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淘到了一张1983年的惠州地图,我们来看看,四十年时间,惠州有多大的变化。
先来看总体。
![]()
就人口分布来说,1983年的时候,惠州的城区还仅仅只有桥西和桥东这两个居民密集区。
江北是一片农田,南坛和下埔也是一片农田,河南岸应该是山地和农田混合地带,下角有工厂。
整个东江上只有一座桥,即东江大桥。
桥东和南坛下埔,池塘特别多,整个城市到处是水。
我们再分局部来看看这张图。
![]()
江北片区,只有沿江一带有民房,这就是过去的水北村。今天的佳兆业、富力酒店、帝景湾一带,全部是农田。云山一带应该是荒地和林地。望江村堤坝外的江边一带,也种了农作物。
整个江北还只有一条路,即从东江大桥延伸出去的今天的惠州大道那条路。
![]()
我们来看看桥东片区。
1983年的桥东,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池塘多。上板塘和下板塘是就是两个大池塘。今天的华侨中学和桥东文体公园也是两个大池塘。吉之岛所在地也是大池塘。今天的第三人民医院也是大池塘。
新开河没什么水。在地图的右下角,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在今天东湖花园附近注入西枝江,这条河现在现在的地图上现在也看不到了。
![]()
我们再来看看南坛和下埔片区。
滨江公园是一个大码头,很多船停靠在一起。
整个南坛,除了靠近长寿路和水门桥一线有密集居民区外,大部分都是水塘,还有民居建在岛上。今天一中的南湖校区,也大多为池塘。
今天的下埔片区,基本上是农田和水塘,连房子都很少。
![]()
我们来看看水口和马安片区,基本上就没有人居住。
![]()
我们最后来对照一下,今天惠州市区和1983年的惠州市区。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