成为商业内容产出的“标配”时,不管是素材收集、转存、剪辑、后期处理,都需要PC拥有足够“强”和“大”的存储介质,SN5100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创作者与专业人士高性能、大容量的存储需求。
在上周五举办的媒体分享会上,Sandisk闪迪公司中国区分销渠道事业部总经理陈光辉对SN5100的定位进行了准确的描述:“随着AI应用程序和4K/8K超高清内容的加速普及,内容创作者、专业人士及PC升级用户在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流程时,对存储的性能、容量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释放AI潜能、激发用户创意,闪迪推出了WD Blue® SN5100 NVMe SSD。该产品搭载PCIe® Gen 4.0技术,为创作者和专业用户提供流畅且可靠的使用体验,助力他们创作不设限,存储更从容,高效完成每一个项目。”可以看到,闪迪对AI与内容创作市场表现出来的强烈需求有着非常准确的判断。
采用行业领先的SANDISK® BiCS8 QLC 3D CBA NAND闪存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SN5100采用了SANDISK® BiCS8 QLC 3D CBA NAND闪存技术。对于采用QLC NAND闪存的态度,闪迪是极为审慎的,拿出成熟的技术能力,并且等待市场逐渐接受这一存储介质后,才推动QLC产品的落地。
![]()
从存储技术的趋势来看,以更低成本达成更大容量才是NVMe SSD品类的发展方向,过去,NAND存储类型正是从SLC一路向QLC发展的,未来还将向PLC演进。但是在TLC向QLC发展过程中,市场中出现了一些存疑的声音:的确,QLC NAND早期的确不那么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QLC早期寿命受技术限制,P/E擦写次数仅有1000次左右,但如今QLC的P/E次数早已达到4000次,已经超过了早期TLC的寿命水准。虽然闪迪并未公布SANDISK® BiCS8 QLC 3D CBA NAND的部分参数,但按我们过去对BiCS8 3D CBA NAND闪存技术的认知来看,它比市场主流水准只高不低,所以闪迪也为准备该闪存颗粒的SN5100提供了长达5年的质保时间,与定位更高的黑盘质保时间相同,可见闪迪对自家QLC NVMe SSD的寿命是相当有信心的。
对于寿命问题,我们还可以拿一块2TB的QLC NVMe SSD来举例,如果每天写入这块盘的1/3存储容量,也就是约682GB,这个容量如果按4K H.264 120fps 10bit 442格式来计算,它相当于可存229分钟的素材,其P/E次数写完也需要约33年,所以寿命完全不用担心。
另外在性能上,像闪迪这样的顶流存储厂商,已经将QLC NVMe的顺序读写速度推至7000MB/s以上,而且经我们测试,SN5100的4K随机读写成绩足以与顶流的PCIe 4.0 SSD媲美,在缓内,QLC NVMe SSD与TLC NVMe SSD在性能并无差异,完全可以打消消费者的置疑。
用技术为创作者和专业人士带来高速体验
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7100 MB/s顺序读取速度与提供的大容量版本外,SN5100还配备了闪迪出色的技术特性,比如SANDISK® nCache™ 4.0技术。这项闪迪独有的专利技术,在存储FTL映射表之外继续扩展出灵活的SLC缓存空间,所有数据均会先写入这部分临时存储空间,再聚集起来向存储单元写入,采用此方式,可比直接向存储单元写入数据速度更快。不仅如此,SANDISK® nCache™ 4.0技术还会根据当前的工作负载和硬盘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SLC缓存大小,比如在高负载时,会增加SLC缓存空间来提高性能,这在DRAM-less方案的SSD中能够带来出色的技术表现。
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性能、节省能耗,其核心更在于可整合高效的垃圾回收和磨损均衡策略,能够进一步延长SSD寿命,闪迪该技术的核心便在于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工作负载的预测模型、I/O模式分析等算法,以及缓存空间管理和数据移动策略。过去,SANDISK® nCache™ 4.0技术在SN580、SN5000、SN7100,以及最先进的PCIe 5.0产品——SN8100上都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
![]()
![]()
值得一提的是,从SN7100这一代产品开始,闪迪还引入了全新的能耗管理策略,其能效比表现比前一代提升了100%。SN5100沿用了先进的能耗管理策略,使能耗表现达到了全新的水准:其1TB版本的平均读写功耗均能控制在3.9W,而待机的睡眠功耗仅为4mW,在PCIe 4.0 SSD中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水准。
SN5100提升了主流SSD能力,大大完善闪迪NVMe SSD产品矩阵
WD Blue® SN5100 NVMe SSD的推出,大大提升了主流市场的性能与容量门槛,在闪迪的整个NVMe SSD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今,闪迪的NVMe SSD拥有强大的阵容,可以覆盖内容创作、主流用户、掌上游戏PC、游戏主机及高性能等多元场景。
在旗舰产品上,闪迪在PCIe® Gen 5.0 SSD产品线上布局了WD_BLACK™ SN8100 NVMe SSD,它以14900MB/s和14000MB/s的顺序读写速度,以及超过2300K IOPS的随机性能,领跑同级市场(今年年内会发布8TB的大容量版本);在PCIe® Gen 4.0 SSD产品线上布局了WD_BLACK™ SN850X NVMe SSD,该产品拥有超强性能表现与出色的用户口碑;针对主流游戏玩家,闪迪还提供了WD_BLACK™ SN7100 NVMe SSD;针对掌上游戏PC玩家,则提供了WD_BLACK™ SN770M NVMe SSD;针对家庭游戏主机玩家,则提供了WD_BLACK™ SN850P NVMe SSD PS5授权版等多款产品……
![]()
写在最后:
以SN5100为代表的WD Blue®蓝盘的性能升级,一方面提升了闪迪托底主流市场决心,另一方面也推动了QLC NAND技术的普及。QLC能够带来的更佳的存储密度与容量表现,制造成本也更有优秀,但如果要进一步放大成本优势,还需要在制造环节上用大批量生产来升级成本,闪迪入局QLC,无疑为QLC给予了重大的市场信心。
高端采访
受访者:
闪迪公司中国区分销渠道事业部总经理陈光辉Joe Chan
闪迪公司产品市场经理刘小龙Hume Liu
eFashion:在全球范围内来看,QLC的消费者接受度是什么样的?OEM接受度是什么样的?闪迪是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才全球同步推出SN 5100的吗?
