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31》破12亿!导演死磕11年,妻子硬核支持,产后9天带刚出生女儿一同参演

0
分享至


2025年9月18日9时18分,电影731》开启全球上映。

影片首日票房破3亿,截至22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2.77亿,成为影史上单片单日总场次榜和首映日总场次榜双项冠军。

在票房淡季的九月,《731》观影人数突破3000万次,有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电影上映之际,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背后的意义更是重大。

电影《731》通过一个个受害者的血泪故事,揭露日军731部队建立“恶魔人体实验室”的骇人真相,让被刻意掩盖的罪恶重见天日,展现了国人不屈不挠追查真相、捍卫正义的顽强抗争。

当影像化作鲜血淋漓的历史证据时,多少人把“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刻进心底。

当“731”三个字在银幕上闪现时,导演赵林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

泪水里,有还原历史真相的如释重负,更有回望11年创作路的百感交集。


为了不让历史被时间冲刷褪色,他远渡日本耗时6年采集证据;

为了让电影如期上映,他拖着病躯和妻子李善玉东奔西走,拼尽全力;

为了还原惨绝人寰的实验场景,他让出生仅12天的女儿出演剖腹取婴镜头中的婴儿。

一路走来,赵林山实在太不容易了。

日本战犯亲属的一句话,

让他硬扛了11年

《731》在筹备初期,就因题材极度敏感,不被业内看好。

到了拍摄阶段,赵林山接连遭遇工作人员动荡、撤资等重大危机。

在上映前,更是风波不断。


部分观众展开非理性抵触,一些院线担忧影片会有商业风险,日本官方及右翼势力频繁干预施压。

危机四伏,困难重重,赵林山为何还要坚持拍摄《731》?

赵林山说,是石井四郎后人的一句话,激起了自己的血性。

当年,他去日本甲级战犯之一、731部队创始人石井四郎的老家日本千叶县取证。

当地人非但不认为石井四郎是历史罪人,反而视其为民族英雄,尊称他为“阁下”。

当年,石井四郎打着防治疾病和净化饮水的幌子研究并实施细菌战。从1932年起,中国有超过70万人因他引发的细菌战而死亡。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石井四郎销毁了罪证,还利用带着血的8000页人体实验报告,逃避了罪责,被聘为顾问继续参与生化武器研发。

如此罪孽深重之人,没有得到惩罚,已经让人义愤填膺。更让赵林山无法忍受的是,当他追问细节时,石井四郎的亲属不胜其烦,频频投来轻蔑的眼神。

“挨打的人都忘记了,打的人还要记住吗?”

一瞬间,赵林山被巨大的愤怒笼罩,可转眼,滚烫的眼泪奔涌而出。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又被侵略了一次。”

在后续的调研中,赵林山悲愤地发现,在日本教科书上,731部队的痕迹正被一点点抹掉。

但731罪恶试验留下的伤害依旧存在,浙江衢州大批曾被感染的病人身上,溃烂的伤口一生都无法愈合。


剧组在位于黑龙江省的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安达特别试验场遗址考察

诸多原因让赵林山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电影将那场血迹斑斑、注定无法被遗忘的残酷历史公之于众。

赵林山去图书馆翻阅资料,走访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并聘请了金成民馆长做影片的历史顾问。


历史学家金成民被聘请担任电影《731》历史顾问

他花费6年时间,往来日本收集证据。

日本侵华日军阵地记者的侵略日志、8000页的731部队报告和423小时原队员的供述影像等资料,一车一车往国内运。


在剧本创作上,他已经记不清楚修改了多少遍,只知道,仓库里堆积的废稿如小山一样高。

拍摄期间,正值新冠疫情期间,各国往来有诸多不便,但赵林山不愿让中国演员扮演日本侵略者,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了一支80多人的日籍演员队伍。

在外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为了一部尚不知能否顺利上映的影片,付出这么多,值得吗?

赵连山却坦言:“有时候,人应该有点儿疯的精神。”

这种精神,似乎天生就刻在他的骨子里。

为梦想他敢疯一把,

只因背后有她

赵林山原本是一名广告片导演,从业10多年,一直有个拍电影的梦。

与其等待,不如自己创造机会,赵林山行动了。

从小喜欢看《三国演义》的他,三次探访曹操墓,亲手打造电影《铜雀台》剧本,努力还原一个既有枭雄霸气,又有普通人温情的曹操。

“投资必须一亿,八千万不够;曹操必须发哥演……”

