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优秀作品展演现场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秋日,安徽滁州琅琊山景区的醉翁亭畔,2000多名观众齐聚一堂,在山水间欣赏一场特别的演出。9月13日,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优秀作品展演在此举行,农民歌手用质朴的歌声唱出新时代农村的幸福生活。这场展演是安徽省“四季村歌”活动开展以来的集中展示,也是安徽探索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联合推出“四季村歌”活动,以“唱村歌 游安徽——我的家乡我的歌”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村歌创作、传唱和展演活动,通过“十景百场千村”的规模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在六安金寨县大湾村,村民自编自导的《幸福大湾村》唱出了脱贫后的喜悦心情。“90后”村民余飞激动地说:“希望把这首村歌带出大湾村,让更多人听到大湾村人的幸福心声。”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说:“村里的故事就该由村民自己讲、自己唱出来。这种以村民为主角的创作理念,让村歌活动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宣城,一场以“唱村歌”为主题的展演活动在茶园中举行,行进式、沉浸式的演出形式让观众一步一景、一步一曲。宁国云梯畲族乡的《畲乡欢歌》融入“三月三”乌饭节习俗,银饰叮当的凤凰装与茶园风光相映成趣;皖南花鼓戏《手捧香茶》以生动唱词演绎茶乡烟火气;广德西坞马灯《西坞茶歌》再现茶农劳作场景。这种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方式,让观众在“一茶一歌一景”中感受乡村文化的多元魅力。
蚌埠五河县将村歌与当地传统龙舟赛相结合,在漴河之畔举办“歌韵龙舟,和美虹城”活动。《五河五条河》迎宾曲婉转悠扬,民歌广场上的锣鼓灯歌铿锵有力,水面上《五只小船》情景表演再现渔歌互答的动人场景。五河龙舟赛通过“文旅+体育+产业”模式,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名片和乡村振兴载体。
亳州探索出“政府指导+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协同机制。在第五届原粮丰收季活动中,主场演出设置多个研学点位“快闪”,村民、游客、嘉宾一起欢唱村歌。活动设置中药养生、非遗展示、特色美食、佳酿品鉴、篝火联欢5个主题区,实现文化流量向消费能量的转化。
“四季村歌”活动线下活动如火如荼,线上传播同步发力,在安徽公共文化云、安徽文化云设立活动专区,开展作品征集、宣传推广、线上投票等活动。各地积极与各类新媒体平台合作,设置话题标签,组织“网红”达人进行宣传推广,形成“线上种草—线下体验—二次传播”的闭环。滁州展演吸引55万名网友在线观看,亳州活动观看总量超292万人次,宣城活动线上观众达120万人次,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活动还建立了“合伙人”机制,吸引金融机构、旅行社、农业企业等力量参与。宣城活动期间,安徽广播电视台、工行安徽分行、安徽农垦集团等成为“活动合伙人”,推出优惠带客、消费满减等促销策略,累计促进各类消费37万元。全省6场省级示范活动吸引15家“活动合伙人”加入,累计带动农产品销售及文旅消费176万元。
文化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大湾村通过建茶厂、开民宿,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9.7万元,人均纯收入超2.1万元。在滁州活动现场,农货集市人头攒动,活动当天农产品销售9.6万元。
截至目前,安徽“四季村歌”活动已累计新创、改编村歌作品210首,举办线下展演活动116场,开展线上作品展播10期,成为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载体。各地以村歌为媒,积极推动村歌与旅游、农业、体育等深度融合,不仅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乡村观光体验,更汇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与经济活力。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丰富“四季村歌”活动形式,提升作品质量,让这一活动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欢乐舞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
2025年9月22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安徽:把“四季村歌”唱给你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