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烈:巩留县医院往事【伊犁老故事】

0
分享至

▲点击关注,巩留县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伊犁老故事

从1939年的简陋诊疗所起步,历经八十年风雨,巩留县人民医院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蜕变。从依靠流动医生和传统医术,到如今拥有高精尖设备、开展复杂手术;从几间土房到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几代医者用仁心仁术,在救死扶伤中书写担当,在合作交流中精进医术。往昔的奋斗沉淀为前行的力量,未来,医院将继续以守护健康为使命,续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

巩留县医院往事

惊回首,弹指一挥间,巩留县医院风雨兼程八十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全国1.75万所县级医院里,亦属沧海一粟。然而,岁月的沉淀令人难忘,往昔种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一代又一代的从医者、医匠们,用手中的听诊器、针头不断探索致病的奥秘,运用老祖宗望、触、叩、听的手段,获取患者的第一手资料;用手术刀、显微镜探寻治病救人的最佳方略,立志争当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医者仁心的执着精神,为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放前的卫生所



巩留县人民医院门诊楼(2011年新址新建)

历史资料显示,1929年巩留县建县前到1939年,主要依靠前苏联流动医生和当地土郎中,从伊宁、霍城等地前来医治病人。在没有医生的情况下,甚至采用封建迷信方法治疗。1939年后,来自苏联的7名医护人员在县城设置诊疗所,其中2名医生,5名护管人员,该诊疗所存续两年。约1941年,民国政府设立卫生所,由一名汉族医生和一名哈萨克族调剂员组成。

1944年7月,当地政府将调剂员充当医生兼调剂员,并补充一名护士阿衣白。数月后,从伊犁派来毕业于乌鲁木齐卫校的医生阿达斯,在巩留创建县人民卫生院,阿达斯担任卫生院的第一任院长。当时,医疗服务对象只限于统治阶层,广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无法享受医疗服务。

当时的卫生院设在巩留蒙古小学所在地(过去的县人民医院,现在的妇幼保健院东面大路的位置),由此开启了它的成长之旅。院门坐东朝西,院内有几棵果树,仅有3间土房,人员、设备、药品有限,仅开展一般门诊病人诊疗。后来,在大门右侧又加盖了3间土房和4间宿舍。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土房建筑采用土打墙或干打垒的方式打底,土墙高约一米六七,再用土块垒砌到相应高度,架上木椽子,铺上芦苇席子做屋顶,用泥土加厚保温层,最后用麦草和泥封屋面。每年都必须重新上一次房泥,以防漏雨,这种建筑方式直到八九十年代才逐渐被淘汰。



解放初期卫生院


新中国成立后,县卫生院有5名医护人员,其中2名医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1952年全院医护人员增至7人,其中医师2人。1955年,卫生院设有门诊室、药房、注射室、化验室、挂号室、妇产科(负责外出接生),硬件、软件设施逐步改善,医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当时已有一台显微镜和一个简单手术包,可开展简单化验和初步外伤救治工作,巡回医疗也是当时的主要工作任务。随着医院基础建设的发展,医护人员增至13人,门诊病人量和业务收入也随之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建的病房(老病房)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科、妇科病房

1957年,县政府投资修建了462平米的10间门诊室和1间产房。这是旧时俄罗斯风格的土木结构房子,“穿靴戴帽”——地基是11层青砖,往上是一米多厚的土块砌成的墙体,房顶屋檐用青砖加固,室内以走廊串通,地面是离地50公分架空的地板,正中间有一间70平米大的缴费候诊室。从整体俯视看,呈横向“工”字形状,两边对称突出两间房,在当时已属坚实豪华。旧门诊则改为药剂库房,至此,卫生院有了住院部,设置15张病床。同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两三个民间中西医药房组成的联合小诊所并入县人民卫生院。



县人民医院成立



巩留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全景

195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仅有一名站长和一名工作人员的巩留县防疫站并入巩留县卫生院;次年,又将妇幼站、疟疾站、四乡卫生所均划归巩留县人民卫生院管理。至此,县卫生院升级为人民医院。此时,医护人员增至35人,其中医生18人,病床15张,开始收治住院病人,开创了病房建设的历史。

1960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派医疗组协助医院开展业务工作,建立简易手术室并开展第一例下腹部手术,开创了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史。

1962年,自治区下拨一台30毫安X光机,并培训高贵荣成为放射人员,医院开始开展拍片、透视等放射业务,开创了利用放射手段辅助诊治疾病的先例。这使得门诊和病房的收入增加,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技术助力。

