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官荣
川酒集团总经理、技术总工,原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喜欢从“技术原点”思考问题,公开发言也直言直语,我曾问过他更看重哪种身份,他说:总工。
川酒集团原酒大会那天,我找到杨总工约采访:“有一些低度白酒的话题,想听听您的看法。”
这样的话题在活动期间没法得到答案,“改天来办公室”,杨官荣爽快地答应了。
今年低度酒概念突然爆发,低于30度的产品频频推出,我内心极度推崇,因为这样的酒“轻松”。但也隐隐觉得不对,新中国后,白酒取代烧酒而来,而烧酒一开始就因为“烧”字存在(一为蒸馏,二为烈性),低度白酒还具备烈性吗?25度以上就叫高度白酒,成立吗?我太想知道一位技术总工对当前现象的看法。
“我们说了这么久高度对白酒的意义,但不是说20多度白酒产品出现不对,它对年轻人友好,这个市场值得期待。”杨官荣在采访接近尾声特别强调了这句话,为了避免误会,我把这句话提在开头。
整个采访过程,杨官荣虽然没有就高度低度作对比,但谈得最多的仍然是高度,这位总工为了解释清楚没必要为度数焦虑,用了十多个有趣的比喻,私以为很有价值。将对话内容整理如下,希望对看到此文的你有启发。
01 白酒从来不是标准产品
“白酒应该算是烈酒嘛,国际上的烈酒最低不低于37.5度,白酒往下做了这么多,还能不能叫烈酒?”
面对我抛出的这个问题,杨官荣几乎没有犹豫,看来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考低度白酒这个问题。“万事万物存在是有基本价值的,不管是白酒、人、房子……不管怎么酿、长什么样、怎么修,是有基本属性的。”杨官荣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一定要认识到人在中国白酒中间的作用是有限的。
白酒是传统发酵风味食品,高科技在白酒领域改变不了两个事情:
![]()
图|星球研究所
一是前端生产环节,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大自然重要但不被人控制。
高端白酒来源于纯粮固态发酵,不是一个完全工业化的产业,和多数酒类由酵母参与发酵,白酒依靠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完全属于靠天吃饭,一个师傅一辈子烤不出两地一摸一样的酒,类同于大自然界苹果的生长,专家再厉害也不能控制一颗苹果树只长2量重的苹果,这是白酒稀缺价值的原因。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为什么厉害?它们靠的是强大的原酒产能,最后采取分级优选出的高端、中端、低端酒体。
酿酒微生物目前在白酒界,人为可控的手段是有限的,不可控就很难谈科学。所以白酒从来不是标准产品。
![]()
二是后端科学检测,人的认知是有限的,99%的领域是未知的。
“茅台假酒为什么那么多?买茅台,技术鉴定部门是没用的,真假只有靠我们这种去尝一下。”杨官荣说,白酒分析检测到目前手段是有限的、是个未知科学。其实已有的物理、化学、生物分析工具和类目,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去做的,但还有大量的未知成分,“在我心目中,目前能检测的只有1%,这其实毫无疑义。”
世界上所有风味食品,目前的检测都是一个道理。“我们的火锅、酱油、醋、豆腐乳,涉及到发酵的,都是非标。”杨官荣说,我们检测定的标准都是人定的,在人的认知范围内去定的。
![]()
我问了杨总工一个心里藏了很久的话题,“坤沙酱酒和碎沙酱酒通过实验室可以分析检测出来吗?”,得到的答案是——“不能!”
生活中处处有这种现实情况,很多人都想去追求土猪肉、土鸡蛋,但在科学家面前没用,土鸡蛋和饲养鸡蛋用检测结果来看其实就差不多。
“白酒前端生产不可控,后端监测也不可控。这奠定了我们白酒这个产业,它的神秘、它的价值所在。”杨官荣说,不是反对不去研究白酒,依然要继续研究,但白酒的特性首先是不可控,是稀缺的。
把这个事情树立清楚很重要,是要回到“白酒本来就不是一个像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这个逻辑,去思考。
02 53、52度为什么是白酒的标准度数?
白酒长期进入了一种误区,生产上本来就不简单,但人为弄得更复杂了,不同香型、不同场地还要讲不同度数、不同包装,把白酒这个品类的酒弄成上千种组合。“威士忌为什么年轻喜欢、接受?因为它相对简单,年轻人不是不喝白酒,和威士忌都是烈酒,是真的觉得这东西TQ忽悠人了。”
![]()
白酒蒸馏出来大多有六七十度(酱酒五十多度),要呈现白酒的最好的风味,是不是有个度数区间?
——这是我的问题!
单纯从度数看,中国的白酒为啥浓香52度、酱香53度、清香53度?这两个度数为什么成了基准度数或者标准度数
——这是杨总工的答案!
