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永进
通讯员 廖瑜 张萌 肖玲瑜
实习生 曹亚丹 李秉坤
凌晨四点的武汉市蔡甸区,天还是灰蒙蒙的,成功大道公交停车场里,26路“便民蔬菜专车”的车灯已率先亮起。4时30分,车辆准时缓缓驶出,朝着蔡甸大街地铁新庙村站的方向前行。在那里,有一群等待赶早集的菜农。
![]()
8分钟后,车辆稳稳停在站台。车门刚打开,3位菜农便扛着沉甸甸的蔬菜篓子走上前。“来,我帮您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李奇、肖鹏立刻迎了上去,一人接过一篓二十多斤的青菜,一人扶住另一位大爷肩头的豆角篓,顺势将蔬菜稳稳搬上车厢。
![]()
凌晨4时20分,70岁的黄明方和老伴挑着半人高的五十多斤的豆角,准备前往汉阳王家湾附近的菜场售卖,到达公交站台,老两口放下担子喘了口气。“以前靠头班地铁赶早市,去晚了好摊位早没了,挑着菜挤地铁更是费劲。”黄明方拍了拍衣角的泥土,眼里满是欣慰,“后来从街坊邻居那里听说开通了26路便民蔬菜专车,这几个月来,出门卖菜方便了很多。”
车厢里,十多位菜农大多是70岁左右的老人,身边的蔬菜篓子堆得整整齐齐,最轻的二十斤,最重的足有五十斤。家住蔡甸新农的68岁的田爷爷正靠着座椅歇脚,他卖了八年菜,肩膀早已被扁担压出印记。“年纪大了,搬菜体力跟不上了。”他望着来回帮忙整理蔬菜的志愿者,忍不住念叨,“现在有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帮忙搬菜,真是太好了,感谢公交好政策。”
“国庆和中秋双节快到了,菜农们的担子更重,赶早集也更急。”志愿者一边帮一位奶奶固定菜娄,一边解释,车队特意安排他们随车协助,就是怕老人们体力不支耽误时间。“菜农们争分夺秒进市区卖菜,就是为了赶上早集,要是去晚了,这一天的辛苦可能就白费了。”车队党支部书记艾轶介绍,“今年1月份,便民蔬菜专车刚开通时就有7位菜农乘坐,现在基本上每天爆满。”
26路公交车单边营运里程达30公里,早高峰时人满为患,菜农们纷纷表示,扛着蔬菜挤上车,很容易和上班乘客起争执,有时甚至挤不上车,只能眼睁睁错过早市。如今,这趟凌晨的“蔬菜专车”和站台边的“红马甲”,“成了我们最踏实的依靠。”菜农们欣慰地看着志愿者们表示。
![]()
清晨,车辆抵达市区菜场站。志愿者们又忙着帮菜农把蔬菜搬下车,看着老人们挑着菜走进热闹的早市,肖鹏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能让他们少些辛苦,这早班就没白值。”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