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地方政务新闻里,“提级巡视”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少读者后台留言问:到底什么是提级巡视?为什么有的单位会被 “提级” 监督?今天就用一篇文章,带大家搞懂这项关键的监督制度。
一、先搞清楚:提级巡视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提级巡视是指打破常规的 “级别对应” 监督模式,由上级巡视巡察机构直接对下级管辖范围内的党组织开展巡视。比如按照常规,县级的乡镇党委应由县委巡察组负责巡察,但如果启动提级巡视,就可能由市委巡视组甚至省委巡视组直接进驻乡镇。
这里要明确两个核心特征:
1.监督主体 “升级”:原本由 A 级机构负责的监督,改为由比 A 高一级或两级的机构执行;
2.监督对象 “下沉”:上级机构跨越层级,直接监督更基层的关键单位或重点领域。
举个具体例子:某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巡视时,没有按常规让市县巡察组负责乡镇,而是由省委巡视组直接进驻 20 个重点乡镇 —— 这就是典型的提级巡视。
二、关键问题:什么情况会触发提级巡视?
并非所有单位都会被纳入提级巡视范围,通常只有出现以下四类情况,才可能启动这种 “特殊监督”:
1. 涉及 “重大事项” 的关键单位
当被监督对象承担着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时,为确保政策落地,往往会启动提级巡视。比如:
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基层单位(如高铁沿线乡镇、自贸区片区);
负责民生保障核心职能的部门(如医保中心、社保经办机构);
涉及国家安全或重要公共利益的机构(如边境口岸管理单位)。
2. “问题线索集中” 的敏感领域
如果某个行业或单位频繁出现问题线索,下级监督可能存在 “不敢管、管不了” 的情况,此时会通过提级巡视突破监督瓶颈。典型场景包括:
近 3 年信访举报量排名靠前的乡镇或县直部门;
发生过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的系统(如某县教育系统连续出现校长贪腐案);
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如征地拆迁、生态环保领域)。
3. “监督力量薄弱” 的基层地区
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基层单位,由于监督队伍力量不足、熟人社会干扰等因素,常规巡察难以深入,此时提级巡视能发挥 “破冰” 作用:
人口少、编制紧张的山区县下辖乡镇;
过去 5 年未被上级巡视覆盖的 “监督盲区” 单位;
存在 “裙带关系”“圈子文化” 的基层政权。
4. “专项任务需要” 的特殊场景
在特定时期,为推动某项重点工作落地,也会针对性开展提级巡视:
换届选举前对重点县区的提级巡视,防范拉票贿选;
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紧急任务中,对关键责任单位的提级监督;
中央或省委部署的专项整治行动(如粮食购销领域、供销系统专项巡视)。
三、为什么要搞提级巡视?这三大作用很关键
很多人好奇,既然有常规巡视巡察,为什么还要搞提级?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基层监督的 “三大难题”:
1.破解 “熟人监督” 困境:基层社会 “抬头不见低头见”,市县巡察组容易受人情干扰,上级机构进驻能减少这种阻力;
2.提升 “监督权威性”:上级巡视组权限更高、经验更丰富,能发现基层巡察组难以察觉的深层次问题;
3.压实 “主体责任”:当上级直接监督下级管辖的单位,能倒逼下级党委更重视问题整改,形成 “一级抓一级” 的压力传导机制。
四、提级巡视≠“更严厉”,这些误区要避开
最后要纠正一个常见误解:被提级巡视不代表 “一定有大问题”。实际上,提级巡视更多是一种 “精准监督” 手段,既可能是针对问题线索的 “靶向检查”,也可能是对关键领域的 “预防性监督”。
比如某省对 20 个经济强镇开展提级巡视,主要目的是了解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堵点问题,而非单纯 “找错追责”。
总之,提级巡视是新时代监督体系的重要创新,它像一把 “精准手术刀”,既能清除基层的 “腐败病灶”,也能为关键领域的发展保驾护航。看懂提级巡视,也就看懂了基层监督的 “升级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