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北纬30°科幻电影周在浙江宁波象山如约举办。今年,科幻创造营大胆地定下了太空科幻的“命题作文”,这既是对创作者们利用有限资源与时间实践创意的考验,也是这个新生孵化平台对自己出的一道难题——为创作者提供更成体系的制作支持。
![]()
如电影周策展人马贺亮所说:“选择太空这个主题,就是想告诉大家,做科幻你始终要面对它最硬核的部分。”硬核的表达,对时代的思考,是科幻电影注定的使命,创造营首席导师、著名导演黄建新告诉青年导演们:“科幻的故事与表达要有时代性,要紧跟时代变化。”
如果说去年的首届电影周是在务实地酝酿科幻电影产业的新生态,那么第二届科幻电影周上的阶段性成果显示,种子已经开始落地生根甚至发芽了。科幻电影的制作痛点正如创造营短片佳作《人生不相见》导演赵斌所说:“一到太空主题,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都是需要非常大的挑战的。”
而电影周与创造营一直在做的就是为有工业制作刚需的科幻电影提供创作的支撑点,并且每一年,都在寻找新的支撑点。“你的科幻电影梦想是有可实现的路径的,你来这儿就能拍。”马贺亮给青年电影人一颗“定心丸”。
电影周在严肃不失活泼的气氛中推进,创造营短片终极路演将场地从室内搬到海滩,8部完成度颇高的创造营短片相继登场,沙滩观影气氛轻松,不时的窸窣细雨中观众们热情不减。科幻主题沙龙与两场电影大师班上讨论热烈,维度大到科幻电影创作的文化内核,小到电影布景制作的技术细节。
象山海滩的微凉秋夜,是实践后的发声,也是收获时刻。整个电影周从前期创造营、中期拍摄到最终的成果展示,共经历了114天。围绕科幻电影产业的基础建设与对青年电影人的支持一直在喧嚣之外踏实稳健地持续着。
北纬30°科幻工场的落地将进一步丰富科幻电影产业资源,同时科幻电影周还将与金鸡创投等平台更加紧密连接。“仿佛我们一直没有离开象山。”正如马贺亮所感慨的,这片跨越北纬30°的山与海,正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家园。
![]()
山海·太空 象山印象
“中国的太空叙事”主题沙龙
![]()
四位科学与文艺界的顶尖专家,从科学实践、文化内核与创作方法论等多个视角探讨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关注方向。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在演讲中为科幻创作提供了立意上的建议:科幻应该将未来科技与人类文明发展路径相联系,如果发现先进的地外文明,我们最应该问的是:“你们如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科幻叙事应该匹配更先进的文明状态,而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科幻作家杨平、导演张小北都中国的太空叙事应该具备自己的独特气质。杨平提出,相比于西方太空叙事强调扩张、控制和防御的“高边疆”(Frontier)理念,中国科幻应该倡导“高家园”,带着整个文明故土迈向未来。张小北则认为我们正迈向“中国科技的黎明时代”,应当从基于近代屈辱史观和冷战思维的叙事走向一种全新的、自信的、面向未来的新型叙事。
编剧杨治学从创作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幻电影不必苛求科学计算的精确,关键是不去挑战大众的尝试和经验感知,寻找科学想象和艺术夸张的平衡点。
科幻大师班
“这应该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完全不用考虑钱的事儿。”9月18日,北纬30°科幻电影周的科幻大师班上,导演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在他的代表作《移魂都市》放映后与著名监制、科幻电影工委会会长王红卫进行了映后对谈。
两人从剧本选择、项目控制聊到布景的设计、与演员的沟通,对谈的话题选择也体现了科幻电影周一贯的风格——注重给创作者提供支点。
![]()
《移魂都市》是20世纪末好莱坞的一大科幻片佳作,其中不乏詹妮弗·康纳利和基弗·萨瑟兰等明星,影片借鉴了黑色电影叙事结构和风格的同时,也用一系列在当时极其新鲜的科幻创意滋养了其后的科幻电影。
