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一个在战乱国家持续坚守十年之久的国际医疗救援团队突然接到强制离境通知,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动因?
2
11 月 9 日,这个被无数利比亚流离失所者视为“生存最后屏障”的名字——无国界医生(MSF),将不得不结束在当地长达十余年的医疗使命,撤离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3
没有正式解释,没有协商空间,仅有一纸冷峻的“限期撤离”指令。随着这支关键医疗力量的退出,利比亚本已岌岌可危的公共卫生系统是否会彻底瓦解?
![]()
4
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北非人道局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中国长期坚持的对非医疗援助战略,又将面临哪些新的现实考验与路径选择?
5
当地时间 10 月下旬,无国界医生组织位于利比亚的运营中心收到一份来自该国外交部的官方文件,明确要求该组织必须于 11 月 9 日前全面撤出境内所有工作人员及医疗物资,文件中未说明任何具体原因。
6
这一决定迅速在国际人道领域引发震动:自 2011 年利比亚陷入内战以来,无国界医生几乎是唯一始终未曾中断服务的国际医疗团体,从传染病防控到紧急创伤救治,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最危险也最需要帮助的区域。
![]()
7
此次突如其来的驱逐令,令人联想到今年 3 月的一次突发事件:当时 MSF 在首都的办公室遭国家安全机构突袭封锁,数名本地雇员被带走接受长时间问询,虽最终未被起诉,但所有医疗项目随即被迫中止。
8
该组织随后公开指出,此类打压并非孤立事件,同期另有九个从事人道工作的国际机构遭遇相似对待。
9
一些组织被严格限制活动区域,另一些则被强加繁重的行政审查义务,实质上等同于变相阻挠其正常运作。
![]()
10
MSF 利比亚项目主管史蒂夫・珀布里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的紧迫性:仅在去年,该组织就与当地卫生部门协作完成了超过 1.5 万次门诊服务,其中近六成惠及无法获得公共医疗服务的移民与难民群体。
11
2023 年德尔纳市遭遇毁灭性洪灾期间,数千人在灾难中丧生,大量幸存者面临伤口感染和水源性疾病威胁,正是 MSF 第一时间派遣应急医疗队,设立临时诊疗点,为逾 8000 名受灾群众提供包括外科处理、疫苗接种和心理干预在内的紧急救助。
12
他特别强调,截至目前,该组织在利比亚的合法注册状态依然有效,其所承担的医疗职能至今无人能够填补。
![]()
13
当前利比亚公共卫生体系因长期内部分裂而几近瘫痪:西部由联合国认可的德贝巴政府管理,东部则由对立势力掌控。
14
双方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各行其是,导致全国超三分之一地区缺乏基本的结核病检测设备。而 MSF 运营的三所专业治疗中心,承担了西部地区近四成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任务。
15
更为关键的是,利比亚目前滞留约 60 万名难民与移民,多数因身份问题被排除在国家医疗保障之外,只能依靠 MSF 等外部力量获取免费医疗服务。
![]()
16
无论是普通发热感冒,还是孕期产检这类基础需求,对他们而言都可能是决定生死的关键支持。一旦 MSF 按令撤离,这些人群的健康权益将陷入完全真空状态。
17
事实上,利比亚医疗系统的崩溃早已不是秘密:自 2011 年北约支持的武装行动推翻并致死卡扎菲政权后,国家陷入持续动荡,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医务人员大规模外逃。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十二年间,该国注册医生数量锐减近三成,许多公立医院因药品短缺、设备陈旧,仅能应对轻微病症,面对重症患者往往无力施救。
![]()
19
2023 年德尔纳洪灾发生时,当地医院由于床位紧张、呼吸机不足,无法及时救治重伤员,造成多人死亡,这也凸显了 MSF 当时介入救援的重要性。
20
比资源匮乏更严峻的,是国际人道行动空间的逐步收窄。
21
MSF 在公开声明中指出两大核心挑战:一是全球人道资金大幅缩水,受经济下行影响,近两年流向利比亚的人道捐款减少了近一半,多个医疗项目因经费断裂而被迫缩减规模。
![]()
22
二是欧洲多国加强与利比亚政府在边境管控方面的合作,旨在遏制经地中海前往欧洲的移民潮,为此向利方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23
这种合作间接促使利比亚当局加强对国际援助组织的监管力度。有匿名人道工作者透露,部分机构因曾公开批评移民拘留条件恶劣,被当地政府认定为“妨碍边境管理”,继而遭受各类限制措施。
24
“如今在利比亚西部,已没有任何国际非政府组织能为移民和难民提供系统性的医疗照护。”MSF 的这句陈述,揭示了当地危机的真实深度。
