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拥有庞大的心衰患者群体,其管理正面临严峻挑战。尽管近年来以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等为代表的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取得了革命性进展,但其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仍面临诸多瓶颈,如医务任务对心衰管理的认知不足、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差等,导致临床GDMT使用率、达标率不足。众多心衰患者,尤其是曾发生心衰加重事件的高危患者仍面临再住院风险和死亡风险居高不下,成为当前中国心衰管理的痛点和难点。在此背景下,探寻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治疗困境、尤其适用于GDMT不耐受人群的新治疗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维立西呱作为一种心衰治疗的创新药物,为此带来了新的希望。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的两项中国研究,分别从回顾性和前瞻性角度,深入探讨了维立西呱在中国真实世界中的应用现状和最佳启用时机,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宝贵的本土化证据。
中国真实世界研究:维立西呱真实世界使用突破RCT、显示良好的耐受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的309例心衰患者。收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数据、GDMT用药和维立西呱剂量调整情况。根据处方场景(门诊与住院)、血压水平和中位NT-proBNP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并将患者的基线数据与VICTORIA 和 VICTOR 研究进行比较1。
研究结果
1.患者基线特征
心衰患者出院后年随访率在66.88%。患者平均年龄为60.4±15.1岁,女性占23.9%。多数患者(81.4%)表现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35.1±9.8%,缺血性心衰占63.4%。纽约心功能分级方面,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占比2.3%,NYHA Ⅱ级占比60.1%,NYHA Ⅲ级占比28.4%,NYHA IV级占比9.2%1。
GDMT联合应用率较高:73.8%使用ARNI,69.3%使用β受体阻滞剂,64.1%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58.6%使用SGLT2i,接受3联或4联GDMT治疗者占62.5%1。
表1 患者基线情况
![]()
2.维立西呱使用情况
门诊和住院启动维立西呱的患者各占一半,主要用于心衰加重患者(97.1%)。大部分患者起始剂量为2.5mg/天(72.8%),有25.6%的患者为5mg/天。在随访过程中,82.9%的患者进行了剂量上调,3.9%的患者停止治疗,但仅27.6%的患者达到目标剂量1。
![]()
图1 维立西呱剂量调整结果
3.亚组分析
有18.0%的患者基线收缩压<100mmHg。与基线收缩压≥100mmHg组相比,这些患者年龄更轻、NYHA 心功能Ⅲ~IV比例更高、扩张型心肌病更多见、NT-proBNP水平更高、GDMT使用率更低,肾功能和LVEF水平无显著差异(表1)1。
研究结论
在此真实世界心衰队列中,维立西呱常与其他循证治疗药物联合使用。同时,突破RCT研究人群范围,在部分NYHA心功能I级、IV级以及收缩压<100mmHg人群使用,且剂量上调比例较高,同样显示良好的安全性。然而,达到靶剂量的比例仍较低。因此,在真实世界中,心衰治疗的药物剂量滴定仍是共性问题,亟待临床重视和解决1。
前瞻性研究:维立西呱早期启动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LVEF≤45%且NYHA Ⅱ~IV级的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前经过医生评估后,将患者非随机分为维立西呱组与非维立西呱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维立西呱组(n=80,中位年龄70岁;67.5%为男性),非维立西呱组(n=80,中位年龄70岁;66.3%为男性),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无显著差异。随访180天,主要复合终点为与心衰相关的事件加重,包括心衰导致的死亡或再住院,以及需要静脉注射利尿剂治疗。次要终点为NYHA等级、血压以及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心脏结构和功能2。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约50%的患者存在GDMT不耐受,GDMT不耐受的主要原因为肾功能不全(38%)及低血压(38%)。此外,缓慢性心律失常(13%)及高钾血症(9%)也是造成GDMT不耐受的重要原因2。
![]()
图2 GDMT在真实世界HFrEF患者中的使用情况
在倾向评分匹配前后队列中,早期起始维立西呱治疗均显著降低心衰加重风险,风险比(HR)分别为0.479(95%CI 0.299-0.768, p=0.003)和0.501(95%CI 0.283-0.888, p=0.020)2。
![]()
图3 接受/未接受四联GDMT和/或维立西呱治疗患者180天无心力衰竭加重事件生存率(A 未匹配队列中GDMT/维立西呱治疗与未治疗患者的无心衰加重生存率,B 倾向评分匹配队列中GDMT/维立西呱治疗与未治疗患者的无心衰加重生存率)
在次要终点方面,与未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组相比,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的患者改善至NYHA I级的比例更高(54.2% vs 22.4%)。两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呈现相当程度的改善,但未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不显著2。
亚组分析显示,维立西呱治疗对无法耐受四联GDMT的患者和新发心衰患者同样获益2。
![]()
图4 倾向评分匹配队列180天无心衰加重事件生存率的亚组分析
研究结论
早期启用维立西呱或可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新型治疗选择,降低了心衰加重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促进了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善。因此,要无禁忌证,无论患者能否耐受四联GDMT,都应在心衰进展过程中尽早起始维立西呱治疗2。
专家点评:中国证据确证维立西呱双重价值,为心衰优化治疗提供新选
