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至,金陵山色温柔,暮蝉急鸣,似诉季节流转。“蝉急向秋分”,其声如时光催促,回荡澄明天地。唐朝诗人马戴《送僧归金山寺》以此独特的秋分之景开篇,引我们入禅意之境。
![]()
2025年秋分,于公历9月23日凌晨2点19分04秒、农历八月初二悄然降临。轻吟唐朝马戴的《送僧归金山寺》——“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仿若踏入秋分轻抚、禅意弥漫之境,诗句如潺潺溪流,流淌着对生命、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洞察。
![]()
马戴,字虞臣,海州东海人(今江苏连云港),是晚唐诗坛独特之星。早年科举不顺,漂泊近三十年,这段坎坷经历成为他创作的富矿,他将人生百味融入笔端。45岁中进士后,仕途多任幕僚,唐咸通九年(869年)70岁时病卒于国子太常博士任上。与顺境诗人不同,他在逆境坚守创作,诗格调壮丽、含思蕴藉,佳作广传,被誉为晚唐王维,以诗展现坚韧豁达,人格与创作精神独树一帜。
![]()
无常之叹,禅悟之始
秋分至,昼夜均分,拉开季节更迭之幕。“金陵山色里”,远山褪去葱茏,染上金黄橙红,如画卷徐展;枝叶瑟瑟,诉时光匆匆。
“蝉急向秋分”,急促蝉鸣是夏之绝唱。蝉蛰伏数年,换得夏日短歌,秋分一到,生命如风中残烛。这蝉声满是对生命的眷恋、时光的无奈。马戴一生坎坷,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体悟尤深,笔下蝉声,何尝不是内心感慨?
禅言万物无常。蝉生命如季,人生似白驹过隙。马戴立金陵山间,闻蝉鸣,叹生命无常。世间一切皆变,无永恒之物。洞察无常,乃禅悟之始,放下对物执着,不被外扰,方得内心宁静。
![]()
超脱尘世,心向净土
“迥寺横洲岛”,江河如银带横贯金陵,孤岛似明珠遗落,金山寺隐于山林,若尘世净土,与喧嚣隔绝。
“归僧渡水云”,扁舟如叶飘荡江面。船头,素袍僧人持竹篙,身姿从容,眼神深邃,似看穿尘世,正渡向金山寺。江水波光粼粼,倒映蓝天白云与僧影;云影随行,添神秘之色。
马戴仕途不顺,漂泊多年,或如渡水云之僧,渴望摆脱尘世羁绊。禅之世界,尘世如汹涌江水,充满诱惑烦恼。金山寺为心灵净土,是僧人解脱安宁之所。僧人乘舟渡水云,如人生穿越迷雾寻宁静港湾。放下尘世牵挂欲望,以纯净之心向净土,此超脱精神,乃禅之精髓,让人明白摆脱世俗束缚,方得真正自由快乐。
![]()
暮色禅音,心归宁静
“夕阳依岸尽”,夕阳如火球缓缓沉入江岸。余晖洒江面,似金色锦缎,乃大自然最后馈赠。夕阳沉落,意味一天结束、黑暗降临。
“清磬隔潮闻”,暮色渐浓,金山寺传来清越磬声。磬声隔潮隐隐,却直击人心。如清泉,洗去尘世疲惫烦恼;似无形之手,拨动内心最柔软之弦,让人忘却纷扰。
禅之意境,夕阳沉落象征生命消逝无常,清越磬声是佛法召唤、心灵指引。面对生命无常,保持平静,不被恐惧焦虑困扰。马戴伫立岸边,聆听磬声,感受余晖,刹那间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达物我两忘之境。此宁静祥和,乃禅追求之最高境界,让人明白唯有内心平静,方能寻得安宁。
![]()
月夜焚香,心悟永恒
“遥想禅林下”,夜幕降临,明月高悬,洒下银白光辉。静谧秋夜,遥想金山寺禅林深处,宁静祥和蔓延。
“炉香带月焚”,一炉香烟袅袅升起,如丝带飘散。淡淡香气弥漫禅房,令人心旷神怡。僧人静坐禅房,轻抚经卷,眼神专注虔诚,脸上平和满足,是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对佛法深刻领悟后的宁静。月夜焚香时,似与天地万物对话,探寻生命真谛与宇宙奥秘。
禅之智慧,炉香象征心灵净化,明月代表永恒真理。僧人月夜焚香,是对佛法敬仰感恩,对内心宁静美好的追求。明白世间虚幻,唯有内心宁静与对真理追求永恒不变。马戴借诗句表达对永恒境界向往追求,希望在这纷繁世界寻得宁静天地,领悟生命真谛,实现心灵解脱。
![]()
秋分至,金陵的山色斑斓、蝉声急切、僧人超脱、夕阳沉落、磬声清越、炉香袅袅,借马戴《送僧归金山寺》之诗串联成一幅满溢禅意的绝美画卷。读此诗,我们仿若踏入禅意之境,静享秋分的宁静祥和,领悟禅的深邃智慧与磅礴力量。于喧嚣尘世中觅一方静谧,聆听内心回响,让心灵在禅意中得以深度涤荡与升华。
秋分时节,愿大家禅意盈怀,心宁身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