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韦东奕参与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这一奖项含金量有多高?

0
分享至

9月2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示,以北京大学章志飞和韦东奕为主要完成人的项目《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通过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初评建议等级为二等奖。这一奖项含金量有多高?研究成果对该学科有何意义?

许多人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二等奖,其实里头全是学术分量。同时也说明中国基础科研的底气越来越足。

我们先来看官方是怎么说的。

科学技术部官网公示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103号》。公告提到,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初评的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中,6个项目初评建议等级为一等奖,54个项目为二等奖。

北京大学的章志飞和韦东奕的项目《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正在这54个二等奖项目之中。



注意这个奖项的名字——国家自然科学奖。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历史上拿过这个奖的人都是谁?华罗庚、钱学森!更名之后,获奖者也是陈景润这个级别的人物。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奖,是中国科研界的顶级荣誉殿堂,是衡量基础研究突破的“国家标准”。

那么,这个《流动转捩机理的数学研究》又是个什么来头?



简单说,它研究的是流体从平稳层流到混乱湍流的转变过程背后的数学规律。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理论,离生活特别远?

但你想想,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高超音速飞行器如何克服极端气流?风力发电机叶片怎么设计效率最高?甚至我们每天的天气预报精度能提升多少?所有这些问题的底层,都离不开对流动转捩机理的深刻理解。

以前,工程上大多靠经验公式和大量实验来“试”出最佳方案,成本高、周期长。



而章志飞和韦东奕团队的工作,就是从数学理论上把这个问题“算”明白,把底层规律用方程式清晰地刻画出来。

那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突破,初评只是二等奖,不是一等奖?

这里需要搞清楚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逻辑。一等奖宁缺毋滥是常态,能被评为二等奖,实际上已经是当年全国范围内顶尖的科学贡献,尤其是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数学领域。

而且,基础研究的价值,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真正威力,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才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领域爆发出来。就像陈景润当年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当时多少人觉得“不实用”?但它的意义在于提升了中国数学的整体自信与攻坚能力。

那么,为什么是章志飞和韦东奕?为什么是现在?

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中国的基础科研土壤,已经到了能持续产出这种重量级成果的阶段。



韦东奕,很多人认识他是因为那个“扫地僧”般的形象——手提馒头、矿泉水瓶的数学天才。但很多人当时也只是看个热闹,甚至有人质疑他研究的东西“有什么用”。

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你们觉得“没用”的,恰恰是国家层面认定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科学发现”。

这不是偶然。它的背后,是中国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像北京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提供的安静书桌,是一代代数学家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传承。

相比之下,某些国家在干什么?不断削减基础科研经费,让顶尖人才去华尔街搞金融模型,或者去硅谷写应用代码。短期看是市场高效,长期看是动摇了科学的根基。

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你今天芯片卡脖子,追根溯源,是不是在基础物理、基础数学上曾经欠了账?

所以,每次我看到有人酸“中国基础科学不行”“数学家都是脱离实际”,我就觉得可笑。

你不看看国家科技奖励的公示名单?你不看看像韦东奕这样的年轻学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心无旁骛地做研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理工科人才储备,有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还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对基础研究提出的真实需求——这种综合优势,是别的国家难以复制的。

许多国家基本上只能努力跟上大势,而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则是开创大势。

它不是等待国际学术界“认可”,而是主动挺进无人区,去解决那些人类认知边疆的根本性问题。



当然,初评通过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终评。但能走到这一步,本身已经证明了项目的实力和潜力。

有些人总喜欢说,“基础研究离现实太远,不如多搞点应用技术”。但这一次,国家之所以重奖这个项目,恰恰是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未来的技术突破将成为空中楼阁。继续忽视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将不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

这不是一个奖项的归属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科技战略方向的昭示。

但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科学突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

从华罗庚、钱学森,到陈景润、李四光,再到今天章志飞、韦东奕这样的中青年学者,中国的基础研究正是在这种传承中稳步向前。

而这,仅仅是中国基础科学崛起的一个缩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杨国福麻辣烫回应“1斤豆芽卖28元”

大象新闻
2025-11-01 18:26:07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美国正式批准向乌克兰转移战斧导弹,俄向红军村增兵至17万人

史政先锋
2025-11-01 15:04:59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回旋镖
2025-11-01 18:25:05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丢人丢大了?赵鸿刚参加扇耳光大赛惨遭KO,被对手扇晕受伤严重

丹妮观
2025-11-01 19:37:23
突发!闻泰科技换帅!

突发!闻泰科技换帅!

芯榜
2025-11-01 13:51:09
詹俊:英超最佳阵容不能选拉亚了;曼联边锋回防不够上周卖力

詹俊:英超最佳阵容不能选拉亚了;曼联边锋回防不够上周卖力

懂球帝
2025-11-02 01:55:10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11月1日俄乌最新:空降红军村

西楼饮月
2025-11-01 18:46:05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0-3输球输人!英超11亿豪门轰然出局,双线5连败崩盘,四冠王梦碎

小鬼头体育
2025-11-01 14:02:27
悲情!南通队一赛季就输了一场球:全员呆立+泪洒现场 曾4-0泰州

悲情!南通队一赛季就输了一场球:全员呆立+泪洒现场 曾4-0泰州

风过乡
2025-11-01 22:19:22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一周

日本可能与中国开战?日专家:与中国发生冲突,最长只能坚持一周

boss外传
2025-11-01 00:00:04
须警惕闲散人员增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须警惕闲散人员增多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辇毂
2025-11-01 14:42:54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王家卫录音门事件不断发酵,大导演其实挺恶心,众多明星卷入其中

花哥扒娱乐
2025-11-01 20:51:32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这就是成功男人的第一步,亚马尔花费1050万欧元买下一座豪宅!

田先生篮球
2025-11-01 10:41:45
WTT法国冠军赛!4强赛对阵出炉,国乒女单险胜,张本美和绝杀爆冷

WTT法国冠军赛!4强赛对阵出炉,国乒女单险胜,张本美和绝杀爆冷

知轩体育
2025-11-02 00:56:44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工信部突然鼓励燃油车?给燃油车补贴,释放什么信号?

大道微言
2025-11-01 08:58:16
通过一个细节的分析,网友们发现了高铁建设中的一组内幕

通过一个细节的分析,网友们发现了高铁建设中的一组内幕

清晖有墨
2025-11-01 15:14:13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长沙一网红街区店铺外墙垮塌致4人被困,救出后2人死亡2人受伤

澎湃新闻
2025-11-01 20:48:28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俄罗斯被排除,特朗普不再遮掩,一句话暗示将由中美两国领导全球

井普椿的独白
2025-10-31 21:25:25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诺奖级突破? 破解140年难题,抗癌药成本或断崖下降

生命科学前沿
2025-11-01 23:08:54
2025-11-02 02:19:00
之乎者也小鱼儿
之乎者也小鱼儿
激扬文字,直击心灵
449文章数 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