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钧月的冰与火之歌:
炎热的比利牛斯山855公里线性赛道和
与冰川交汇的450公里巨人之旅环形赛道
![]()
在小红书帐号“钧月姐姐”下方,博主郑钧月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婚纱设计师
KAILAS凯乐石签约运动员
FENIX签约运动员
八百流沙冠军大将军(女子赛会纪录)
穿越比利牛斯900(女子赛会纪录)
穿越比利牛斯900和UTMB完赛OCC组别,是这位“婚纱设计师”在8月份的壮举,到了9月中旬,她又添上了一个重磅头衔:第一位中国“冰川女巨人”。
七月底抵达欧洲时,郑钧月清楚这会是一趟漫长而艰苦的征程。八月初,她参加了比利牛斯900K的比赛,自此整整两个月都在欧洲的山野之间奔走,直到“冰川之旅”结束。全长450公里、爬升超过3万米的冰川之旅,是世界上最负盛名、也最具挑战性的极限越野赛之一,即便所有参赛者都是极具水准的顶尖选手(只有在130小时以内完成330K的巨人之旅,才能获得准入资格),往年的完赛率依然只在30%-45%之间,女性完赛者的人数通常只有3-4个,且从未出现过亚洲女性的名字。
郑钧月创造了历史。当地时间9月20日凌晨3:45分,她跑过意大利西北部库马约尔镇中心的石头路,回到了7天多之前出发的起点,脚步既沉重又轻快。这个服装设计师出身的越野跑者,自此成为首位来自亚洲的“冰川女巨人”。彼时,整座小镇依然沉浸在睡梦中,但钧月的好朋友们早已定好闹钟、在终点线前等待,并为她准备了一面国旗。
![]()
![]()
![]()
在短短的不到2个月内
郑钧月跑了三场比赛,累计距离近1400公里
左滑查看更多
去年在八百流沙破纪录夺冠、受封“大将军”之后,郑钧月在超长距离赛事中的竞争力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今年夏秋,她有一个更硬核、更疯狂的计划:在法国西南边陲比利牛斯山脉的900公里,她以289小时完赛,创造赛会女子纪录;在冰川之旅,她成为史上第一位完赛的亚洲女性、第一个站台的中国选手,用时175小时45分钟;接下来,她还会重返八百流沙的赛道,对手是去年的自己。
爱美的郑钧月,正展现出愈发美丽而强大的姿态。在一连串的挑战、胜利与自我突破中,她还希望为女性跑者们传递一个信息:在越野跑的世界里,美和力量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同时存在,并让彼此变得更加坚实。
![]()
颁奖的当天,我几乎没有任何停留,拿完奖牌就急匆匆地飞走了,只因为迫不及待想回家。赛后有一张官方的合影,里面没有我。现场他们喊到名字的时候,我正好在跟人聊天,没听见,最后只好跟男子选手们一起上台领奖。我还和大家开玩笑:“你看,现在我是男选手了!”
![]()
右一就是我,现在我是男选手了!
可能我看上去不像是那种刻意去展示“强悍”的人,但我的内心里确实有一种强韧。我一直相信,女性的强韧其实与生俱来,很多女性在成为母亲时展现的坚韧与力量,远远超过我们在赛道上承受的苦痛。怀胎十月、生产的艰难,是极高的门槛和挑战。我没有经历过做母亲的过程,却把自己这一份韧性投入在了比赛当中。
能够成为第一位完成冰川之旅的亚洲女性,我感到非常骄傲,但过程并不是一路顺遂。第三天的时候,我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状况,上呼吸道的问题导致呼吸不畅,速度骤然下滑。起初,我从起跑一路追到第二名,之后徘徊在前三四名,我们几个在前面几乎总是互相拉扯、互相刺激的状态,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去打破155小时的赛道纪录。按照我们的计算,这个纪录是可以被攻破的。
来到60公里的时候,我的速度就远远超出了计划,比预计提前了三个小时,也为后续埋下了隐患。后来我在翻越冰川的时候受了伤,需要及时更换衣物和处理身体状况。虽然补给及时到位,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逐渐感受到呼吸道的压力。因为冷空气的刺激,加上长时间处于竞速状态,我的扁桃体开始发炎,咳嗽愈发严重。
进入第三天,我不得不去求医。医生检查过后说我的肺部没有问题,只是呼吸道感染,给了我一些应急的药物。他建议我到下一个补给点后,再根据情况看要不要继续。那一刻,我心里闪过放弃的念头,可在休息了三个小时后好像缓过来一些,便决定继续往前走。从那之后,我每到一个点都会增加睡眠的时间,症状虽然没有真正缓解,反而逐渐加重,但我还是坚持一站站推进。大约在280-290公里的时候,我再次找医生“复查”,确认肺部没问题。那还要不要继续跑?医生问了我一个问题:
![]()
![]()
经历了7天多的跋涉
我凌晨三点多到达了终点
“你是冠军吗?”