当他抱着剧本拉赞助时,不少投资人转身就走,还有人骂他是个疯子。


不管别人怎么说,赵林山认准了就一往无前。

曾经嘲讽赵林山的电影制作人被他的执着精神打动,成为投资方之一。

周润发看了剧本后不仅同意出演,还用半年时间写下厚厚的心得笔记。

就这样,一个新人导演,带着一群资历惊人的老戏骨,拍了一部大制作的影片。

赵林山十分知足,圆梦的过程本就是一种成功。

经由此事,他越发肯定,深埋在心中的另外一个梦,可以启动了。

赵林山是东北人,很多年前,他就想把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还原出来。

之前因为种种阻力一直未能如愿。

2017年,他终于启动《731》项目。

正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赵林山发现,妻子李善玉变得古怪起来。

一直以来,李善玉是赵林山最坚定的支持者。


不论赵林山是异想天开去拍《铜雀台》,还是破釜沉舟要拍《731》,外界质疑再多,李善玉永远力挺。

不知为何,李善玉变得一反常态,她不仅经常一个人躲在卫生间哭泣,还拼命阻止赵林山外出工作。

赵林山感到不解,忍不住冲李善玉发了脾气。

可当得知实情后,他的心揪着疼了起来。

原来不久前,赵林山被诊断患上了癌症,生命只剩三四个月的时间。

李善玉于心不忍,一直瞒着赵林山,自己默默承受压力。

但强烈的使命感还是驱使着赵林山,更加玩儿命地工作。


一次,他得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杭州访问,他不顾妻子和医生的阻拦冲出医院,前去拜访。

那次会面,成功促成了赵林山为《731》取证的日本之行。

但赵林山不知道,行程之所以顺利,是妻子在背后努力促成的。

他和鸠山由纪夫先生会面时,对方对他照料有加,是因为李善玉提前将他的身体状况告知了对方。

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苍。经过复查,发现癌症是一场误诊。

赵林山紧绷的情绪骤然放松,干脆决定长时间留在日本,全身心投入到收集证据的工作中。

李善玉更是全心全意支持丈夫。


2021年,在《731》紧张拍摄期间,李善玉生下了小女儿。

产后第九天,身体还虚弱的她,不顾阻拦进组,饰演了一位被731部队关押的女性。

一场戏下来,她虚汗淋漓,衣服湿透,脸色煞白。

回家还没休息几天,李善玉又接到了剧组的电话。

工作人员告诉她,导演疯了,想让她刚出生12天的女儿拍摄剖腹取婴的镜头。

原本,剧组准备了一个精致的仿真娃娃,但实际拍摄过程中发现效果较差,赵林山最终决定让自己的女儿参演。


哪有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

但为了电影能更真实地呈现,李善玉说:“回来接我,我带孩子去片场!”

11年熬成白头,

他唯愿人间不再有战火

“11年了,为拍摄这部电影,我眼睁睁看着他熬成了白头。”李善玉哽咽的语气中,藏满了对丈夫的心疼,更有对他无尽的敬佩。

731部队的暴行残酷而血腥,作为创作者需要无数次地直面和回顾,深陷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前期围读剧本时,剧组成员没有一个人能保持好情绪。


拍摄中,演员姜武因无法直视残酷的实验手段,多次失控。

哪怕拍摄已经结束,到了上映时刻,演员王志文和孙茜仍走不出情绪的阴影,在接受采访时,数次眼眶发红,声音颤抖。

而情感一向细腻敏感的赵林山遭受的冲击,更是其他人的百倍千倍。

抚摸着脆弱到一碰就碎的历史证据,他心痛不已;看到演员们的传神表演,他泪水止不住地流。


从取证到剧本再到成片,整整11年,他日复一日同受难者们一起挣扎在暗无天日的炼狱,遍尝痛楚,几度走不出阴霾。

但赵林山从来没有因为痛苦而暂停创作。

“我要凿开一堵墙,投进一束光,我要为英魂再次披上战衣。”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用镜头铭记和缅怀所有的受难者。

于是,在《731》影片片尾,我们看到了冲击视觉和心灵的震撼一幕。

“我叫孙明亮”“我叫巴巴洛夫”……

一声声自报的姓名,是赵林山对殉难者们无尽的敬意。


筹拍阶段,赵林山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里结识了李凤琴老人。

李凤琴自降生以来从未见过父亲一面,她只是听家人讲,父亲是一名抗日志士,1941年离家外出工作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直到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陈列馆对外公布的特别移送名单中有父亲的名字,才知道父亲牺牲在了暗无天日的实验室里。

李凤琴找到了父亲,对着天空大喊:“父亲,我接您回家!”