“任何有滋有味的东西,括我们的火锅,包括我们炖的靓汤,要享受它里面的香味成分,是有浓度、含量和比例的基本要求,量比关系嘛。”杨官荣说,一只鸡标准应该5斤水就能熬出老鸡汤,但如果加到了100斤水,哪还有老汤的味道?
![]()
现在人为去降低浓度,破坏比例,很简单,杨官荣不掩饰,他的观点认为,白酒降度肯定对风味有重大的损失,“这是科学,没哪个敢反驳你。”
为什么52度是合适的?
打个比方,52度的白酒里面有一万种香味成分恰到好处,人们在喝这个浓度的白酒的时候,香味成分高矮有度,刚好每种香味成分都能够感知到,是最美的享受。现在降到42度,1万种香味成分里面有3000种香味成分是去了功能,它们还藏在酒里,但是浓度降低,人的味觉无法感知。现在降到29度,可能就有5000个香味成分是去了作用。
“医生开的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片,但是偏要一天只吃一片,结果药的浓度达不到,吃了也等于白吃。”为了说清楚技术问题,杨官荣又打了一个比方。
用学术的话说,中国白酒在52-53度时,酒体中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缔合较为牢固,口感更显绵柔细腻。
03 白酒应不应该坚持标准度数?
其实不止白酒有最好的饮用度数,每个酒种都如此。
发酵酒里,啤酒只有几度,喝的就是一个好爽;啤酒和葡萄酒是十多度,可以大口喝,也可以品着喝。
烈酒里面,威士忌大多在40-46度、白兰地在40-43度、龙舌头在37-40度……国际上通常将酒精度在40%vol以上的酒称为烈酒,甚至许多国家和产区对烈酒的酒精度有法定最低要求。
![]()
比如苏格兰威士忌和欧盟市场销售的威士忌酒精度,明确要求不得低于40%,法国干邑白兰地要求酒精度也不能低于40%,《朗姆酒地理标志协定》规定其最低瓶装酒精度为37.5%,墨西哥官方标准要求龙舌兰酒的较低酒精度必须达到38%-40%。
烈酒的度数并非随意设定,酒精度显著影响烈酒的风味呈现,这些规定保证了烈酒的基本风格和品质。
杨官荣向我举了两个例子,站在技术的角度(非市场营销),我个人是极度赞成的。
![]()
案例一:啤酒是舶来品,进入中国时大多数人是喝不惯的,以前在农村,好多人觉得啤酒就是潲水味,但是啤酒从进来的时候,没有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喝而改变味道来适合大家。今天的主流啤酒还是过去的啤酒味,就是它自己工艺出来的味道,现在还有很多人喝不惯吗?
案例二:威士忌白兰地人头马进入中国起码在60年代就开始,60年代我们中国白酒的现状是啥子?酱香53度、浓香60度、清香65,威士忌有迎合中国人把它做到65度,他们还是觉得威士忌这个酒种,40多度就是最佳度数,没得必要改变。
这句话或许古板,但我很想写出来:中国白酒最该坚持、放大的样子,是它最美的那一面。
04 年轻人拒绝白酒是因为度数高吗?
“这篇文章你最关键的是要站在80后90后角度去看,他们不是不想喝白酒,更不是因为度数不喝白酒。”杨官荣认为,至少有价格、强权、应酬、人生的经历等几个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甚至比度数影响力更大。
“作为行业的人,没必要去为度数太过焦虑,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杨官荣说,40多度的威士忌,全世界的年轻人也在喝。即便年轻人认为他度数高、风味不接受,那年轻人自己会去加冰、加饮料,随便自己怎么降度,但酒厂不会迎合做低度威士忌产品。“其实很多人喝多了,更爱喝纯的威士忌了。”
![]()
“很多人的第一口白酒来自父亲或者爷爷,我的第一口白酒就来自外公,他用筷子蘸着给我尝的。”我说到了自己接触白酒的经历,杨官荣回应道,影响一个人喜不喜欢白酒的因素很多,但要坚信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家庭有家风、单位有单位的文化、朋友之间有朋友的交流……在交际中,酒是最好的一个载体。
白酒要做的是改变不好的酒桌文化,而不是过度产生度数焦虑,即便低度白酒是很好的时代产物,但从风味上,高度酒依然是最美的,这点要让所有喜欢白酒的人知道。
![]()
最后一个话题:不要强迫每个人都喜欢上白酒。
前段时间,丁远怀(钓鱼台酒业董事长)痛批低度白酒,“酱酒有中度的,比如43度,但是像我们这种资深喝酒的消费者,我们基本不会喝。”“有的名酒更是吓死人,居然要做10多度的白酒,甚至要做只有几度的酒,我说这是笑话,是破坏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这么美好的东西。”
丁远怀应该第一个公开发表言论的企业家,酒业家等媒体也转发了演讲视频,佩服丁总的勇气和坦荡,但“资深喝酒的基本不喝”“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经验之谈。我发现杨官荣总谈的,刚好是对这些看法的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