大输液历史始于1962年。朱先华从自治区卫校分配到县人民医院,接替临时负责化验的李玉俊(护士)组建化验室。尽管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好学钻研的精神,在伊犁州友谊医院药剂科苗主任的精心指导下,利用星期天与X光医生高贵荣合作,从烧蒸馏水、过滤分装、高压灭菌到再分装,完成了葡萄糖和生理盐水的制作,每个星期天能生产120瓶。经伊犁州药检所刘振华所长对样品检验合格后,供临床使用。1975年,杨贵华调任县医院药剂科主任后,全力投入药剂制剂业务,尤其是随着药剂设施、设备的升级,医院的药剂行业逐步走向正轨。

1964年,在有限的条件下,外科由栾洪川(哈医大毕业)带领科室人员先后开展了212例腹部普外手术;童金梅、郑月英、郭桂珍、阿克孜、阿米娜等科室人员开展了妇产科放取环、人流术及其他妇产科手术;病房护理人员汤爱仙、夏米西奴带领护士开展输血、输氧及小静脉穿刺术,成功抢救各种急、危重病人500余例。

王丽华、王丽丽、索秀珍、顾武英、哈力亚提、阿利娅等建立了内儿科,夏米西奴任护士长。外妇科和内儿科两大科室的建立,使县医院医疗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前来医院就诊的门诊量逐年增长,医院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进而带动了基础建设的发展。

到1965年,病床使用率达63.3%,治愈率为53%。擅长中医针灸术的吴文兰老师,以及杨大夫、哈吉、斯拉木江等加入乔大夫带领的中医部,开展中医针灸门诊,吸引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难忘恩师教诲


我于1964年到县人民医院见习,这是我踏入临床的第一步。在这里,我感受了医学临床实践,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虽说是见习,但带教老师耐心施教,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也由此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两年后的1966年,我又被分配到这里进行临床实习,一同前来的还有检验304班的万培兰同学。医院领导热情地迎接了我们。栾洪川老师不仅教我们专业技能,还教导我们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在行医过程中,要关心爱护病人,与病人交心,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运用所学的医学技能精心施治,双管齐下,才能让病人早日康复。”记得是吴文兰老师带我首次到院外居民家中接生,这一经历在我后来于巩留林场恰西工作时派上了用场,让我终身难忘。

当时,“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热潮席卷全国,激发了全民积极向善、助人为乐的情怀。我们也想方设法抽出时间开展学雷锋活动。有一天,兰华同学对我说:“医院的厕所结了很厚的冰,特别滑,出入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清理干净?”于是,我俩白天从总务科马丛祖那里借来镐头和铁锨,等到夜深人静时,将男女厕所通道约15公分厚的冰层清理得干干净净。


巩留县医院党团员为巩留七乡一位残疾、贫困家盖新房。

实习结束前夕,崔慧明院长派我和护士李秀珍前往巩留县南干大渠指挥部,为挖渠的农牧民和县机关干部职工治伤看病。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单独行医能力的考验。两个月后,我们安全返回医院。由于两个班的同学们在实习时不怕脏累,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周到,给医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临床实习结束后,崔慧明院长致信卫校领导,希望我们毕业后能分配到本院工作。

如今,我仍对七十年代的一段经历记忆犹新。当时我在恰西工作,遇到一位先天肛门闭塞的婴儿。我起初想在肛门处用剪刀剪开,但尝试后发现无法实现。我深知不能因自己的失误耽误孩子一生,便立即派车前往县医院外科接栾洪川老师。栾洪川老师检查病情后,并未批评我,而是让我一同参与手术。手术过程中,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肛门的解剖知识,还告诫我:“以后工作千万要慎重,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后来,这个男孩顺利考上了大学。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终身受益。


2008年投入使用的五层电梯病

房楼(现为县妇幼保健院)





不断壮大


1962年随着巩留县人口的递增以及人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在医院南侧盖了六间土木结构病房和透视室,床位增至20张,卫技人员达36人。

1967年上级下拨白色救护车一辆,拨付资金在X光透视室旁新建了土木结构车库,从县车队调王力强师傅来医院接送转运急危重病人,方便患者。以后由阿不都瓦里接驾,几十年来夜以继日,无怨无悔,不辞辛苦不停奔波在救死扶伤的岁月中,他那平易近人,乐观向上,不分民族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开玩笑、说笑话,是医院唯一“师级干部”,大家给他取了个爱称—阿师长。

1968年利用上级4万元拨款,向西征2家院落,建面积563平米砖木结构内儿科病房。1973年拨6.3万元,向西南征地3家院落建596平米外妇科病房,非典期间改建为传染病房。


1983年新建门诊楼,1998年进行了翻新改造


1984年医院供应室

1974年伊犁卫校出资1.5万元在院北建四间砖木结构宿舍和152平米教室(现在妇幼保健院大门东侧人行道靠大路绿化地位置),并授权举办两期护士培训班,由万金风护士长任第一期护训班班主任兼教员,张永娥任第二期护训班班主任,授课老师均为县医院各科室医生。

