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
导读
2025年8月15日,首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大会(简称“S大会”)主题边会——“共筑企业社会价值新生态”在北京召开。在这场会议中,不仅社会议题的社会价值创新解法贯穿始终,解法落地所需的支持系统——如何让社会议题的解法更快落地,如何通过协同创造一个企业参与社会价值创新更有利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会议中不断回应的话题。
本次边会由腾讯SSV、向光未来、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主办,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腾讯基金会、中国影响力投资网络提供支持,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指导,璞跃中国提供战略支持。
本文为北京零废弃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会长、抱朴再生创始人刘学颂的会上演讲。
![]()
下午好!我是北京零废弃促进会及抱朴再生的刘学颂,非常感谢腾讯SSV和向光未来的邀请。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社会企业携手可持续社会价值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 我们这种比较中小型的社会企业如何通过与大企业的携手合作,促进可持续目标的达成。
首先,简单介绍我自己。
简单说,我在日本的生活方式时尚行业工作了 5 年。儿子四五岁时做了呼吸道小手术,医生告诉我是雾霾和空气污染引起的。所以我满怀情怀下决心加入环保行业,也就是废塑料回收再利用行业,至今已有 15 年了。
我再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北京零废弃促进会。该促进会 2022 年在北京市民政局主管下设立,其起源是:中国从 90 年代开始替发达国家处理垃圾 30 多年,直到 2017 年提出 “禁止洋垃圾进口”。在处理这些垃圾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惨痛的环境甚至健康的代价。我们特别希望把这 30 年的经验和教训梳理形成模式:横向,我们协会邀请了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等各界机构加入环保行业,跨界联动讨论如何将零废弃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与推广;纵向,把 30 年的经验教训梳理形成中国的模式和标准,不光解决中国的垃圾分类,同时作为处理了 30 年国际垃圾的大国,也能为世界输出一些经验与标准。
其次,2019 年我创立了品牌 “抱朴再生”,将废塑料、废旧的固废材料做成可持续的时尚产品,助力提升循环经济的附加价值。创立它的初心,是帮助传统废品回收行业的从业者获得稳定体面的工作。我跑了 100 多个垃圾场,看到很多从业者的艰辛,尤其看到他们的孩子在垃圾场跑来跑去,景象特别令人心酸。我们希望让这个行业拥有合理毛利与附加价值,推动传统从业者的就业和生活改善;也希望吸引年轻人参与——年轻人不加入,就没有创新和创意,很难在全社会推广。
![]()
抱朴再生于2019 年成立,英文名叫 BOTTLE+LOOP(瓶子的循环),中文名字 “抱朴再生” 源自《老子・道德经》,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智慧与环保科技、生态美学相结合的形式,让可持续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经过 6 年尝试,我们确立了一套系统模式,即从量化、美化到文化:希望每一个固废的循环,最终能让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企业知道减塑减碳多少,为地球做出了多少贡献;同时产品要具备优秀的设计与美观的颜值。正如我们常说的:“可持续不是说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美的传递,是爱的传递,最终形成一种文化,实现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破圈与文化落地。” 这就是抱朴再生所做的事。
下面我给大家举一个经典案例。中信大厦即北京最高建筑“中国尊”,其每年的垃圾及办公场所产生的废弃物均由我们处理。我们为其提供整体的废弃物审计、管理及建议服务,减少职场垃圾产生;产生垃圾后,我们将其全部收走并制成文创产品。2023 年,我们与中信大厦合作,在其地下 2 层打造了垃圾艺术墙 —— 墙面主要采用回收的中信大厦废弃物制作,共两面。现在,这里吸引了大量政府和国企单位到该大厦参观,因为其垃圾处理区被称为 “中国最美零废弃办公垃圾厂”。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我们用可持续再生材料替代办公文具及用品,每年可为其减碳约30 吨。这些减塑减碳数据全部纳入ESG报告,助力品牌实现商业向善及ESG目标。这个案例说明,社会企业可以成为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活创新伙伴。
![]()
大企业资源丰富、市场影响力大、品牌声量强,且拥有庞大的消费者基础;我们则贴近社区,以有限资源创造独特价值。将社会企业的创新融入大企业运营,能帮助大企业更好地落实ESG 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接下来分享我们通过三种模式促进大企业社会价值创造的实践。