“不是。”
“那还担心啥!你就一直往前走得了,不用跑。慢慢来,身体会恢复的。”
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哪怕面对许多下坡路段,我也坚持以徒步的方式前进,忍住不去跑。前面几天开足马力积累的优势,也给了我一定的回旋空间。我挺感激那个医生:那种带点幽默的语气,反而给了我力量。他没有吓唬我,而是让我感觉轻松。想想看,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不行了”,我也许立刻就会放弃。
![]()
![]()
也正是在那里,日本名将丹羽薰休息了10个小时,最终还是选择了退赛。说到丹羽薰,我对她既有竞争的紧张感,也有深深的欣赏。她作为运动员、作为赛事总监,一直在不断挑战自己。这次冰川之旅,她提前很久来到欧洲,把整个赛道走完了一遍。相比之下,我只走了三段。她的认真让我佩服。
丹羽薰退赛时,我的心情特别复杂:她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亚洲运动员,也曾在巨人之旅的舞台上留下过高光时刻。我也有点动摇,但又转念一想:如果想要让冰川之旅有一位来自亚洲的女性完赛者,那我必须得咬紧牙关。于是,我逼着自己继续走下去。
咬牙坚持,并不一定意味着透支身体。快跑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手表,计算配速和距离,每一步都在追逐速度;慢下来转变成徒步的节奏时,心态就完全不同了。我告诉自己:只要在前进,我就一定能完成。
徒步也意味着更多的调整空间。我开始像一个真正的远足者那样,随身带着大饼、披萨、米饭这些食物,而不是依赖能量胶,因为频繁的咳嗽常让我呕吐,嗓子黏着甜腻的胶体,根本咽不下去,反而是那些简单的食物让我安心。八零之前说“慢即是快”,我起初不理解,后来明白了:比利牛斯900公里的比赛中,我曾经用10小时的睡眠来把身体调回来。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有时候慢下来才是唯一的选择。冰川之旅不允许我奢侈地休息10小时,但我学会了在各个补给点增加休眠时间。这些选择让我最后冲线时,肌肉几乎没有疲劳感,如果不是呼吸道的限制,我完全还可以跑起来。
节奏放缓后,我和几位速度相仿的冰川之旅跑者总是在一起,几乎成了一个小群体:一起休息、一起吃饭,彼此鼓励。很多人会把私补的食物拿出来分享,有跑者让妻子送来提拉米苏,有人则带来了披萨。那氛围很温暖:冰川之旅的路线更不主流,跑者的人数也更少,可惟其如此,大家之间反倒变得更加亲密。
放弃了竞速的执念,沿途的风景也变得不一样了:我看到村落里的人们带着狗在河边散步,小木屋整齐排列,屋顶上有可爱的风向标。透亮的溪水在脚边流淌,峡谷和冰川在远处闪着光。每一个人看到你背着号码布走过,都会鼓掌、加油,他们觉得你是勇敢的挑战者。这就是冰川之旅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让你重新理解“跑者”身份的经历。我不只是一个跑步的人,而是一个边欣赏、边坚持、边挑战极限的旅行者。
除了挑战、友情与风景,你还可以在冰川之旅的赛道上收获……故事。2019年我在巨人之旅认识的一位女性跑者,今年陪丈夫一起挑战450。她本来完全有能力跑出很好的成绩,甚至一度排在前三,可到三百多公里的时候突然退出了比赛。起初我以为她身体出状况,后来才知道,她是为了去做丈夫的私补。冰川之旅的补给站大多在高山山屋,车子到不了,家属要么徒步五公里上山,要么负重爬升几百米。退赛后,她依然背着食物上山,只为了让丈夫顺利完赛。后来我和他们夫妻俩几乎前后脚冲线,下坡的时候我带着她丈夫跑,他被我“虐爆”,而上坡时我完全跟不上他们。这对夫妻的故事,真的让我印象深刻。
![]()
![]()
后半程起初,我每天尽量睡到六个小时,剩下十八个小时都在徒步。到了最后两天,因为担心被关门,我把休息时间压缩到四小时以内。坦白说,我还是很渴望站台的:当我发现自己排名第五、有可能被第六名追上时,我走得更起劲了。到了最后一段,我几乎是用尽全力完成的,重新回到库马约尔的镇中心,已经是深夜3点45分。朋友们半夜爬起来在终点等我,陪我回到住处吃饭庆祝,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感动,不仅因为自己成了冰川之旅史上第一位完赛的亚洲女性。