在回顾《移魂都市》的创作开端时,普罗亚斯谈及大多数导演都要面对的那个经典的核心问题——拍给自己还是拍给市场。比如杜琪峯的选择是一部拍给自己,一部拍给老板。
普罗亚斯回忆:“《移魂都市》(1998)的剧本创作用了很多年,这一直是我想做的电影。本来我的第二部电影就应该是它,但当时好莱坞没人给我投钱。然而在我拍了《乌鸦》(1994)以后——这片子在商业上很成功。突然间所有的片厂都来找你:‘不管你想拍什么,我们都投钱给你。’所以就我就给了他们《移魂都市》的剧本。然后他们就变卦了:‘你还有别的么?’但是我一直在尝试,跑了几家片厂而且一直在改剧本,最终促成了这部电影。作为一个编剧,那时是完全自由的,完全不需要考虑钱的事儿,这应该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很奢侈。另外我还觉得《移魂都市》是那类如今的好莱坞再也不会制作的电影,电影产业已经发生了太多改变。”
王红卫认为普罗亚斯的经验对青年导演的创作选择也有很大的启示:“有一个剧本我们找不到投资怎么办,因为我没有办法证明有这个能力。如果我离开这个故事,先找机会拍一个别人让你拍的商业电影,可能很多导演会觉得,你不指一条正确的道路,怎么不直接把钱找着,让我把(想拍的)电影拍完就好了,不用绕弯路。但你会看到这么多好导演都是这么过来的,在中国电影市场当前的环境下,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考虑所谓‘曲线救国’的方式。”
未来的爆款预定
创造营终极路演是北纬30°科幻电影周的真正重头戏。相比于去年的初试啼声,今年的创作营短片已具备一定规模,我们从中更能管窥如今的青年电影人对科幻题材多样化的底层哲学与趣味取向。而在荣誉盛典上,最适合发展为类型长片的《无债之人》与《乐土计划》获得最多荣誉,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短片推荐人们的鼓励方向。
《无债之人》
导演:郭宇 主演:徐刚、宋恣毅
获年度科幻电影项目、年度科幻导演、年度科幻表演三项创造营荣誉
![]()
改编自陈楸帆的小说《无债之人》,讲述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年轻女孩,被基因债务缠身,不得不在太空打工还债,然而看似尚未绝望的黯淡现实背后似乎隐藏着巨大秘密……《无债之人》全片气质简洁干净,有经典小成本科幻片《月球》的风采,并且由于采用了双主角来建构故事,影片的剧作结构更显精巧和谐。这也是一部典型的立足未来,注目的却是当下的科幻作品。
![]()
《乐土计划》
导演:刘晓黎 主演:宋洋、刘以淳
获年度科幻IP改编剧本、年度科幻表演两项创造营荣誉
![]()
改编自何夕的小说《人生不相见》,讲述指挥官何夕在执行任务时,发现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智慧文明——而这一真相是二十年前牺牲的搭档用生命换来的。它将面对攸关一个文明存续的抉择。导演刘晓黎颇具野心,在短片的小场景中,隐隐可见一部具有中国哲学思考的太空史诗的雏形。
《人生不相见》
导演:赵斌 主演:宋洋、刘以淳
![]()
同样改编自何夕的小说《人生不相见》,与《乐土计划》风格迥异。故事讲述何夕被AI生命胁迫逼问恋人的坐标,他必须在虚虚实实中磨灭自己的记忆。虽然故事上它更像是原作的延续而非翻拍,但在精神内核上却与何夕小说(何夕经常将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命名为何夕)中一贯的浪漫想象颇为贴合。
《生命的局部》
导演:孙霄 主演:郑灵敏
获年度科幻视觉呈现创造营荣誉
![]()
改编自王侃瑜的小说《火星上的祝融》,以极具自然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表现一个菌类生命迷恋并寄生在一个人类身上,并最终发现了他身上的秘密。《生命的局部》虽然可以归类到《异形》的科幻恐怖片之列,但却用短短篇幅,不靠常规叙事与特效,单用造型艺术与主角的形体表现力,建立了一个兼具诡异美感与真实质感的世界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