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音符跨越国界,和声凝聚友谊,1800余名中外学子用歌声在沈阳书写了三天青春与文化的交响。9月19日至21日,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沈阳大学承办的辽宁省首届国际大学生合唱艺术展演在沈阳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展演以“歌唱新时代,青春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省内44所高校及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61支合唱团,共计1800余名师生参与。
开幕盛况,歌声传递友谊。9月20日上午9时,展演在沈阳大学音乐厅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在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灵动悠扬的《Come to Music》歌声中启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合唱团成员身着各具特色的服装,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他们以激昂澎湃、悠扬婉转的歌声,演绎了一首首经典合唱曲目。这些作品风格多样、主题丰富,既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现代创作,也包含底蕴深厚的经典之作。每一个音符跃动着青春的旋律,每一段和声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精彩展演,展现艺术水准。在为期三天的展演中,各合唱团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沈阳大学合唱团演绎了《思念》,泰国玛希隆大学合唱团带来了《A Jubilant Song》(欢欣歌唱),大连海事大学合唱团演唱了《当那一天来临》,韩国大学生联合合唱团呈现了《Arirang》(阿里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合唱团演唱了《Svietit Mesyats》(明月照耀)。观众们沉浸于动人的歌声中,不时跟随旋律轻声合唱,全场形成跨越国界的温暖共鸣。
学术交流,分享前沿理念。展演期间,组委会安排了多场高水平学术活动。韩国指挥Heechurl Kim主讲了《合唱工作坊&合唱音色塑造》。马来西亚指挥Susanna Saw分享了《在合唱团排练中融入动作和音乐素养练习》。韩国指挥Gun Yoon Lee讲解了《融合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合唱》。这些学术讲座传授了先进的方法与技巧,分享了合唱艺术的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为中外参演团队拓宽视野,注入了新的创作灵感。
文化体验,感受沈阳魅力。展演之余,沈阳大学精心组织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大学生,走进沈阳多处文化地标,开展深度城市体验。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巨大的机械遗存和厚重的工业历史令外国学生们连连惊叹,深刻感受到沈阳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坚实底蕴。在沈阳故宫,红墙黄瓦、殿阁巍峨,学生们沉醉于这座“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丰富历史之中,纷纷驻足拍照、流连忘返。此次沉浸式文化体验全程充满欢声笑语,不仅深化了彼此友谊,更将沈阳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魅力生动传递、深深印刻在国际青年心中。
圆满闭幕,音乐超越国。9月21日晚6时30分,展演在沈阳大学音乐厅圆满落下帷幕。闭幕音乐会上,众多国内外合唱团再度登台,用歌声为此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音乐现场回荡着不同语言、各具风格的合唱作品,多元文化在此刻交织共鸣。马来亚大学合唱团演唱了《Ra sa sayang》(爱的感觉)和《万隆的伴手礼》。泰国玛希隆大学合唱团带来了《山谷回声》和《A Jubilant Song》(欢欣歌唱)。韩国大学生联合合唱团演绎了《나하나 꽃 피워》(花绽放)和《Arirang》(阿里郎)。
情感共鸣,唱响《我爱你中国》。音乐会的尾声,《我爱你中国》的旋律缓缓响起,温暖而庄重的气氛笼罩全场。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的观众纷纷自发起身,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共同跟唱这首深情之作。
外国友人用中文真诚演绎,中国观众则借歌声抒发家国情怀,不同的声音交汇融合,在音乐厅中激荡回响。这场跨国合唱构筑起一个情感共鸣的无界空间,为本届展演画上了动人句号。
本次展演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最佳表演奖等奖项。其中一等奖13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4个,最佳表演奖5个。
展演不仅为高校合唱艺术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增进国际大学生友谊与合作搭建起重要桥梁。通过对合唱艺术的共同热爱,增进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青年学子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