第一种模式是提供可持续闭环解决方案:从可持续设计、可持续材料,到最终产品(或包装、礼品)的完成,帮助企业实现商业价值与品牌价值。
比如我们为嘉里中心打造的圣诞及新年展陈——商场与宾馆在节庆时都会设置展陈,我们全部采用废塑料及嘉里中心往年的库存物资为其制作。当时在北京引发广泛讨论,让人们看到可持续的垃圾也能很美,仅这一展陈的改造,就为其减碳 10250 公斤。
![]()
再比如阿那亚最受欢迎的可持续文创产品:我们与阿那亚合作多年,为当地游客设计雨衣、雨伞等产品。其中有个巧思:雨衣上的教堂图案遇水会变成蓝色,将这类创意融入可持续设计中,让人们在海边游玩时更尽兴,也更可持续。
还有百事可乐:其中国所有工厂的员工制服,均由46 个百事可乐饮料瓶回收再生制成,助力打造零废弃工厂,每年的减碳、减塑量都会反馈至 ESG 报告。
阿迪达斯的可持续营销活动也很有代表性:我们在近100 个城市组织跑步活动,最终减少了 10 吨垃圾,这些垃圾被制成阿迪达斯与抱朴再生的联名产品,助力阿迪达斯在可持续品牌建设方面的发展。
资生堂的合作中,我们在高端美容院回收化妆品、洗发水的瓶子,制成文创产品,助力美容院打造可持续闭环试点。
与星巴克的合作则是回收其咖啡杯与饮料瓶,制成星巴克的包装、礼品及商品。
特别感谢腾讯SSV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持续推出新产品,近期就有一款特别值得期待的产品即将发布——这些产品均通过 “可持续材料+设计” 实现量化减碳与美化呈现。
![]()
此外,还有与华润怡宝在品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以及与国内益生菌品牌万益蓝的合作:我们用10 个小瓶回收再生制成乒乓球拍,推出了这套产品,去年还邀请邓亚萍代言。
第二种模式——与大企业共创社会价值。
2010年加入这个行业时,我跑了 100 多个垃圾场,看到了初期垃圾场的场景。我们逐步帮助这些从业者解决就业与工作稳定问题,至少让他们的孩子不至于混迹垃圾场,能拥有稳定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与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动“天才妈妈” 活动:边远地区的苗族、彝族等民族妇女拥有精湛手工艺,我们与这些巧手妇女联名合作,通过提供可持续设计与材料,帮助她们提升产品的设计感与价值,进而增加收入。
稍作补充,今天星巴克的徐总也在场,昨晚我在星巴克公益基金会5周年庆典上,就看到了彝族老师带领中学生手工制作的彝族蜡染耳饰 —— 星巴克始终支持这些少数民族非遗的创新发展。
我们还与“美丽工坊” 合作:联合残疾女性共同开发产品,助力合作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支持非遗方面,与四川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合作,将废塑料与竹编手艺结合开发非遗产品;与四川另一国家级非遗 “龚扇”(以极细竹丝制作的扇子)传承人合作,将苹果皮废料融入产品开发;与扎染艺术家合作,将可持续材料、设计与扎染工艺相结合。目前,我们是故宫可持续文创的最大合作伙伴,将可持续理念与故宫这一文化 IP 相结合;此外,还与敦煌画院合作,共同传承与创新敦煌文化。
![]()
第三种模式—— 共同推广与整合传播:带着合作案例走向联合国。
我们带着这些大企业的案例,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环境日活动、材料发布活动,以及《T Magazine》风格论坛、时装周等场合,还有联合国大会、俄罗斯世界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联合国塑料公约大会等世界舞台持续推广宣传。
这些实践主要通过减少碳排放、促进循环经济,以及通过社区合作促进社会公平与文化多样性;通过跨界合作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相互促进,助力与大企业共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双方“双向奔赴” 的合作,社会企业与大企业形成正向循环,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社会企业并非弱势补充,而是大企业可持续转型的重要创新引擎;可持续发展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共建生态系统。我们希望与更多伙伴合作,共创资源循环、社会共益的未来。
借此机会,我想介绍一个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的案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于 2021 年启动 “全球优秀案例征集(Global Call)”,今年 5 月在上海举行了启动仪式,北京零废弃协会有幸成为其在中国的案例征集合作伙伴。向光未来将与我们共同推动,让更多向光企业及中国社会企业、创新企业能加入UNIDO 这一平台,走向世界舞台并获得奖项。若企业获评,可参与联合国平台的高端会议、对接资金与项目资源,还能参与海外商务交流,主要有这三大益处。
![]()
今年的征集仍在进行中,大家可查看企业是否符合相关领域,若企业符合条件,欢迎参与,让向光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今年还新增了文化遗产与贸易、青年学生相关奖项,是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无论是零废弃协会还是抱朴再生,我们的使命都是:将从下一代那里“借来” 的环境,以更美好的模样馈赠给他们。
谢谢大家!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