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介绍:李俊瑶,男,1952年6月出生一个三代行医世家,其伯父李和庆,当年是远近闻名的眼科医生,他从小就受伯父的影响,不但学习进步,还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经常翻阅医学书籍,背诵成方和脉诀,1970年中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深造的机会,决心在卫生事业上走出一条特色的医疗之路。初入门的他,废寝忘食,白黑攻读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大胆进行了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疗法,使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痛苦,使很多重患者从死亡线上夺回生命。四十多年的行医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了成方上千个,对各种病的诊断治疗,准确无误,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救死扶伤,患者是上帝。他把病人当亲人,主治:他以拔毒膏贴患处为主结合,内服中西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流行为多。病程约10至14天。他总结四十多年的行医,他用独特的方法治疗 腮腺炎约有二万四千如例,使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痛苦。2000年6月1号至8月31日 近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收治了流行性腮腺炎368例,全部治愈,疗程3至7天平均5天左右,他用拔毒膏贴患处为主。使用方法:将拔毒膏推贴患处结合内服中西药,贴的拔毒膏48小时更换一次,换药时患者高热已退,肿大的腮腺炎,症状消失5天后痊愈。
他用土单验方偏方治疗:痛、疽、疮、毒、疔、缠腰火丹、通风病、内外科,各种皮肤病等疑难杂症。李俊瑶同志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更有独特的功夫,可在他的手下,会使患者难受而来,高兴而归,通过长期的研究实践,他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道路,内外兼治的疗法,走出了一条治疗疑难杂症的特色之路。
取得的成绩,李俊瑶同志现场平日注重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便为更好的提高技术,1999年被中国科联北京教科文发展研究中心编纂的《中国当代名医药大典》一书纳选,荣获大典一本。
2000年被中国科联北京教科发展中心编纂的《世界科技专家与人才》一书纳选,荣获成功中国人金奖,荣获金杯和荣誉证书。兹聘请李俊瑶阁下为《世界科技专家与人才》辞典编委。 特颁此证 ,2001年5月被中国科技与人才开发中心选入《世界名医大典》一书中荣获赠扁一个。
2001年12月李俊瑶:发表的论文《试谈呕身的诊断》编纂世界名医宝典一书纳选,他研究的项目荣获2001年首届中医药杰出成果奖,最佳杰出成果一等金牌奖,经专家定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综合评定确认,荣获中医药学术创新一等金杯奖,分别获金牌、金杯各一枚。
2002年9月18日,李俊瑶同志荣获2000年《世界千年名医荣誉》称号并获全国名老中医勋章一枚和荣誉证书,当代中国名医特医选编工作委员会赠。
2003年1月18日,被当代中国名医特医选编工作委员和世界好医师协作网确认荣获:恭贺李俊瑶2000世界千年名医荣誉称号。
2003年7月12日国际联网好医师编辑委员会《世界好医师》中国卷一书纳选。
2007年10月16日,授予:李俊瑶:国医名师,惠泽民众,荣誉称号。全国名老中医中西医成果创新交流会,吴仪副总理提词2007年10月16日于兰州。
2019年入编《科教兴国》大型文献书籍。
2020年入编《中华崛起人才强国》大型文献书籍。
2021年入编《科教兴国之人才强国》大型文献书籍。
2022年入编《科教兴国人才智库》大型文献书籍。
2023年入编《科教兴国之献礼二十大》大型文献书籍。
2024年入编《科教兴国之携手奋进中国人》大型文献书籍。
宗旨: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髓。
中医知识链接:
1.精气学说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2.阴阳学说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阴阳”的上位属概念,阴阳则是对立统一的两个下位种概念。
3.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4.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四季养生知识
1.春养肝
春季(立春到立夏)养肝: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
2.夏养心
夏季(立夏到小暑)养生养心:夏季是心的主季,夏天心气最旺,同时心也是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心病。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是阳气达到最高峰的节气,而心脏又是属阳的,所以在夏天保养好心脏是最关键的。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
3.秋养肺
秋季(秋分到冬至)饮食宜滋补: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4.养肾
冬季(冬至到春分)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中医诊断方式
望诊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闻诊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
问诊,指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切诊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