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作为传统曲艺形式,向来极为看重师承关系。著名文哏大师苏文茂曾直言:“干我们这行的,没有师父就等于没有爸爸。” 这一说法深刻体现了师承在相声界的重要性。相声演员李文华,尽管说了一辈子相声,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却是能进入相声家谱。最终,在姜昆的全力协助下,李文华得偿所愿,正式拜师相声泰斗马三立,了却了毕生遗憾。不过,同样出身相声世家,马志明、侯耀文为何能轻松完成拜师,杨议却陷入 “拜师无门” 的困境呢?
![]()
实际上,“相声世家” 并没有严格统一的定义,但通常而言,至少需要家族中两代人以说相声为业,才能被认可为相声世家。在天津,马家堪称相声世家中的代表,影响力深远,家族中曾有几代人投身相声行业。马家的马德禄,即马三立的父亲,是著名的 “相声八德” 之一;马三立本人更是被誉为相声泰斗,在行业内地位崇高;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孙子马六甲,也都是拥有正式师承的相声演员。
相较于马家的多代传承,侯家的相声传承始于侯宝林,且真正以相声为业、传承艺术的仅有两代人。即便如此,侯家在相声界的地位丝毫未受影响,依旧被公认为重要的相声世家。
![]()
在相声世家中,子弟的技艺大多由父亲亲自传授,马志明便是最典型的例子。马志明的相声本事全靠父亲马三立教导,其艺术风格也与马三立高度契合,完美传承了马氏相声的精髓。然而,在相声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便父亲技艺再高超,也不能直接收自己的儿子为徒。若想名正言顺地进入相声家谱,成为被行业认可的相声演员,子弟必须另行拜师,遵循正规的师承流程。
![]()
对于相声世家的子弟而言,拜师之路是否顺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亲在行业内的技艺水平与人脉资源。马志明的父亲是马三立,侯耀文的父亲是侯宝林,二人皆是解放后相声界名气与地位顶尖的大师,因此马志明和侯耀文在拜师时拥有更多选择。
![]()
不过,马三立在相声界辈分极高,这使得能直接收马志明为徒的人寥寥无几,最终只能通过 “师兄代拉” 的方式完成拜师。当时,有不少人有资格代拉马志明,比如与马家关系交好的王凤山就十分合适。但从拜师的名望考量,马三立最终选择让侯宝林作为代拉人,帮助马志明拜入 “寿” 字辈的朱阔泉先生门下,完成了正规的师承手续。
![]()
侯耀文在准备拜师时,早已凭借自身实力名满天下,想要收他为徒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 “宝” 字辈的相声名家常宝华。但侯宝林并不希望儿子随意拜师,坊间甚至流传着侯宝林 “不愿意便宜了活人” 的说法 —— 他更倾向于让侯耀文拜入有分量、符合辈分的师门。最终,在侯宝林的安排下,侯耀文由大师兄李伯祥代拉,正式拜入 “宝” 字辈门长赵佩茹先生名下。
![]()
同样出身相声世家,杨议与父亲杨少华都是相声演员,但其拜师经历却与马志明、侯耀文截然不同,充满坎坷。这其中,既有父亲杨少华的原因,也有杨议自身的因素。由于杨少华在相声界的师承与辈分一直存在争议,这直接影响了杨议的拜师之路,让不少同行对收杨议为徒有所顾虑。坊间曾有传闻,杨议曾有意拜 “少马爷” 马志明为师,却遭到马志明的拒绝,马志明甚至直言:“收了你,不就连你爸爸(的辈分争议)也认了?”
![]()
当然,杨议 “拜师无门” 并非意味着完全没有拜师的可能。比如他的哥哥杨威,就成功拜入 “宝” 字辈相声名家尹笑声门下;还有健在的 “宝” 字辈名家常宝丰,也曾明确表示愿意收杨议为徒。但此时的杨议早已成名,性格上有些心高气傲,对部分 “宝” 字辈名家并不认可,不愿拜其为师。此外,拜健在的相声演员为师,还需处理诸多现实层面的事务与人际关系,这也让杨议有所顾虑。
![]()
因此,杨议更倾向于通过 “代拉拜师” 的方式,拜入已故的相声大师门下,曾一度计划拜师侯宝林,也为此进行过不少筹备。但不同于马志明、侯耀文的顺利,杨议的代拉拜师之路始终未能成功。直至如今,杨议依旧没有正式的相声师承,属于行业内所说的 “海青”(指无正式师承的相声演员)。
![]()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当下相声界对师承的观念已不再像过去那般严苛。对于观众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相声演员的业务能力与作品水平,而非过分纠结于其师承辈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