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 “玉” 的喜爱,可谓深入骨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玉文化绵延数千年,熠熠生辉。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玉文化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神玉时代、礼玉时代、德玉时代、俗玉时代。这四个时代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宛如四颗璀璨的明珠,共同串联起中华玉文化的发展脉络。每个时代又有哪些代表性的文物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连串的问题,一同揭开玉文化神秘的面纱,以后逛博物馆,保证让你不再迷糊。
![]()
一、神玉时代:商朝及以前
通灵,是神玉时代的核心精髓。在远古时期,人类在探索自然的漫漫长路上,逐渐衍生出祭祀、占卜等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先人们惊喜地发现,玉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让人与神的沟通变得具体且有效。慢慢地,玉成为了先人的精神支柱,承载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祈愿。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并称为 “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其中,红山文化的蜷体玉龙极具代表性。它身形蜷曲,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即将腾飞而起,遨游天际。那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远古先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
二、礼玉时代:周朝
西周时期,礼制逐渐形成,玉器也迎来了重要的变革,开始摆脱神的束缚,转而强化礼的功能。《周礼》中有明确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 从这一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玉器在当时礼仪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玉组佩在西周大量涌现,并成为身份等级的重要象征。它有着严格的制度规范,数量、品级以及佩戴者的身份都必须与之相符。晋穆侯次夫人玉组佩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一组组精美的玉佩,在佩戴者行走时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尊贵身份。这种玉组佩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西周礼制社会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秩序和等级的严格尊崇。
![]()
三、德玉时代:春秋战国至秦汉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注重礼制逐渐转向注重道德表达,德治思想应运而生。孔子提出 “君子比德于玉”,将玉的特性总结为 “仁义智勇洁” 五德,这一观点的提出,标志着玉器从整体礼制的范畴向个体德治的方向发展。
玉璧在战汉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有些玉璧上刻有 “长宜子孙,延年万寿” 等文字,此时的玉璧已不见礼制的严格束缚,更多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而玉衣,又称 “玉匣”,作为一种特制的葬服,承载着古人希望保持尸骨不朽、精神不灭的美好期许。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由数千片玉片用金丝精心编缀而成,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此外,玉琀、玉握在这一时期也被大量应用。以玉琀为例,在汉代,蝉形玉琀居多,古人认为蝉蜕皮而复生,让死者口含玉蝉,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重生。
![]()
四、俗玉时代:隋唐及以后
隋唐及以后,玉器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它如同灵动的精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逐渐世俗化,完成了从精神寄托到物质享受的华丽转身。此时的玉器种类繁多,有玉摆件、玉印章、玉碗、玉杯、玉壶等玉制器皿,还有玉梳、玉簪、玉鼻烟壶等玉制个人用品等。
![]()
中华玉文化的这四个时代,如同四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神玉时代的神秘通灵,到礼玉时代的庄重礼仪,再到德玉时代的道德升华,最后到俗玉时代的贴近生活,玉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下次当您走进博物馆,看到那些精美的玉器时,相信您一定能透过它们,感受到这四大璀璨时代的独特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