李凤琴老人对赵林山表示,自己的心愿是:一定要活到电影上映的那一天。

遗憾的是,老人还是在电影上映之前离世了。

赵林山觉得这份遗憾永世难忘,同时,他也把遗憾化作沉甸甸的使命。

“我要继续尽绵薄之力,用一生去努力,在731取证这条路上走下去。”

赵林山从不认为《731》是一部贩卖苦难、重复伤痛的电影,正相反,它是对抗遗忘的武器。

牢记731的罪行,追问历史真相,不是为了沉湎伤痛,延续仇恨,而是更好地坚守底线,避免重蹈覆辙。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只有我们强大,才可以不被别人欺负。真理永远在大炮射程之内。”赵林山坚定地说。

勿忘昨天之苦难,无愧今天之担当。

前行,是为了更好的铭记;强大,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南风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喜欢就给我个“在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辽宁队被坑了,杨鸣疯狂赢球躲广东,杜锋却故意缩小分差打辽篮

辽宁队被坑了,杨鸣疯狂赢球躲广东,杜锋却故意缩小分差打辽篮

宗介说体育
2025-11-10 11:51:45
张飞二儿子投靠西晋,可刘禅死后他却给晋武帝上书:我要给他守陵

张飞二儿子投靠西晋,可刘禅死后他却给晋武帝上书:我要给他守陵

白云故事
2025-11-06 14:25:03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若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结局会如何?俄罗斯和美国看法一致​

寻途
2025-11-04 21:16:03
1999年小朋友捐140元给国家造航母,本人:觉得有航母就不会被欺负

1999年小朋友捐140元给国家造航母,本人:觉得有航母就不会被欺负

潇湘晨报
2025-11-09 22:17:12
14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下10万个比特币的新东方老师,如今过得如何

14年前,用全部积蓄买下10万个比特币的新东方老师,如今过得如何

娱乐督察中
2025-10-30 10:33:53
江苏一地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江苏一地发布干部任前公示

荔枝新闻
2025-11-10 11:23:15
1500元安装净水器次日就漏水 成都老太申请退货退款遇难题|追踪到底

1500元安装净水器次日就漏水 成都老太申请退货退款遇难题|追踪到底

封面新闻
2025-11-10 11:57:07
蒋介石晚年最后悔的三件事,爱错一个人,杀错一个人,放错一个人

蒋介石晚年最后悔的三件事,爱错一个人,杀错一个人,放错一个人

风飘飘而吹衣
2024-12-08 14:07:17
为何说德国的减丁政策,决定了俄罗斯的命运?

为何说德国的减丁政策,决定了俄罗斯的命运?

凭阑听史
2025-11-08 16:43:01
54岁突然发现,许多中产家庭渐渐穷回去了,以下两个征兆,要警惕

54岁突然发现,许多中产家庭渐渐穷回去了,以下两个征兆,要警惕

雪雪呀
2025-08-11 08:41:29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华为将搬迁!

华为将搬迁!

通信头条
2025-11-08 20:22:19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访史
2025-11-10 12:07:57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墨羽怪谈
2025-11-04 11:09:05
21岁戴娃:遗传母亲莫妮卡的盛世美颜,比“裘花”的女儿漂亮多了

21岁戴娃:遗传母亲莫妮卡的盛世美颜,比“裘花”的女儿漂亮多了

小书生吃瓜
2025-11-09 14:11:22
男单颁奖礼:邱党笑容灿烂很开心,松岛辉空面无表情很淡定

男单颁奖礼:邱党笑容灿烂很开心,松岛辉空面无表情很淡定

湘楚风云
2025-11-10 05:36:11
水土不服,维尔茨和西蒙斯自登陆英超以来,进球数均为0

水土不服,维尔茨和西蒙斯自登陆英超以来,进球数均为0

懂球帝
2025-11-10 11:44:06
陪玩陪睡根本不够!集体开嫖、目无王法、舔手指,阴暗面藏不住了

陪玩陪睡根本不够!集体开嫖、目无王法、舔手指,阴暗面藏不住了

叨唠
2025-11-09 05:07:59
摊牌了!高市早苗提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如中国所料

摊牌了!高市早苗提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如中国所料

云鹏叙事
2025-11-10 10:46:15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乌国有火电站陷入瘫痪,德军司令:若与俄开战,德将成北约集结地

扬子晚报
2025-11-09 15:18:17
2025-11-10 13:32:49
上海女性 incentive-icons
上海女性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
5388文章数 101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头条要闻

老人花1500元装的净水器次日就漏水 生产厂家经营异常

头条要闻

老人花1500元装的净水器次日就漏水 生产厂家经营异常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存储芯片大厂涨价50%!华强北一天一个价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旅游
亲子
教育

艺术要闻

“隶书之冠”刘炳森:楷书艺术之美惊艳四座

无需多言!S15夺冠Faker再现经典手势!

旅游要闻

聚焦河南新密溱洧水城:千年文脉碰撞创新活力

亲子要闻

守护稚嫩肺脾 小儿膏方夯实健康根基

教育要闻

青岛富源路小学:掐丝珐琅里,非遗与亲情共闪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