![]()
25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数据,目前利比亚境内约有 20 万人被关押在官方或非正式拘留设施中,这些场所普遍存在饮用水污染、食物短缺问题,医疗条件极其原始。
26
去年曾有报道披露,某拘留中心一名孕妇因难产得不到紧急剖腹产手术,最终母子双双离世,类似悲剧几乎每月都在上演。
27
国际社会多次谴责利比亚与欧洲的合作模式:将在海上拦截的移民遣返回战乱中的利比亚,却不提供合法庇护途径。
![]()
28
这种做法实际上将人道责任“外包”给一个自身难保的国家,而 MSF 多次公开反对该政策,称其等于“把人送回酷刑与死亡现场”,这或许正是此次遭驱逐的潜在导火索。
29
分析人士认为,MSF 被迫撤离,极可能与其长期揭露移民拘留营内的虐待行为、拒绝在医疗工作中迎合政治利益密切相关。
30
例如在 2022 年,该组织发布一份详尽报告,记录了某拘留中心内存在的系统性暴力、食物克扣和强迫劳动现象,引发国际舆论强烈反响,使利比亚政府承受巨大外交压力。
![]()
31
此外,在与利比亚卫生系统的合作中,MSF 始终坚持“医疗中立”原则,拒绝依据政治派别划分服务范围,此举可能触动某些权力集团的利益链条。
32
随着 11 月 9 日撤离期限逼近,国际社会对利比亚人道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忧虑日益加剧。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近期发出预警:
33
若 MSF 撤离,利比亚西部至少 3 万名难民与移民将失去唯一的医疗依托,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断率预计将突破 70%。
![]()
34
冬季来临后,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缺乏基本医疗防护的人群将面临更高的感染与死亡风险。长远来看,MSF 的退出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35
其他仍在运作的国际援助组织可能出于安全顾虑或政策不确定性,选择缩减项目甚至整体撤离,这对本就脆弱不堪的利比亚医疗体系无疑是致命打击。
36
值得注意的是,利比亚人道局势的恶化,也为中国在非洲的医疗合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与反思契机。
![]()
37
长期以来,中国致力于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已在非洲多个国家实施医疗援助,包括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捐赠药品器械等。仅在北非地区,已向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派出多批次医疗专家,为当地居民提供基础诊疗服务。
38
但利比亚情况尤为复杂:政局长期分裂带来极高安全风险;同时,欧洲国家深度介入其边境管理体系,使人道工作极易卷入地缘政治博弈。
39
如何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有效援助?如何与不同控制区建立沟通机制,确保医疗资源精准送达最需人群?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参与利比亚医疗支持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
40
不过,回顾以往实践,中国援非医疗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尊重当地实际需求”的基本原则,这种务实且保持中立的姿态,或将成为未来介入利比亚援助的独特优势。
41
例如可通过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协同合作,采取捐赠医疗设备、远程培训本地医护人员、支持基层诊所建设等方式,间接提升当地医疗能力,既规避直接派驻的风险,又能实现可持续的技术转移。
42
无国界医生的撤离,不只是一个救援组织的退场,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利比亚人道危机的残酷现实,也折射出国际援助在复杂冲突环境下的艰难处境。
![]()
43
11 月 9 日之后,那些曾依赖 MSF 获取救命治疗的民众将何去何从?利比亚残破的医疗体系还能支撑多久没有外援的日子?
44
而中国在应对这类高风险、高复杂度地区的人道医疗合作中,能否探索出一条兼具安全性与实效性的新路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探讨,更亟待以实际行动回应。
45
因为在人类苦难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应被珍视,每一份医疗援助都不该轻易缺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