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圆梦了,可那片神山,再也不是从前的模样。
![]()
5500米的雪山上,一声巨响撕裂夜空,不是雷,不是雪崩,是火药炸出的“龙”。
蔡国强说,这是他36年的梦。可梦醒了,天黑了,草死了,人心也凉了。
西藏的天空本该一尘不染,风过经幡,牦牛低头,雪山静默。
9月19日下午4点30分,夕阳西斜、天光未暗的傍晚时分,一声轰然巨响撕裂寂静——火药炸开,红光冲天,一条用特殊火药和金属颗粒点燃的“龙”,在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的山脊腾空而起。
这不是夜幕下的浪漫烟花,而是一场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白昼爆破”。
![]()
没有黑暗的遮掩,那翻滚的浓烟在湛蓝的高原天空中格外刺眼,像一条丑陋的伤疤,盘踞数日不散。
牧民拍下的视频里,草地上散落着未燃尽的黑色残渣,混进苔藓,风吹不走,雨冲不净。
这不是艺术,是入侵。
更让人心头发紧的,是一位藏族青年在网上的控诉:“你们炸的不是烟花,是我们的神山。”
在藏地,那片区域是“雪山圣地”,是神灵行走的路径,是千万年来无人惊扰的净土。
![]()
你管这叫《升龙》?在本地人眼里,这是“炸脉”。
蔡国强道歉了,说愿意承担损失。
可网友不买账。为什么?因为这事,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算计”。
他1989年的草图,标题是《升龙:为外星人做的计划》。
什么意思?根本不是为了中国人,而是冲着西方艺术圈去的——一个东方符号的“奇观秀”。
![]()
可到了宣传时,满屏都是“中国龙”“民族文化”,这不叫输出,这叫套利。
拿中国的山河当背景板,做成“国际艺术”,回头在西方拿奖成名。
更刺眼的是他的身份。妻子是日本人,两个女儿,一个日美双籍,一个美国籍。
![]()
他自己没换国籍,但大半辈子在海外生活,作品也多在西方展出。
你说你深爱这片土地?可你的家人,一个都没留下。网友说得直白:“自己飞走了,烂摊子却留给别人?”
这不是排外,而是质疑:凭什么你的艺术梦,要中国人来买单?
还有那个金主——始祖鸟。听着洋气,其实是安踏旗下的品牌。
这次活动,它不仅是合作方,更是出资主导者。
始祖鸟这些年一直标榜“无痕山林”“环保户外”,是登山圈的信仰品牌。结果呢?自己亲手炸了“亚洲水塔”的生态禁地。
更讽刺的是它的危机公关。先是删光宣传,装死24小时;等到官方介入,才凌晨发道歉信,中文版说“执行偏差”,英文版却甩锅给“中国团队和本地艺术家”。
![]()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公众:对外甩锅,对内沉默,这就是你们对“敬畏自然”的理解?
客服还统一口径:“活动经过审批,符合环评。”
可问题是,谁批的?有没有公开环评报告?审批流程透明吗?如果连这些都说不清,那所谓的“合规”,不过是权力与资源的暗箱操作。
结果呢?用户怒了。退货潮席卷全网,电商平台销量暴跌,个别门店一天零客流。
黑猫投诉激增三倍,老用户直接宣布:“终身弃鸟。”一个花了36年建立的品牌形象,一夜崩塌。
![]()
这不是简单的公关失误,而是一次价值观的背叛。
户外人最在乎什么?是干净的山,是无痕的行走。可始祖鸟干了什么?它用一场烟花秀,亲手炸碎了用户的信仰。
再往前翻翻,蔡国强也不是第一次“炸”了。
1995年,他在嘉峪关用600公斤火药搞《长城延长一万米》,当时没人管,清理了多少残留?
现在呢?时代变了。环保意识起来了,公众监督强了,大家不再接受“艺术家特权”。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项目越来越多:国际品牌+海外华人艺术家+国内敏感地区,形成一种“安全又吸睛”的组合拳。
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行营销之实。而真正的生态成本、文化风险,却由当地人和环境默默承担。
现在,当地已成立工作组调查,环保部门也在检测影响。
可问题是,怎么赔?赔给谁?是赔钱,还是赔几十年的生态修复?目前没说法。
有网友提议:以后凡是在生态脆弱区、文化敏感地搞艺术项目,必须公开环评,必须有当地人参与决策,必须设立生态修复基金。这不该是特权,而该是底线。
蔡的女儿最近还在发登山照,配文“追寻父亲的足迹”。评论区瞬间炸了,一片嘘声。
有人讽刺:“你们家的脚步,走哪儿炸哪儿。”这话难听,但反映的是公众情绪的崩塌——当艺术失去敬畏,亲情叙事也会变得刺眼。
我们不反对艺术,我们反对的是傲慢。反对那种“我懂艺术,你们不懂”的优越感。
![]()
反对把文化符号当消费品,把自然当画布,把公众当观众的居高临下。
高原的风,吹了几千年,它不在乎你是谁,也不在乎你是不是艺术家。它只记得,谁来过,谁伤害过它。
这场《升龙》,升起来的不是龙,是一地鸡毛,是一次全民对“艺术边界”的拷问。
有人说,那是艺术,别上纲上线。可艺术再高,高得过雪山的尊严吗?高得过千年信仰的分量吗?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拿龙、长城、烟花这些符号去讨好世界,
而是让世界理解:我们的山河,有它的尊严;
我们的信仰,不容轻慢;我们的环境,经不起“实验”。
![]()
当火药在5500米的圣地上炸响,黑烟散去后留下的,不只是残渣,还有许多人心里,那道再也无法弥合的伤口。
一个人可以追求国际认可,但不该把故土当跳板;一个品牌可以讲调性,但不能把用户信仰当营销筹码。
如果这叫艺术,那谁来为沉默的山、受损的土、受伤的心买单?
这事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