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知美·拾趣——苏州美术馆美育展”正式迎客。本次展览以“课”为线索,以“美”为媒介,以“人”为核心,集中呈现苏州美术馆公共教育工作成果,通过一件件作品、一个个课堂、一段段影像,勾勒了美育的发生、共鸣与可能。
![]()
展览现场。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颜文樑先生曾说过:“艺术要帮助人们认知社会,认识自然,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20世纪初,颜文樑以非凡的远见和对艺术坚韧的理想,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与苏州美术馆,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与文化史上开辟出一片崭新的美育天地。他以其“真、善、美合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美育树立了精神灯塔,并强调艺术应走向社会、服务大众,不仅提升个体人格,也改善社会风尚,赋予美术以深厚的公共价值。延续这份初心,苏州美术馆自2011年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美育理想,根植于本土文化沃土,不断探索公共教育在新时代的多元形态,十多年间举办了663场各类单场公教活动和36场馆内外的公教展览。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拓展了美育的边界。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我们把十多年来的公教成果进行整合、创新,转化成了一个注重互动体验性的展览。”策展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美术馆管理部副部长吴霞靓说。据她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四个板块。其中,“尚美之道”板块聚焦“美术馆里的美术课”,展示了这一由来自高校、美术家协会的一线创作领域高水平师资执教,让公众在美的实践中获得滋养的公教品牌。“各美其美”板块介绍了苏州美术馆将美育课堂带入更广阔的社会空间的情况,比如面向特定群体的“阳光美育计划”、以流动课堂形式把美育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开门迎课”项目等。“美人之美”板块围绕非遗主题展开,展示的是苏州美术馆联合根植本土、热爱艺术教育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和非遗手工艺传承人所开展的美育实践成果。在“美美与共”板块,苏州美术馆携手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虚拟现实教研中心前沿师资,尝试将跨学科思维融入美术馆美育课堂,让创作成为一场知识与感官并进的探索之旅。
![]()
青少年观众走进美术馆观展、交流各自对艺术的理解。苏报融媒记者 张健/摄
本次美育展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办,苏州美术馆承办,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系、西交利物浦大学附属学校虚拟现实教研中心协办,苏州市青少年美育协会、西交利物浦大学艺术中心支持。展览地点为位于苏州美术馆三楼的4、5号展厅,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其间,主办方还策划安排了多场与展览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走进美术馆,共同参与美的创造。
(编辑:晚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