印象深刻的是1975年修建了面积901.9平方米砖混结构的妇科病房,当年李发疆院长请县委组织部从兵团调杨贵华任县医院第一任药剂科主任(当时县医院中层领导也必须由县委组织部红头文件正式任命),专门主讲拉丁文和药理知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36名学生(有正式国家编制),毕业后全部充实县、乡两级医疗单位和新源,察布查尔县医院。因此,县医院护理人员增加后,于1987年设总护士长岗位(护理部),万金凤为首任总护士长。1990年以后改为护理部主任至今。随着县医院医疗规模的扩大,1996年这些学生全部调回县医院充实护理队伍。

1983年自治区卫生厅拨款44.6万元,医院拆除了土打墙的旧药房和职工宿舍,建了一栋1678平米三层门诊楼(现在的妇幼保健院东侧靠大路的位置),同时向西征收9家居民院落,建26套职工住房;同年卫生厅拨12万元,在医院南面建一栋556.5平米二层制剂室(现在妇幼保健院大楼的位置),建96平米药品库房1座,由自治区卫生厅捐赠0.5吨锅炉一台,同时由县医院接管县药材厂(过去政府办公楼,现在林场办公楼的西楼后侧位置),杨贵华任厂长。于是,医院的药剂科从设施设备上、技术上可以自治一部分中药、中成药、氯化钠和葡萄糖液体,使县乡临床的输液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降低了成本和节省医院资金用于医院其它建设。

1989年修建老干病房1栋,建筑面积457.5平方米。

1989年医务工作人员增至166人,病床151张8。全院分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五官科、中医科及放射科等科室,另设有病理、理疗、化验、心电、脑电、超声波、胃镜、激光等辅助科室。


放射科


七十年代初,从巩留莫合林场调来白喜才(抗美援朝志愿军退役卫生员)和艾拜接替放射工作。

1996年,医院积极参与伊犁地区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经伊犁地区卫生处努力,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49万美元用于设备更新,购置了单排螺旋CT一台、500MA胃肠机一台、全自动生化仪一台;后又自筹资金购买了德国彩色多普勒B超机一台、脑电图机一台以及200MAX光机一台。上级拨款12万元建设400平米放射机房等配套设施,同时选派技术骨干赴上海、乌鲁木齐进修培训。这些人员返回后,开展了胃肠诊断业务、生化检验,以及心脏、腹部、泌尿系统超声业务。从此,县医院将CT和彩超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当时,放射科已有李勇奇、陆程林等五人,由贾振伟担任主任,贾振伟调走后,罗刚接任科主任。


援疆专家在做心血管造影

在高精尖、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放射科拥有各种型号的螺旋CT、C型臂、DR机、MRI和1.5T磁共振等高精尖新设备,并与援疆专家、区地州专家共同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检测,填补了放射、骨肿瘤、妇科、心血管、颅脑神经、肾病、泌尿等领域的空白。


检验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检验科


朱先华同志是检验师。1962年,当时仅有一台显微镜和简单的化验设备,尽管条件艰苦,仍能开展血、尿、便常规化验,部分肝功检验,以及胸腹水、脑脊液检测,血沉测定,妊娠诊断的乳胶凝集检测,临床输血的血型鉴定,法医血迹鉴定和毒物快速检测(当时县公安尚无专业法医)。1973年,他调往湖南湘潭县医院检验科后,由常世杰夫妇接替化验工作。



骨科专家给患者做关节置换术

为膝关节患着治疗疾病


2010年新建的感染病房楼

1986年,常世杰接替王丽华担任副院长,张瑞强接任检验科主任。张瑞强天生聪明好学、善于钻研,通过自学成才(部队转业),成为正高主任检验师。任职期间,1998年获自治区临检中心颁发的“1998年度全区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成绩良好”证书;2006年荣获自治区临检中心颁发的“2005年全疆临床血液、免疫学、生化三项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合格”证书,以及“2006年血细胞计数、免疫学、常规化验合格”证书。随着医院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和发展,检验科添置了大量高端设备。2011年新设备投入使用后,检验科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快速准确的化验诊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张瑞强退休后,由谢海龙接任检验科主任。


医院新购螺旋CT


↑1996年

县医院

领导班子

左二作者



病房楼(1998年)



改革前行



援疆专家在做脑血管造影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才交流的加强,八十年代中期后,栾洪川、王丽华、王丽丽、童金梅、方玉林等一大批技术骨干相继调出,导致医院的医疗水平有所下降。

