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的一番话,直接给全球资本市场泼了一盆冰水。他公开承认,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风险已经远超通胀。但奇怪的是,市场却还在疯狂押注通胀回落。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美联储的政策重心突然发生了180度转向?
先看一组数据,8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近10万,失业率升至4.3%。这不是简单的季节性波动,而是结构性恶化的信号。卡什卡利在9月19日的演讲中明确指出,移民就业减少和企业主动裁员正在吞噬劳动力市场的根基。比如8月非农数据中,移民就业贡献为负值,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的裁员潮仍在持续。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疲软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趋势的开端。但更让人震惊的是,市场对通胀的定价却依然乐观。CME期货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可卡什卡利却警告说,这种乐观是危险的。
当前核心PCE通胀率2.7%,看似接近目标,但住房成本、医疗支出和教育费用等粘性通胀仍在高位。如果劳动力市场继续恶化,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主动压低工资,这反而会引发工资、物价螺旋的逆向风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87年股灾后,沃尔克从抑制通胀转向稳定金融体系,导致债券市场短期暴跌。2008年金融危机中,伯南克在危机初期强调通胀风险,却被迫转向无限量量化宽松。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当美联储的政策重心发生根本性转变时,市场预期的路径依赖往往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温床。
现在的问题是,投资者是否意识到风险逻辑的转变。过去三年,美股的上涨逻辑主要依赖通胀回落加企业盈利改善,但若劳动力市场风险成为主导变量,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将面临挑战。比如科技股的高估值,依赖于就业市场对消费能力的支撑。如果失业率突破5%,消费板块可能率先承压。
更危险的是,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可能出现非对称风险,短端利率快速下行,而长端利率波动加剧,这会让套利交易者措手不及。卡什卡利还透露了一个关键点,当前政策利率3.5%到3.75%,已接近中性利率3.1%,这意味着什么?
进一步降息的边际效果将显著减弱。如果劳动力市场风险持续恶化,美联储可能被迫动用非传统工具,比如定向贷款或财政支持,这不仅会加剧政策工具的道德风险,还可能引发市场对央行独立性的质疑。
更值得警惕的是,劳动力市场风险的不可逆性与通胀不同,失业率的上升可能引发工资、物价螺旋的逆向风险。比如,企业因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削减就业,可能导致工资增长放缓,从而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形成通缩螺旋。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启动,政策制定者将陷入两难。继续降息,可能加剧通胀压力,维持高利率又会加速经济衰退。
回到现实,市场对通胀回落的定价可能过于乐观,黄金和美元指数的走势已经透露出端倪,黄金价格的驱动因素正在从通胀预期转向政策不确定性。如果美联储政策分裂导致降息路径模糊化,黄金可能重新成为避险资产,而美元指数则可能面临政策分化下的结构性波动,美联储转向就业优先,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维持紧缩立场,这种分化会让美元指数的波动性显著上升。
卡什卡利的讲话还揭示了一个深层矛盾。美联储如何在就业优先与通胀控制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难度在于,劳动力市场的恶化是结构性的,而通胀的回落更多是政策紧缩的滞后效应。简单来说,就业市场的问题需要长期政策工具解决,而通胀的回落则是短期政策效果。这种错配会让美联储的决策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境。
最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美联储的政策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时,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答案或许藏在资产配置的再平衡中。比如科技股的高估值需要更强劲的就业数据支撑,而消费板块的稳定性则依赖于工资增长的持续性。如果劳动力市场继续恶化,企业盈利的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可能让当前的资产配置逻辑彻底失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曾说,市场可能长期错误,但终将回归理性。卡什卡利的讲话或许正是市场理性回归的起点。但问题是,当市场意识到风险逻辑的转变时,是否已经太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