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3日)2时19分
我们已经迎来
秋天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
凉爽的天气容易让人食欲大增
这时可适当进补
所以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
不仅可以弥补夏季食欲不高的“亏损”
还能为度过寒冷的冬季储存能量
但请注意!
“贴秋膘”需根据自己的体质
进行选择和搭配
例如内火旺盛的人
就不能盲目“贴秋膘”
要食滋阴润燥食物
![]()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平和体质和气血不足的人群可适当食用牛、羊肉,可补益气血、健脾温肾,对于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如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声高气粗、口渴喜饮、舌红苔少)的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鲫鱼、鲤鱼、鲈鱼、墨鱼等水产适合大部分人群,适量食用可补益气血。
![]()
鲫鱼、鲤鱼、鲈鱼、墨鱼等水产适合大部分人群
![]()
平和体质和气血不足的人群可适当食用牛、羊肉
阴虚体质的人群(如口咽干燥、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可以在干燥的秋季适量食用猪肉、鸭肉等,可滋阴润燥。食用肉类食物时,要注意荤素搭配,可搭配绿叶菜、白萝卜等,不仅有利于消化食物,也能起到通便的效果。痰湿体质(如身体困重、头昏如裹、痰多、食欲不振、舌苔厚腻)之人要忌食油腻:胃寒之人要忌食生冷;患有过敏性疾病之人要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
阴虚体质人群可适量食用猪肉、鸭肉等
此外,为防止秋燥症,此时期可适当多选用些清润、温润之食品。清润之品如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如芝麻、核桃、杏仁、栗子等。平时可均衡的选用这些食品,但如果有凉燥的症状,当然要多选用有温润作用的食品。如栗子粥、芝麻粥等。
![]()
秋季品蟹正当时,但因蟹性大寒,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普通人也不宜多食。建议吃蟹时,搭配生姜、黄酒等温性食物。秋季气候干燥,在烹饪方法的选择上,可选择蒸、煮、炖等方法,以保证食物的含水量,帮助补充人体的津液;尽量少用煎、炸等方式烹饪,以防伤阴生热。
![]()
秋季品蟹正当时,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食用
![]()
吃蟹时,可搭配生姜、黄酒等温性食物
除了饮食需要调整
秋分养生还要注意“四忌”
俗话说:秋分不养,一年白忙。做好秋分养生格外重要。
1. 忌经常熬夜
秋分时节,阳气收敛,阴气渐盛,经常熬夜,容易伤及人体阳气,所以要及时调整作息,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时,劳逸适度,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忌大量运动
积极运动可以放松身心、扫除抑郁情绪,但秋季运动总体上应该以“收”为主,以免损耗阳气。尽量避免大运动量、出汗较多的运动,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尽量选择早晨的时候来锻炼,所以要注意早睡早起,早起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早睡也有助于阳气的收敛,避免寒邪的侵袭。
3. 忌大喜大悲
受气温和光照减少影响,人们的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如悲秋、秋愁。所以,秋季养生要着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要符合季节的收敛之气,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登高处望望远方,颐养一下自己的心情。
4. 忌冻三部位
虽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不过身体有三个部位不能“秋冻”。
(1)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如果保护不好,阳气会丧失,头颈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2)腹部
腹部受寒容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瘀滞经脉使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有胃病史、慢性腹泻,痛经等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3)足部
“寒从脚生”,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如果脚部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全身血液供应将出现不足,脏器功能继而受损。
来源:陕视新闻综合中医健康 健康时报等
本微信平台由陕西承宽律师事务所陈文龙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如有侵权行为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