Hume:我们做一款产品的时候,也会去调研市场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根据IDC调研报告(《全球固态硬盘预测更新报告 #US50021623》),预计到2026年超过50%的客户端SSD将由QLC技术提供支持,所以这也是消费者的选择潮流和各家厂商技术演进趋势。消费者在选择SSD的时候,主要会考虑品牌、容量、性价比等各种综合因素。相对而言,可能对NAND技术类型可能关注比较少,如果是都有一定水准的使用寿命,然后有很好的性能,QLC技术被大多数消费者所广泛接受也会是一个趋势,QLC也适用于多种客户端工作负载场景。
随着AI浪潮的兴起,它能够迅速改变我们的内容创作者和视频应用的使用场景。因此创作者其实在使用AI增强,或者其他应用的时候会对存储有更高的性能需求,不论顺序随机读取性能,或者顺序响应速度。我们WD Blue SN5100在性能上相比上一代的产品,都实现了显著的提升,既能够满足AI技术演进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存储需求。
Joe Chan:其实媒体的朋友可能也应该知道,我们公司一般做产品研发都是在很前期就已经开始。我们会拿很多市场调研来做出一些产品准备,当然也有一些技术的提升。
WD Blue SN5100很早就在我们产品路线图和产品研发的过程里面。我们会看市场,肯定会把终端用户需求作为首位,来考虑怎么推出一个新产品。其次也会看整个市场竞争环境,考虑我们未来想要针对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客户群,把这几个点作为要素去考虑推出新产品。所以WD Blue SN5100的推出并不突然,是很早就在我们规划里的。为什么那么衔接?因为我们在WD Blue SN5000推出的时候,肯定有市场需要。WD Blue SN5100是因为看到市场对更高性能的诉求和巨大的客户群。看起来产品切换时间比较短,但其实已经经过了长期的规划。
eFashion:在测试中我们发现SN5100在4K随机写入成绩上媲美WD_BLACK SN7100,针对SN5100在主控策略上是否有特别的调校?刚才您介绍了nCache 4.0在延长NAND寿命有优势,是否意味着在垃圾回收策略上是否更为保守一些,更看重磨损均衡策略?具体算法上在缓存空间管理和数据移动策略上有哪些特点?
Hume:WD Blue SN5100是WD Blue SN5000的下一代产品,性能和市场定位与WD_BLACK 产品是不同的。WD_BLACK作为游戏类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游戏玩家带来一些极致性能体验,它的定位与WD Blue还是有些区别。WD Blue 主要应对内容创作者和日常工作。
为什么WD Blue SN5100 4K写入成绩也很亮眼,主要是由于我们NAND配置和控制器架构的差异,在我们不同产品方面其实会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具体做了哪些调校,这些参数不太方便说明。此外,nCache4.0在应⽤程序响应速度及⼤⽂件拷⻉性能上带来提升,我们除了有静态SLC区域之外,还会有动态SLC区域。通过nCache4.0技术,我们会将一些比较小的主机写入把它归拢聚合,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传给我们的主控区做一个处理。
eFashion:能否多透露一些BiCS8 QLC 3D CBA NAND的详细参数,比如P/E擦写次数,成本优势有多少?
Hume:可以分享我的一个见解。SSD成本包括NAND、主控、PCB或者其他电子成本,这是看得到的一些成本。另外一些方面,还有软件研发成本、整个产品特性或者是稳定性成本,另外还有各种宣发和市场的成本。所以能看到,我们的3D NAND只是成本中间的一部分,所以对整个项目而言会有更高更好的效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