赛前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150小时以内,赛后我仍然相信以自己的实力,这个目标是可能实现的。但越野赛的魅力就在于,它从来不会给你确定性。每一次都可能遭遇不同的问题,每一次都要逼迫自己去适应、去调整。刚上赛道的时候,我说“这辈子跑一次冰川就够了”,可到了终点,我想也许明年还会回来。
![]()
这样的路,跑一次够了
但是也许明年我还会想来
我不想去“征服”冰川,而是想与它更好地相处。大自然太奇妙了,你若总想着战胜它,反而会被它击倒。冰川之旅的赛道几乎集齐了所有的艰难与美妙,有震撼人心的风景和人类开辟出的微小路径。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看见了自己的渺小,也让我体会到谦卑。看到近期的“烟花事件”,我相信真正懂山的人不会这样对待山野。我们跑者每个人带着自己的头灯,先后冲进山谷,微弱的灯光延绵起伏,用温柔的方式将山间点亮,难道不会更美吗?
徒步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今年排在第四的卡佳,就是一个纯粹的徒步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hiker”。我在许多路段都能超过她,但当我休息时,她总能稳稳走过我的身边——她的节奏极其从容稳定,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中国把徒步者叫“驴友”,所以我开玩笑说自己要做一个“亚洲强驴”,甚至让大家叫我“驴姐”。其实那段时间,我真的就是以徒步的方式坚持下来的。
这大约是比赛的第六天
最难的部分算是完成了
比利牛斯900的经历,也在无形中为我做了准备。它让我在极长距离里保持耐心与平和。没有那次经历,我未必能撑到冰川的终点。身体上,我的确没能完全恢复,但对这种极限赛道而言,没人能发挥百分百的状态,我估算自己恢复了七八成,这就足够了。比利牛斯900和冰川之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致,一个是漫长的徒步路线,一个是几乎无路可走的荒野冰川。但它们都教会了我同一件事:不要与赛道对抗,而是学会接纳和适应。
![]()
![]()
冰川之旅是极致的赛道,极致的孤独,也是真正极致的考验。它把大自然最残酷的一面都浓缩在其中:暴风雪、迷路、器材损坏、体能崩溃。今年的天气算是相对“温柔”的,至少没有去年那么冷,否则以我嗓子的状况,恐怕会更加难熬。即便如此,这段经历依然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险。比赛头两天,赛道上下起大雪,路径马上被覆盖消失了,只能靠极度的专注去寻找路迹。那时候我不得不加快脚步,因为慢下来就意味着失去方向。
即便这样,小插曲仍然不断发生:登山杖断了、备用杖弄丢了、衣服也丢了。备用杖其实是我进山屋吃东西时放在门口的,出来就再也找不到。最后没办法,只能把断掉的一根拿出来继续用。后来,拿到亚军的女生问我:“你就是那个拿一根杖爬山的女生吗?”在他们眼里,可能亚洲选手用一根杖很特别,但只有我自己清楚,单杖对身体的负担有多大。很多次爬坡,我一边用力撑着,一边感受到另一条腿抽筋。
![]()
![]()
自己的杖和 野生的 杖
还有CP点的丰盛补给
好在我对这样的困难并非毫无准备。赛前,我和C姐、陈蓉蓉一起训练,每天都要进山十个小时。那段时间很苦,但练得非常扎实,我们在山里遇到过冰雹、暴雨,天气比正式比赛时更恶劣。也正因如此,大家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比赛时反而觉得“天气很好”。这次我们三个人各自参加不同组别,但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C姐的成绩和我们赛前估算的几乎一样;蓉蓉则第一次挑战巨人之旅就Sub 100完赛,甚至本有机会破掉亚洲纪录,非常了不起。
在450公里这个组别,过去往往每年只有3-4个女性能完成,而今年竟然有6个女生完赛。我为自己和她们感到骄傲。要知道,这条赛道对女性其实并不友好,很多路段像飞拉达一样,需要用手去攀爬。如果手臂稍微无力,就可能掉下去。不同于PTL,冰川之旅没有强制携带绳索的要求,我们只能凭借双手和杖去支撑。对女性来说,这绝对是硬核到极点的挑战。
