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理发店,藏在街角,不起眼,却总有人进出。
直到警察推门进去,听到赵大妈那句“他们都不容易”,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店,才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
理发店没有招牌,玻璃门有些旧了,推门时会有轻微的“吱呀”声。
赵大妈总穿着素色上衣,头发梳得整齐,说话时带着一点方言口音。店里只有两把理发椅,但总有人等着,多是中年男性,安静地坐着,偶尔低声聊几句。
有个年轻人曾好奇地问:“阿姨,你这店开了多久了?”
赵大妈边剪头发边答:“八年啦,来的都是老客,或者老客带来的朋友。”
她手法熟练,价格也便宜——剪发十元,如果客人需要,还能提供一项“特别服务”。
![]()
所谓“特别服务”,后来在警方记录中有了明确描述,但让人惊讶的不是服务内容,而是价格:一次35元,八年从未涨价。
有客人私下说:“别处起码上百,她这里却像十几年前的价格。”
甚至有人劝她涨点价,赵大妈只是摇头:“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
在街坊零碎的描述中,赵大妈年轻时过得艰难。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孩子,做过保洁、摆过地摊,后来才开了这家店。有老邻居记得,她曾说过:“人到了绝处,选的路可能不光彩,但良心不能黑。”
她口中的“不容易”,既是说顾客,也是说自己——那些年为生存奔波的日子,让她对底层人的难处格外敏感。
![]()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或许会对赵大妈生出几分复杂的情绪。她八年不涨价的坚持,被她自己解读为一种对生活不易的体谅,这种说法在部分人听来,甚至带有一丝不合时宜的“江湖义气”。然而,情感的触动不能取代理性的判断,个人的艰辛更不是逾越法律红线的理由。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无论定价高低、初衷为何,赵大妈所进行的“特殊服务”本质上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的行为,35元的价格,不仅不能使违法行为变得正当,反而因其低价可能扩大危害范围,对社会风气造成更不良的影响。
事情曝光后,警方也依法处理了此案。
![]()
赵大妈口中的“他们都不容易”,听起来像是一种共情,但这种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体谅”,实则是一种危险的误区。它模糊了是非界限,仿佛只要价格足够低、动机足够“善良”,违法行为就能获得某种豁免权。这显然是对法律严肃性的误解。法律的制定,旨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其底线不容任何形式的挑战和突破。对于每一位公民而言,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任何个人困境都不能成为违法的借口。
回顾赵大妈的故事,我们固然能看到底层生活的艰辛与人性的复杂面相,但最终的落点必须回归对法律的敬畏。它警示我们,任何试图为违法行为披上“温情”外衣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于坚守法律的刚性,同时通过不断地努力,去消除那些迫使人们走向灰色地带的土壤,让“不容易”的人们,都能走在阳光之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