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白手起家靠800万“白条”起家的空调传奇。
巅峰时敢叫板董明珠,誓言要打造“世界最好的空调”。
如今却因巨亏14亿、身负4000万欠款沦为“老赖”。
空调大王是如何走向没落的?他现如今过得怎样?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从修空调到志高初创
李兴浩的创业路,是从最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
早年家里穷,早早辍学,卖过冰棍,收过布碎,开过五金店。
1987年,他攒够钱开了家酒楼,生意还算不错,就是空调老出毛病。
![]()
而修空调又特别贵,师傅上门一次就要上千块,还经常拖拖拉拉。
李兴浩心疼钱,索性自己找人学修空调,学着学着他发现,修空调比开酒楼赚钱多了。
1989年,他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专门帮人修空调。
![]()
为了拉客,他定了个实在规矩:当天上门,修不好一分钱不收。
那时候家电维修行业没个准头,多数维修工能拖就拖。
可李兴浩手艺过硬,做人又实诚,生意很快就火了。
![]()
短短两年,维修中心就招了280个员工,成了佛山数一数二的空调维修商。
天天跟空调打交道,李兴浩慢慢摸清了空调的门道。
他发现国产空调总出小毛病,不靠谱,进口的价格又高得吓人。
一台就要上万块,普通人根本买不起。
![]()
他琢磨着,既然自己懂技术,为什么不试试造空调呢?
1993年10月,机会来了。
一位叫叶波的台商看中他的实力,找上门提出合资办厂。
两人各出600万,在丰岗村建了工厂。
![]()
1994年,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总算把生产线开起来了,正式投产。
可没想到,刚起步就撞上了行业里的“价格混战”。
科龙那些大厂家直接把空调价格往下压了一千多块,志高的空调根本卖不动。
![]()
更倒霉的是,合作的台商看势头不对,干脆卷走公司的钱,带着技术团队跑了,还在外面到处散播志高要倒闭的消息。
法院很快查封了公司账户,眼看第二天就要发工资,几十号员工等着吃饭,李兴浩急得嘴上起泡。
走投无路的他,想到了平时合作的供应商。
![]()
在清远的供应商会议上,李兴浩红着眼睛说:“公司现在困难,但我从来不欠账。今天打张800万的白条,以后一定还,请大家再给我一次机会。”
靠着多年积累的信誉,供应商们同意给他开白条。
这张800万的白条,也让志高活了下来。
![]()
拿到这笔救命钱,李兴浩带着团队去了三四线城市。
大品牌看不上的小地方,成了志高的主战场。
他们摆地摊、发传单,还现场用温度计演示空调有多省电。
![]()
老百姓觉得实在,慢慢愿意买了。
这张白条后来转了好几手,1998年才回到李兴浩那。
他一直当宝贝藏着,说这是创业路上最珍贵的纪念。
![]()
志高辉煌与隐忧
熬过初创难关后,志高的发展在2000年后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2001年,志高拿到进出口权,第二年就把空调卖到了国外,出口额达到4000万美元。
但让志高真正“起飞”的,是2009年的国家政策。
![]()
当年“家电下乡”“节能补贴”政策落地,李兴浩干脆全部押注高能效空调。
这步棋还真走对了,志高在政策项目里的中选率有34%。
比格力、美的都高,单国家补贴就拿2.336亿,占全年净利润的74%。
![]()
同年,志高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了。
到2010年,志高营收破百亿,市场份额11%。
和海尔、格力、美的并称为行业“四巨头”,李兴浩身家也涨到18亿港元。
![]()
名气一上来,他野心也大了。
在2014年行业峰会上,他当着董明珠面直言:志高空调比格力好三倍!
董明珠当场回击:“空调好不好,压缩机说了算,不是嗓门大说了算。”
![]()
此时志高虽名气上涨,但核心竞争力短板已经显现。
志高把钱都花在营销上,研发投入少得可怜。
2013年研发费用只占销售额的0.85%,还不到1亿元。
最关键的压缩机全靠外购,生产设备还是十年前的老古董。
![]()
为了跟格力较劲,李兴浩挖走格力的高管,还花大价钱请了格力前代言人成龙。
广告打得响,但产品的核心技术跟不上。
他还分心搞投资,2003年投1亿入股银行,2010年入股装修公司,结果都赔了钱。
![]()
志高危机与落幕
依赖政策红利和营销造势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行业环境变化,志高的隐患开始暴露。
2011年,节能补贴政策退坡,空调行业开始拼技术。
奥克斯转型做电商,格力、美的加大研发,志高却慌了。
![]()
前期跨界投资亏了钱,公司既没钱转型,也没钱搞研发,只能继续走低价路线。
这一年志高栽了跟头,公司史上头一回赔钱,一下子亏了1.44个亿,市场份额也跟着往下掉。
李兴浩急了,觉得还是得让懂行的人来管,于是把清华的制冷专家郑祖义请来当总裁。
![]()
郑博士确实有两把刷子,带着志高连破6次空调能效世界纪录,还鼓捣出个“云空调”。
可那时候连智能手机都没几个人有,更别提用明白云空调了。
花高价买个用不上的功能,反倒让消费者觉得志高不实在。
![]()
到2015年,李兴浩又亲自上阵,喊出“五年千亿”的目标。
为了冲业绩,他搞起了“全员卖空调”,连搞研发的人都得去卖货。
大家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压缩成本,产品质量越来越差。
![]()
成本压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问题集中爆发。
同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志高空调的故障率高达12%,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
更严重的是,空调开始频繁自燃。
接连爆发的质量危机,让志高口碑彻底崩塌,市场迅速流失。
![]()
到2018年,志高市场份额掉到只剩2.2%,亏了4.8亿。
2019年更惨,亏损飙到14亿,创了空调行业的最差纪录。
2020年,问题彻底爆发。
佛山一家药店的志高空调在关机时突然起火,一万多的药品全烧没了。
![]()
店家找志高理赔,对方却推说是安装问题,不肯认账。
其早年承诺的“终身免费维修”成了一纸空文,维修扯皮的事多了,老百姓也不信志高了。
![]()
面对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压力,李兴浩开始变卖家产以求自救:
4.5亿卖掉办公楼,12亿转让工业用地,连子公司股权都卖了,凑了6亿现金,还是不够。
公司危机进一步升级,李兴浩的人生也彻底跌入谷底。
![]()
2020年,志高因欠供应商3960万货款被告上法庭。
法院直接给李兴浩下了限消令,飞机高铁坐不了,星级酒店住不了,孩子连私立学校都上不了。
当年靠诚信发家的他,如今成了“老赖”。
![]()
公司账户被冻结,员工连续三个月领不到工资。
更糟的是,李兴浩还涉嫌挪用公款,虽然案件细节没公开,但已经涉及刑事问题。
![]()
2022年4月,志高黯然退出香港股市。
李兴浩虽然退到幕后,但消费者的心早就凉透了。
如今的志高还在做些小家电,但昔日的风光再也找不回来了。
![]()
结语
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不能只顾赚快钱,更要打好基础。踏踏实实做产品,老老实实搞研发,这些看似笨拙的方法,往往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正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