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作为汉族传统名菜,属客家菜,是一道家喻户晓的佳肴。它以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
历史渊源
梅菜扣肉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与多种文化元素紧密相连。关于它的由来,有多个版本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与苏东坡有关。北宋年间,苏东坡居住在惠州,曾派两位厨师到杭州学厨艺,学成返回后,苏东坡让他们仿照杭州的 “东坡扣肉”,以梅菜为原料制成了 “梅菜扣肉”,此菜一经推出,便深受惠州百姓欢迎,成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梅菜扣肉与客家文化密切相关。客家人南迁后,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将五花肉和梅菜干搭配在一起烧制,逐渐形成了这道经典菜肴。梅菜扣肉也因此成为客家三件宝之一,与盐焗鸡、酿豆腐齐名。
此外,梅菜扣肉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由芥菜晒干腌制而成的梅干菜因其香味醇厚、开胃增食等特点被列为贡品。而梅菜扣肉作为以梅干菜为主要辅料的菜肴,也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并不断发展完善。
文化内涵
梅菜扣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客家文化中,它是举办婚姻、满月、寿诞、乔迁等宴席时最后出场的 “压轴菜”。上了梅菜扣肉,意味着酒席的菜都上齐了,主人便会宣布开席,客人也会因此感受到主人的郑重其事和诚意。
其外形圆满,红亮的色泽,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契合着全家人团团圆圆的美好心愿。在逢年过节时,主妇们会将早早蒸好的梅菜扣肉摆在桌子中间最显眼的位置,长辈们还会给每位亲人碗里夹上一块扣肉,送上工作顺利、学业有成等祝福话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制作工艺
梅菜扣肉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呈现出其独特的风味。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 准备食材:主要食材为五花肉和梅干菜,还需要准备老抽、生抽、八角、香叶、姜、料酒、白糖、葱段、啤酒或米酒、辣椒面等调料。
- 煮肉:将五花肉洗净,冷水下锅,加入若干姜片、葱段、半碗料酒、4-5 勺老抽,一碗啤酒,再放入八角和香叶,开火煮至五花肉可以被筷子戳动,大约需要 40-50 分钟。
- 处理梅干菜:在煮肉的同时,将梅干菜洗净,用开水泡着,使其口感更软。
- 给肉皮上色:肉煮好后捞出冷却,用牙签戳五花肉皮,戳出小孔,然后在肉皮上先抹上啤酒或者米酒,再抹上老抽,让肉均匀地涂抹好老抽,颜色更加好看。将五花肉皮朝上,静置 10 分钟,让老抽渗入皮里,然后倒过来,把五花肉皮朝下,滤干水分。
- 炒制梅干菜:滤干之前泡好的梅干菜,挤干水分。调一大碗酱汁,根据梅干菜量来调整,一般放入 5-6 勺白糖、5-6 勺生抽、4 勺老抽、4 勺蚝油、3-4 勺辣椒面。另起热锅,倒入适量油,油热后,把拧干的梅干菜倒入其中,热油焦香搅拌一下,倒入酱汁,翻炒均匀。
- 炸肉:将滤干水分的五花肉皮朝下,放入热锅中炸,注意要冷锅冷油下锅,全程开小火,锅盖要按住,防止油溅出。炸至肉皮金黄起泡后,捞出切片。
- 摆盘蒸制:将切好的五花肉片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内,肉上放炒好的梅干菜,再根据口味需求放一些白糖或盐,然后上锅蒸 30 分钟左右,直到肉软烂。
- 扣盘:蒸好后,将一个盘子扣在碗上,迅速将碗倒扣过来,揭开碗,梅菜扣肉就完成了。
菜品特点
梅菜扣肉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五花肉经过煮、炸、蒸等工序,变得十分软烂,入口即化,而梅干菜则充分吸纳了肉脂的味道与营养,变得油润而饱满,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的清香。两者搭配相得益彰,汤汁黏稠鲜美,食之软烂醇香,是一道极具风味的传统菜肴。
地域差异
梅菜扣肉虽然是客家菜,但在不同地区也有一些变化和特色。在广东,梅菜扣肉是一道常见的粤菜,其制作注重原汁原味,选用的梅菜通常是惠州产的 “惠州贡菜”,肉质鲜嫩,梅菜香甜。在浙江绍兴,梅菜扣肉又名 “干菜焖肉”,当地的梅干菜由芥菜晒干腌制而成,色泽油光乌黑,味道醇厚。绍兴的梅菜扣肉在制作时,有时会加入一些辣椒面,增加了菜品的辣味,别有一番风味。
梅菜扣肉作为一道传统名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