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国际奥委会宣布启动2036年奥运会申办程序时,中国选择了退出竞争。
这个曾经为了申办权奔走呼号、喊出"给北京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的国家,如今对奥运会表现得如此云淡风轻。
从1991年成立北京奥申委到今天的淡然退出,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
奇迹制造者到奇迹本身
回到2008年,那届奥运会确实创造了奇迹。中国以51枚金牌登顶奖牌榜,成为奥运112年历史上第一个金牌登顶的亚洲国家。全球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那届奥运会上赢得奖牌,创造了43项世界纪录和132项奥运纪录。但更重要的是,这届奥运会彻底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在2008年之前,大多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综合实力与印度差不多,是个遥远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奥运会成了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那句"世界认识中国"的口号,道出了当时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鸟巢、水立方这些惊艳世界的建筑,开幕式上那些震撼人心的表演,都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来了。
![]()
那时候的中国,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刚刚改革开放不久,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国际话语权也很有限。1991年申奥时,西方媒体从意识形态出发,将北京申奥抹黑为政治事件,美国国会甚至通过决议进行反对。在西方媒体占据主流话语权的年代,中国人只能被动承受这份近乎侮辱的冤屈,直到1998年才在改革开放的强劲势头下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权。
然而到了今天,情况完全不同了。从2010年到2025年,我们已经连续15年稳坐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宝座,早在2013年科研经费投入强度就超过了日本和欧盟平均水平。华为的5G技术、高铁的全球输出、"一带一路"的深度合作,这些成就比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更能彰显中国的实力。
![]()
当哈佛教授艾利森在巴黎奥运会后发表《中国与美国:地缘政治奥运会》时,他承认中美两国在金牌榜上的并列,实际上反映了两国在全球竞争中已经平起平坐的现实。
中国在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卫星导航、量子科学、民航客机、新能源光伏等多个领域的协同进步,早已让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尖端。中国不再需要通过举办奥运会来证明自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奇迹。
![]()
全球降温与理性选择
让我们来算笔账。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投资高达3000亿人民币,虽然鸟巢、水立方等场馆至今仍在发挥促进旅游业的作用,但每年的维护成本同样不菲。
东京2020年奥运会成本更是飙升到280亿美元,仅主场馆和奥运村建设就花费20亿美元,因疫情推迟一年导致维护费用追加28亿美元,最终亏损预计达到210亿美元。巴黎奥运会的预算从最初的66亿欧元直接翻倍到120亿欧元。
![]()
就连曾经靠1964年东京奥运会迅速崛起的日本,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也收获了一片差评,甚至被外界评价为"冷清"。这意味着奥运会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它所发挥的效果与举办国具体所处的阶段和需求密切相关。
不只是中国,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奥运会的性价比。印度三次申奥失败,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多个欧洲城市因为成本失控主动退出申办。国际奥委会甚至提出了"多城合办"的方案来分摊成本。
![]()
相比之下,中国的选择显得格外理智。过去几年内,我们几乎放弃了亚洲范围所有体育赛事的申办权,还拒绝了国际奥委会关于2024、2028两届夏奥会的承办邀请。2022年国家体育总局更是直接表示放弃女足亚洲杯举办权竞争,同时将2023年男足亚洲杯进行异地举办。这种做法看似冷漠,实则体现了一种成熟的战略考量。
从集体意志到个人关怀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与其费尽心思申办奥运,不如认真改善社区养老食堂来得实在。豆瓣上94%的网友表示,如果在申办奥运和改造老旧小区之间选择,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
这种务实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公众价值观的深刻变化。2008年奥运会体现的是中国集体意志的释放,那时的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盛会来凝聚民心、展示国力。但在此之后,中国社会开始更加注重个人意志的发展,民主决策制度也变得更为健全。
当一座国家体育场每天的维护费用就能支付300名应届毕业生的薪资时,人们自然会质疑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当冠军谷爱凌夺冠时,抖音热搜榜首竟然是"冠军同款韭菜盒子";当全红婵的家乡村民问出"跳水馆能否改成水产市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表达的是对现实需求的关注。
![]()
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现状下,不少中国人的观点都变得更为务实。北京应届毕业生的起薪跌破6000元,这样的现实让人们更加看重务实的投入。与其花费巨资举办一场短暂的盛会,不如把资源用在教育、医疗、就业这些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领域。
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从追求外在认同转向了内在建设,从展示实力转向了改善民生。当北京奥组委在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感慨"办了一次奥运后,无论做什么都不再怯场了"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种自信最终会让我们选择放弃奥运会本身。
![]()
新时代的中国名片
今天的中国不再需要奥运会这样的平台来展示自己,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名片。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卫星导航、量子科学、新能源光伏,这些领域的突破比任何体育赛事都更能说明中国的实力。我们的六代机研发进度、航母建设成就,直接彰显了国防实力的强健。
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以一种更加从容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我们通过"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展现大国担当;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球环保潮流。这些成就对于申办奥运而言,都更具挑战性和价值。
![]()
从影响力方面来看,如今的中国贵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工业强国,自身国际地位本就举足轻重、无可撼动。在这种背景下,试图通过举办奥运来提升国际形象,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我们在涉及南海、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表现得更为强硬,在周边地区的外交活动中也回归到主导地位,建立了更多密切的双边关系。
当西方媒体对“中国放弃申奥”陷入集体沉默时,他们或许意识到了一个现实:中国的非奥运式崛起正在重构国际秩序。华为5G、高铁输出、"一带一路"合作取代奥运成为新的国际名片,这种变化让习惯了用传统标准衡量国家实力的西方世界感到困惑。
![]()
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工业强国,我们的每一个科技突破、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每一次国际合作,都在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世界。
中国不再需要通过举办奥运会来"还世界一个奇迹",因为我们本身就在创造着每一天的奇迹。
![]()
从社区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到菜市场里猪肉价格的讨论,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恰恰是大国自信最真实的注脚。
真正的发展成果,应该回归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新时代中国最亮眼的成绩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