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管理报》(2025年09月19日 6版)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的铁法煤业集团大强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距离地面1000米的井下,记者看到,巷道内灯火通明,通风系统持续运转,安全标志清晰可见。设置在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专项监测传感器,一旦监测到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息,井下作业人员沿避灾路线可迅速撤离。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矿山开采活动较频繁,煤矿开采活动时常伴随微小地面震动,影响矿区安全生产。近年来,辽宁省地震局立足辖区实际,致力于保障煤矿安全,从密集台阵研究、矿区专用台网建设、技术规范编制、非天然地震研究平台搭建四方面发力,持续推进非天然地震研究与监测工作。
人工智能算法可自动出具矿区震情分析报告
中国地震局日前开展“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活动,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大强煤矿,参观井下0902工作面集控中心,了解辽宁省地震局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非天然地震监测站点建设与应用情况。
在大强煤矿防冲减震监测中心大屏幕上,工作面微震监测数据、应力分布图和设备运行状态实时显示,技术人员密切关注数据变化,研判可能出现的风险。“2023年,因矿震造成矿井停工200多天,给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公司总工程师李继民坦言。
据了解,辽宁省地震局在大强煤矿矿区覆盖范围内架设由64套短周期地震计组成的密集台阵,在矿震定位、震源机制、浅层速度结构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讨论矿区孕震机理、探索矿区地下结构特征,对矿区地震成因给出科学解释。
该局针对该公司管理团队提出尽快提升煤矿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这一需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煤矿区域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开展矿震监测预测工作。2023年,该局与该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并于2024年完成矿区5个专用地震台站建设工作,为矿区地震精准定位、矿区地震深入研究与预测提供硬件支撑。该局会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大学相关专家深入研讨,编制《煤矿地震监测台网技术规范》,让“什么样的煤矿需要建设地震专用台网”“煤矿专用台网该如何建设”等问题有章可循。
在此基础上,该局依托辽宁省巨灾防范工程项目,积极搭建非天然地震监测平台,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矿区地震自动定位、矿区地震类型自动判定、信息自动报送等功能,并可自动出具矿区震情分析报告。
移动节点式地震仪加密观测让数据更精准
该局充分发挥非天然地震监测与分析优势,依托辽宁省地震科技创新中心成立非天然地震研究创新团队,通过对矿区进行加密观测,为该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非天然地震研究创新团队在该企业办公楼前广场放置多个移动节点式地震仪。该设备具有可灵活布设等特点,与矿区5个专用地震台站协同工作,可显著扩大监测覆盖范围,使加密观测更加精准。辽宁省地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亮表示,移动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台阵,可将监测分辨率从以往的公里级精确至数十米级,进一步提升微震信号识别与定位能力。
在非天然地震监测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离不开专业地震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持。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逐步革新传统地震监测和服务模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牵头研发的‘谛听’系列人工智能技术,是地震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重大突破,在非天然地震监测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钰说,“谛听”地震波大模型基于百亿级Token化的全球实测地震波形数据集训练,覆盖爆破、塌陷、矿震及工程诱发地震等非天然事件类别,构建起一套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智能识别体系。通过融合轻量化震相拾取模型与快速关联算法,为煤矿安全、页岩气开采等工业活动提供智能化监测新模式。
防震减灾融媒体工作室
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