1993年,医院开始实行事业单位差额管理。此后,医院住院人数和门诊人数不断递增,病床使用率和治愈率大幅提高。当时,医院在册职工人数72人,全院职工辛勤耕耘、奋力拼搏,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业务技能,推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医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5年,完成了干部病房(内儿科病房)、外妇科病房和传染科病房(旧病房)建设,以及职工宿舍、二层住宅楼、取暖锅炉房和2吨水暖锅炉、洗衣房、职工澡堂、二层制剂楼的建设;购置了200毫安X光机、麻醉机、国产胃镜和心电图机等设备。此时,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开展新项目和新技术十余项,获得各种荣誉十项。


援疆心血管专家李柯蓓(前右)在带教学徒

1996年,参加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的县委领导得知我认识自治区领导,便让我赶赴乌鲁木齐,一同参加申请县医院建设费用的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市著名的“八楼”,自治区领导认真听取了巩留县委吴承德书记、沙马尔汗县长和我的工作汇报,认为理由充分合理,随即在申请报告上签字同意拨款七十万元,由自治区计委下发。不久后,收到自治区计委批复七十万元的文件。后来,自治区卫生厅领导还专门到医院调研资金使用情况。

1998年,在自治区计委资金的支持下,期盼已久的三层病房楼经多方努力终于投入使用。医院内儿、外妇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搬进新楼,传染科搬进干部病房(原内儿科)。随后,拆除旧外妇、传染科病房和药剂科库房(旧门诊),医院自筹资金完成院内水泥路面硬化和绿化建设,改善了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的就医环境,提升了患者的住院条件。

为加快医院建设,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得知国家对基层县级医院有专项基金后,艾尼瓦尔院长三次前往自治区卫生厅,申请到卫生部基层县级医院400余万元国债专项基金,加上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共计500万元,兴建了带电梯的五层住院楼。

在施工过程中,县委吴承德书记、县长沙马尔汗亲自带领县建设、土地等部门领导到医院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工。2008年12月18日,住院楼正式投入使用,这在当时的伊犁县级医院中首屈一指。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成功扭亏为盈。如今清楚记得一次县委高江淮书记陪同新源县委、政府一把手来巩留探望因病住院县长沙哈别克时听取我们介绍县医院近几年发展建设变化的情况后,高书记对我们说:“你们这一届领导班子为巩留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给我们县委、政府增添了光彩,感谢你们。”

医院积极吸收乡镇优秀人才充实临床一线,调整科室结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内儿科和外妇科的团队精神,调动各类专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伊宁卫校培训实习基地的合作,与洛阳一五〇解放军医院建立合作机制,每年选送五名专业人员到该医院免费培训,同时邀请三名专家来院进行传、帮、带指导,医院的专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妇产科专家做微创手术

在一五〇医院外科研究生左新成主任团队的协助下,医院开展了乳腺癌医治、结肠癌根治术、人工肛门重建术、前列腺癌切除术、肝叶部分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迎来了外科发展的辉煌时期。

颅、脑神经脑外科风险高、手术难度大、致残致死率高,被誉为“生命禁区”。援疆专家邱耀忠为开辟希望之路,手把手帮教科室技术人员,带领团队完成首例导管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以及二例脑外伤开颅术、三例脑出血手术治疗;施行全脑血管造影九例,明确诊断颈内动脉狭窄二例,椎动脉狭窄一例,颅内动脉瘤二例。手术量逐步递增,共诊治300人次,还将30项手术技术无私传授给科室医生,完成各种手术120多台,治愈颅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术”),填补了两项技术空白。





护理人员检查护理病人

张家港专家们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为巩留县人民医院培养了大批“带不走”的医疗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扎根巩留、服务当地,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和患者满意度。如今,广大巩留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媲美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时代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医院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2011年新门诊楼落成典礼




1997年参加香港回归歌咏比赛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王烈,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一九四五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九六六年四月毕业于伊宁卫校公卫专业,同年被分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行病学研究所一室从事一号病(鼠疫)化验工作,一九六九年六月再分配自治区林业厅巩留林场工作,先后担任医务所所长、场部机关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林场职工医院院长等职务。一九九六年四月调入巩留县人民医院任党支部书记兼第一副院长,伊犁州医疗事故监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二〇〇六年退休。



来源:伊犁老故事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巩留零距离巩留好地方

举报投稿)邮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电话

0999-5620506

举报电话

0999-5628232

●编辑 张 静 江饿勒

●责编 朱 婷 袁 叶

● 审核 唐 丽

巩留零距离巩留好地方

举报投稿)邮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电话

0999-5620506

举报电话

0999-5628232

●编辑 张 静 江饿勒

●责编 朱 婷 袁 叶

● 审核 唐 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巩留县融媒体中心 incentive-icons
巩留县融媒体中心
巩留县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9727文章数 10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