本次ESC公布的两项中国研究,从真实世界数据与前瞻性探索两个维度,提供了贴合中国临床现状的本土化证据,揭示了维立西呱在心衰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徐亚妹教授指出,真实世界研究表明,维立西呱在当前中国临床实践中,主要被应用于已经过相对良好GDMT基础治疗的患者群体(ARNI使用率高达73.8%)。高达82.9%的剂量上调率与仅3.9%的极低停药率,强有力地印证了维立西呱在与GDMT联合应用时,在中国人群中也具备卓越的耐受性,是一种安全性良好的优化治疗策略。然而,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亟待重视的临床问题:尽管剂量上调比例较高,但维立西呱最终剂量达标率(27.6%)仍不理想,且MRA的使用与达标难度呈负相关。这突显了在真实世界中推行积极、规范剂量滴定策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唯有实现剂量达标,患者方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预后获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NYHA Ⅰ~Ⅱ级的稳定性心衰患者占比较高,对此类患者,治疗目标应聚焦于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进展,预防死亡。在2025 ESC同期发布的VICTOR及VICOTRY研究为维立西呱在稳定性心衰患者中的获益提供了关键性证据3,4,使其成为稳定期心衰患者“全程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新增选项,为长期预后提供了新的保障。
张冬颖教授表示,前瞻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极大拓宽了维立西呱的应用边界。其研究结论“无论能否耐受四联GDMT,均应尽早启用”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价值。尤为重要的是,维立西呱独特的作用机制对血压影响较小,这使其在基线收缩压较低(<100mmHg)的脆弱人群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这类患者往往因无法耐受GMDT的降压作用而导致剂量无法达标或应用不足,预后极差。此外,维立西呱对患者肾功能要求更为宽松,eGFR≥15ml/min/1.73 m²即可启用。同时维立西呱本身对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期间eGFR和血肌酐水平通常保持稳定,不会加重肾功能恶化。临床研究显示,其安全性良好,适用于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的患者。陈俊龙医生指出,维立西呱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优化的治疗策略,真正为GDMT不耐受或无法达标的高危患者群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
综上所述,两项中国研究为维立西呱在心衰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些结果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对维立西呱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在优化心衰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维立西呱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
徐亚妹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委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心力衰竭全程管理中心工作委员会委员
上海医学会心力衰竭学组组员
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心肌病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
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心衰方向的研究项目
参与心力衰竭、心肌病相关指南共识制定4项参与《内科学》等著作编写
专家简介
![]()
张冬颖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 波士顿大学博士后
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国家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脏病学院 fellow(FACC)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罕见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高血压专委会委员,世中联高血压常务理事,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血管疾病难治性高血压与外周动脉病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示范中心认证委员
重庆医师协会胸痛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心血管分会心血管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副组长、急重症学组副组长
重庆市中青年高端人才
致力于高血压、脂质代谢和心力衰竭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SCI 收录论文50余篇。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
参考文献:
1.Yamei Xu,et al.Real-world vericiguat use in China: clinical profiles, dose titration patterns, and predictors of optimal therapy in worsening heart failure.ESC 2025.
2.Junlong Chen,et al.Efficacy of early initiation of vericiguat in acute heart failure: a prospective study.ESC 2025.
3.Zannad F, O'Connor C M, Butler J, et al. Vericigua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across the risk spectrum: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the VICTORIA and VICTOR trials[J]. The Lancet, 2025.
4.Butler J, McMullan C J, Anstrom K J, et al. Vericigua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VICTOR):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J]. The Lancet, 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