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近期,在彭州市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拍摄视频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了绞花林蛇,为成都市爬行动物新记录,这也是今年内成都第二次发现新的爬行动物,至此,成都市已记录爬行动物种类增加至45种。
![]()
▲绞花林蛇
今年9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发文称,在大邑县西岭镇发现福建竹叶青蛇,为成都市爬行动物新记录。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另一新品种绞花林蛇在彭州市开展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及拍摄视频素材的过程中被发现。
据了解,绞花林蛇全长1.1~1.4米,头部较大呈椭圆形,颈部细,体形纤细,尾细长且有缠绕性,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在四川省记录于乐山、眉山、泸州、宜宾等地,在成都市为首次发现,至此,成都市已记录爬行动物种类增加至45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绞花林蛇为后牙沟蛇,毒性微弱性情温和,常见夜间活动,对市民几乎无威胁。“但值得注意的是,绞花林蛇与毒性较强的原矛头蝮在体形和色斑方面都较为相似,需注意区分,从头部即可看出明显差异:原矛头蝮的头部明显呈三角形,头顶鳞片极小而密,头侧有颊窝,眼较小;而绞花林蛇头部呈椭圆形,头顶鳞片大,头侧无颊窝,眼较大。”丁利说。
![]()
▲原矛头蝮
据了解,绞花林蛇是成都今年发现的第二个新的爬行动物,而在近5年内,成都也5次发现新的爬行动物。“如此高频地发现新的爬行动物,一方面说明了成都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变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越来越严格。”丁利说,“另一方面,这也间接说明成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市民凭借更先进的影像设备,更容易记录到此前未被发现的动物。”
蛇种类与数量的上涨,能否威胁到人的生活呢?丁利表示,当前成都已记录的蛇类有30余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无毒蛇,“即使在野外被蛇咬伤也不必恐慌,应第一时间将蛇拍照记录,而后尽快就医。”丁利说。
红星新闻记者 闫晓峰 图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
编辑 欧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