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网友主动加了我,我本以为是想找我买房的,结果。
是想来找我鉴定房源的。
![]()
于是她发了个视频过来,这视频就只有10秒钟,一段镜头,说20来万就能买到番禺的住宅,而且是总价,地点就在番禺的坑头。(目前视频已经被删除)
看完之后,我就直接回复说假的,因为番禺区的房子我还是很了解的,最低的房子总价也要110多万,20万的总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
在听完我的回复之后,她回复说,那就不去看了,然后对我表示了谢谢,并说以后想买房会来找我。
我也回复:“没问题。”
![]()
事情到这里本来就应该完了。
但出于好奇,我还是想看看到底这个20万的项目是一个幌子,还是却有其盘。
最终,我找到了这个项目,名字叫越竞创智城。
售价7000多,在售30-60平的loft产品,总价还真就20万可以买到。
![]()
但是这个项目不是住宅,只是一个公寓产品,而且卖得还不是产权,仅仅是公寓的使用权,难怪价格这么低。
先不说地段不行,使用权类的产品,就非常不推荐购买。并且这个 项目其实已经卖了很久了,也有不能收楼等等负面的评价,就非常离谱。
这部分内容大家搜索一下便知。
项目当然知道自己不行,所以也只能让中介或者销售,用一些话术来吸引大家过来,说不定就能够遇到那种好忽悠的买家。
当然,这绝对不是个例。
![]()
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房源视频,并且真假难辨,很多的网友会因为视频里面的价格和房子,然后去咨询并约看,但最后可能发现,跟视频里讲的就是两回事。
![]()
我总结了常见的有几种形式,这些都是我有看到过的。
第一,非住宅当住宅卖;
就如开头的案例,把一些公寓产品,甚至只卖使用权的产品当做住宅来卖,由于价格低,非常有诱惑力,然后去问的话,也不正面回答,就让你来现场了解。
第二,隐藏配套距离;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套路了,通过拍摄场景和话术,看起来配套就在家门口,加上比较低的价格,让你产生兴趣。
比如有的博主会站在万博的商场里拍,并说“住在这里,你要担心你的钱包。”
又或者是站在学校门口拍,并说“家门口就是学校,还是九年一贯制的,住在这,你要考虑小孩是考清华,还是北大。”
但实际情况,可能开车要10分钟甚至更久。
第三,混搭价格和户型;
如果项目的户型比较有吸引力,那就可以通过好户型再加上低总价来吸引购房者。
比如站在项目最好的户型里面,但是讲的确实项目里最低的价格,也不说是其它户型,让人产生了,视频里的户型非常划算的错觉。
第四,滥用第四代住宅;
不管什么项目,只要是超过100%使用率的,就说成第四代住宅,听上去就非常的牛,如果再加一个极致诱惑的价格,就能够很容易吸引到大家的关注。
事实上,目前广州能被称为第四代住宅的,也仅有南沙横沥岛上的招商林屿境这一个项目,黄埔未来城虽然也有送外部露台,但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看到过的一些招数,如果你也看到过类似的,或者有其它招数的,也可以在评论区打出来,让更多朋友看到。
![]()
我始终觉得,自媒体的兴起给了很多普通中介更多的机会,视频也可以更好的展示房源,但是如果通过一些有违事实的诱导性话术,来去做竞争,就有点不合适了。
这不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更会影响行业的名声。
如果这些行为越来越多,受影响的买家越来越多,对房产博主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在这里,我打算做一个公益行动,就是帮你鉴别房源真假,减少你在这上面花费的精力。
具体怎么弄?
如果你看到了某个房源视频,主要是广州的新房,想知道项目名称,配套是否正确,价格是否真实,又懒得去问房源视频的博主,都可以来问我。
我来给你答案!
我会告诉你这个项目是不是存在,叫什么;配套是不是真的就在家门口;价格是不是对应那个户型。
这样能够让你快速鉴别房源,减少精力的投入。
如果添加我的人多的话,我也会考虑建一个房源鉴别群,这样应该可以帮助一部分人,抹平房源信息差。
好了,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就扫码添加我吧。
-The End-
买房、卖房、商务、聊天
扫码注明来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