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近期一起备受国际关注的未遂刺杀事件。根据俄罗斯官方披露的信息,乌克兰特工人员曾试图通过伪装成老奶奶的方式接近并安装汽车炸弹,目标直指俄罗斯国防部长。不过,这项计划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挫败,并有3名涉嫌参与行动的俄罗斯公民被当场抓捕。
![]()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于2025年9月17日宣布挫败了此行动。乌克兰特工此次袭击的目标是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另外也有消息透露说,此次袭击的目标是圣彼得堡一家防务公司的负责人。由于刺杀计划被挫败,乌克兰特工刺杀对象究竟是何人,很快就会水落石出。
乌克兰特工这次使用的是汽车炸弹,他们通过伪装方式由一名男性特工假扮成老奶奶,身着女装出现在现场,与之配合的是另外两名女子负责监视和传递爆炸装置,结果被俄联邦安全局警卫人员识破,计划失败,炸弹未被引爆。
目前嫌疑人面临指控 “策划恐怖活动”、“非法持有爆炸物”,还可能因“参与恐怖组织”和“叛国罪”面临最高终身监禁。
![]()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针对俄防长的暗杀企图并非首次发生。根据此前的报道,在2025年8月中旬,俄罗斯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的车队在顿涅茨克郊外也曾遭遇过无人机袭击,但当时袭击并未成功。
乌克兰特工能够频繁获取俄罗斯高官的出行计划并实施袭击,这背后是多种情报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同时也暴露了俄方在内部安保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漏洞,普京刚刚解职的克林姆林宫办公室副主任不知道和此事有没有关联?
乌特工获取俄高官信息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内部人员泄密("内鬼") 俄罗斯内部可能存在被渗透或收买的人员,提供关键情报。 俄联邦安全局(FSB)曾抓获多名潜伏特工,其身份涵盖快递员、加油站员工、墓园管理员等各类人员。
![]()
技术侦察与网络渗透。乌克兰特工通过信号拦截、卫星影像、黑客技术(如入侵交通监控网络)、分析公开信息(如社交媒体位置分享)获取信息。 2021年有报道称,俄安保人员曾使用WhatsApp等海外通讯软件共享高官车队位置,存在泄漏风险。
北约及西方情报支持。西方国家可能提供卫星侦察、信号情报、目标定位分析等技术支持。 美国CIA等机构被认为为乌提供技术培训与情报共享。
人力情报(HUMINT)网络。乌克兰在俄罗斯境内构建由平民或特工组成的情报网,进行监视、跟踪和信息传递。 乌克兰情报部门开创了一套“平民特工”培养体系,培训普通职业人群(如快递员、加油站员工甚至家庭主妇)收集情报。
俄总统普京视察库尔斯克州时,其专机起降信息疑似遭泄露,一度遭遇无人机的围攻,幸运的普京躲过一劫。
乌特工的这些手段能频频得手,也与俄方存在的一些漏洞有关:内部渗透与策反。俄罗斯社会内部出现的“叛徒”是乌情报的重要来源之一。西方情报机构(如美国中情局)通过暗网论坛招募线人,并使用加密货币支付报酬,这使得招募和交易更为隐蔽。一些人员可能因经济利益(如获取美元、欧盟护照或美国绿卡)而被策反。
![]()
技术对抗与防空短板:乌方在袭击中大量使用无人机,这些“低、小、慢”目标对传统防空系统是挑战。乌特工有时还会在目标区域提前安装导航信号增强装置,为无人机提供精确制导。
俄方安保与情报体系的失误:俄情报系统未能及时察觉乌克兰特工的潜入和行动准备,边境管控和内部安保体系也未能有效拦截伪装成民用车辆的攻击装备运输,防空系统在关键时刻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俄方对军官涉外关系的审查机制也可能存在不足。
只要俄乌冲突没有停止,这场发生在阴影下的情报战、特工战、刺杀战就不会停止。从爆发冲突至今,俄罗斯已经有不少高官被乌特工成功刺杀,假扮老奶奶行刺只是刺杀战的一个缩影而已,这凸显了现代冲突中传统前线越发模糊、信息安全至关重要以及内部防线与外部防线同等重要的特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