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皖新闻报道了合肥一男子在路边捡树枝结果摸到一条剧毒蛇短尾蝮一事;8月下旬,合肥一女子在大蜀山被短尾蝮蛇咬伤;在全国范围内,发现毒蛇的消息屡屡出现。
不少人感到疑惑,为何感觉到近期蛇类出没频繁?日常生活中遇到蛇或不慎被咬到,又该如何防治呢?9月23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华东地区最大的蛇伤救治基地与科普单位之一的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所长倪永松介绍说,短尾蝮已成安徽常见毒蛇,该所今年已接诊各类蛇伤病人1200多例。
![]()
市民捡树枝摸到剧毒蛇短尾蝮
蛇类活动与季节气候有关,短尾蝮已成安徽常见毒蛇
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成立于1965年,是中国首家集蛇伤研究、治疗和药物生产于一体的科研机构。2021年,祁门蛇伤疗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9月23日,倪永松向记者介绍,蛇类活动期一般是从惊蛰到立冬,其频繁活动和季节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炎热的天气下,蛇类一般在阴凉处,多在夜间或早晨出来觅食,伤人情况也多集中在这段时间发生。此外,如遇闷热的天气,也会让蛇感到烦躁,伤人事件发生概率较高。
倪永松进一步介绍,从现实来看,安徽地区常见的毒蛇有短尾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眼镜蛇、烙铁头、银环蛇等。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皖南山区这些毒蛇种类基本都有,而长江以北的毒蛇种类则以短尾蝮蛇为主,五步蛇、竹叶青、银环蛇相对少见。
![]()
该所医治蛇伤病人
治愈率达98.6%,今年已接诊1200多例蛇伤病人
“我们今年已经接诊了1200多例蛇伤病人。”倪永松告诉记者,这些伤人的毒蛇主要有短尾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眼镜蛇、烙铁头、银环蛇等。一般都是在稻田、菜园地、山上干农活时被咬伤,少许患者是在散步时被咬伤。
日常生活中遇到蛇或者不慎被咬到,又该如何防治呢?对于广大市民关心的这一问题,倪永松提醒,在野外活动时最好穿靴子、长衣长裤,戴帽子,并用棍子“打草惊蛇”,避免与蛇直接接触。走夜路时应打手电照明,掌握路况。农村房屋前后还要注意去除杂草,堵鼠洞。
如果不慎被蛇咬到怎么办?倪永松也给出了建议:一是第一时间远离受伤地,记住蛇的头、花纹、颜色、大小等特征。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手机拍照留存蛇的照片以便更好确认蛇种;二是及时解除手脚上的戒指、镯子等物,防止伤肢肿胀造成卡压;三是用流水冲洗伤口,避免过度挤压,不要擅自切开伤口排毒。如没有血液基础疾病,目前不主张捆扎伤肢,以免引起伤肢缺血缺氧造成二次损伤(神经毒类的银环蛇咬伤除外);四是尽快送医治疗。
![]()
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
倪永松说,在该所,处置蛇伤一般是根据目前国家的蛇伤救治指南,第一时间尽早足量用上抗蛇毒血清,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独具特色的祁门蛇伤疗法,通过蛇药胶囊口服和去瘀散外敷解毒消肿以及后期的中药熏蒸,进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我们研究所成立60年来,已累计接诊各类蛇伤病人近11万例,患者覆盖安徽多地以及浙、赣等多省,目前治愈率能达到98.6%,如今我们的目标是争取零死亡和零致残。”倪永松说。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来源:大皖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