比赛结束后,我曾经说过“和预期的差距是几十个小时”。话是这么说,成绩本身肯定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的,但获得的满足要远远更多。完赛本身已经足够荣耀,谁说只有冠军才值得被记住?更重要的是,本届赛事中国选手们的表现,背后代表的是趋势和突破。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国女性站在这里,去挑战冰川之旅。我也会把自己的资料、经验整理出来,分享给后来者,帮助她/他们更好地完成比赛。
![]()
![]()
过去这一年,我的参赛经历比以往更丰富。春天去阿根廷,在乌斯怀亚跑了一场UTMB分站赛。那里景色壮丽,原始而野性,阿根廷人的随性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去南美,到现在仍会想起那片“世界尽头”,觉得很值得。再之前的去年11月,我去南非参加开普敦的百公里,尽管之前去过南非旅行,但以参赛者的身份,体验完全不同。他们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跑者参加,我也发起了一个招募,今年还会回去跑百英里,希望能带10个中国跑者一起去南非。未来,我会继续做一个分享者,讲述那些不那么大众的比赛,分享其中的心得和经验。
完成冰川之旅之后,我没给自己更多停歇的时间,赶紧回国备战八百流沙。对我来说,恢复体能并不是最担心的事,真正需要重视的是脑力。八百流沙是一场极度需要智慧与规划的比赛,它考验的不只是肌肉和耐力,更是头脑的清醒和冷静。所以,我必须尽快让自己进入一种思路清晰的状态,去想清楚如何跑好这场赛事。
![]()
![]()
去年在八百流沙成为大将军
今年完赛了855公里的比利牛斯山
去年得到“大将军”的称号,给我带来了很多关注。第一次跑八百流沙就打破纪录,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那场比赛里,我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最终拼尽全力跑进了80小时,但复盘之后发现其实还有优化的空间。很多人觉得,我没必要再去跑一次八百流沙——纪录已经创造,不会轻易被人打破,即便再拿一次冠军,似乎也没有那么重的意义?但对我来说,意义不是外界定义的,而是自我认知,我不想停留在“差不多”的遗憾里。去年因为狼群、折返、迷路,损失了很多时间。如果没有那些意外,我能跑出什么成绩?我想去试一试。哪怕结果比去年慢,我也心甘情愿。
超长距离让我发现了自己独特的身体天赋——我的肌肉不会酸痛。以前跑168公里时会累、会酸,但当距离突破到300公里后,我突然意识到,这种酸痛不再出现了,好像超长距离真的是我的舒适区。背靠背出国参赛,如今变得很流行,但在两三年前还几乎没人这样做。2023年,我背靠背完成UTMB和巨人之旅;今年,更多的人开始这样尝试。可能是因为我们发现,人类的极限并不在原本以为的地方,背靠背反而能让身体保持一种奇特的状态,有时候甚至还能破纪录。我以前是服装设计师,工作与“潮流”有关;如果能够助推这样一股越野潮流,真的也很荣幸。
外界常常把我形容成一个“佛系跑者”,也会强调我爱美、爱时尚的一面,好像我只是一个“不爱竞争”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我确实不执着于和别人争胜负,但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极其在意。
实际上,爱美也是另一种要强:我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女性力量,关乎自我表达,我坚持在比赛中涂口红,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我的仪式感,是对自己的鼓励。或许别人有别的方式:跳一段舞,流一滴泪,或是穿上一件特别的衣服。无论形式如何,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本身就是最美的仪式。哪怕冲线时满脸浮肿,头发凌乱,在那一刻,我依然相信自己是发光的。
![]()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沈天浩
制作: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报名小程序】
报名截止2天倒计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