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有界 党建无边
——崇义探索“协同式”党建推动省际边界乡村融合发展纪实
赣粤湘三省交界处,曾因山林权属吵得面红耳赤的村民,现在坐在一起合伙办起了竹笋加工厂;曾经为跨省上学手续来回奔波的家长,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为子女办理异地入学……这条长达120公里的赣粤湘省际边界线,随着“协同式”党建模式深入推进,已从昔日的“边界隔阂”转变为“融合纽带”,三省毗邻地区的群众正携手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带来的幸福果实。
结对共建 机制破壁垒
“以前处理跨省矛盾,得两头跑、反复协调,一件事往往要耗上半个月。”崇义县乐洞乡党委书记杨雪飞回忆起几年前的经历,感慨不已。乐洞乡与广东仁化县长江镇、湖南汝城县热水镇接壤,边界百姓曾因山林权属问题多次产生纠纷,由于行政区划限制,协调过程繁琐低效。
不仅是治理难,产业发展中的不同步,公共服务中的地域限制,都让边界地区群众产生怨言。“同样种竹笋,这边愁销路,隔壁县却有稳定渠道;孩子想跨省上学,手续能跑断腿。”汝城县热水镇长塘村村民李建国的话,道出了不少边界百姓的心声。
破解边界发展困局,党建是关键抓手。2023年起,崇义县主动对接赣粤湘毗邻4县11个乡镇,率先提出“协同式”党建思路,以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在江西崇义、广东仁化、湖南汝城和桂东四县的共同推动下,自2023年5月至今年8月,赣粤湘边界乡村党组织陆续签订了“协同式”党建框架协议13份,明确组织联建、治理联防、产业联动等六个方面合作内容。
“我们每月都和汝城县热水镇的干部碰头,小问题当场解决,大事项共同上报。”崇义县文英乡党委书记何曹森指着“联建议事台账”介绍,去年通过乡级碰头,文英乡与汝城县热水镇组建联合工作专班,3次攻坚191县道改扩建征迁难题,推动项目提前3个月竣工。截至目前,崇义县已累计召开跨区域协调会议17次,解决跨区域事项32个,6个边界乡镇、12个村全部实现党组织结对共建。
文化融情 治理聚合力
“压在心里几十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在崇义县丰州乡与汝城县集益乡联合召开的边界纠纷化解座谈会上,丰州乡古亭村村民张五娣握着调解员的手感慨道。让她释怀的,是困扰两村多年的林地权属纠纷,而这纠纷的根源,要追溯到当地旧时的婚嫁习俗。
“过去我们这一带穷,没钱置办像样的嫁妆,不少人家就用边界的‘插花地’‘插花林’当作陪嫁。” 丰州乡组织委员陈芳介绍,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嫁妆地”“嫁妆林” 的权属逐渐模糊,加上山林增值、政策调整,两地村民因砍伐、管护、流转等问题频起争执,以前最多时一年发生十几起纠纷,严重影响省际邻里和睦。
丰州乡与集益乡通过“协同式”党建结成对子后,两地党组织把解决这类历史遗留问题作为重点,组建了由两地村干部、乡亲、林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调解专班。专班成员逐村走访、查阅历史档案,邀请经历过旧时婚嫁的老人回忆佐证,用“拉家常”“讲习俗”的方式耐心疏导,仅2024年,就成功化解林地纠纷11起。
针对省际边界矛盾纠纷化解难问题,崇义县在深化“协同式”党建中着力推进边界善治。依托“三省警务站”,整合村“两委”成员、“五老”人员等力量,组建12支纠纷联调联解队伍,累计成功调解纠纷150 余起。同时,赣粤湘边界乡村党组织联防机制常态化运行,跨省巡防队伍采取“错时+交叉+智能”模式开展巡防,近三年处置突发事件50余起,边界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37%。
治理效能的提升,离不开精神文化的浸润。崇义县乐洞乡“雌雄剑约”与汝城县“半条被子”的红色记忆,在崇义与汝城共同打造的“信物走廊”里,交织成跨越赣湘的叙事长卷。近年来,赣粤湘三省以文化为桥,搭建交流平台,凝聚边界共识,整合香火龙、采茶戏、竹洞山歌等非遗资源12项,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建立非遗展演、技艺培训常态联动机制,定期举办跨省域的文化节、民俗活动,不断浓厚省际“邻里情”。
共享共赢 发展惠民生
初秋时节,崇义县文英乡的竹产业卫星工厂里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将从湖南汝城、广东仁化运来的毛竹加工成竹制品。“通过‘跨区域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我们整合了三省资源,产品附加值提升20%以上。”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带动了边界村农户增收,让“一根竹”串起三省边界的致富路。
产业联动,是“协同式”党建推动发展的核心抓手。崇义县联合毗邻地区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重点发展竹笋加工、中药材种植等10余个特色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10个。在崇义,跨省共建的休闲垂钓康养基地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增收超百万元。
人才互通,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崇义县建立跨区域干部人才交流机制,125名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先后赴湖南、广东等地学习考察。今年6月,在“协同式”党建的牵引下,乐洞乡组织15名乡村干部、种植大户专程来到广东仁化县长江镇,走进连片的大棚蔬菜基地、灵芝种植合作社,围着当地农技员问技术、跟着种植大户学管理。“看到他们用有机肥种植的辣椒亩产比我们高出20%,订单直供大湾区超市,真是既羡慕又着急。”乐洞乡乡村干部拿着笔记本,把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等要点记了满满好几页。
公共服务的“跨省通办”,更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在崇义县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窗口,广东仁化籍群众张晓燕只用20分钟就办好了社保转移手续。“不用回原籍,省时又省力!”张晓燕赞不绝口。目前,崇义县已实现153项事项“跨省通办”,办结业务1200余件,120余名外省籍学生在崇义顺利入学。
崇义县委书记李国泉说:“‘协同式’党建不仅仅是‘联谊’‘开会’,而是通过组织体系的创新性构建、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干部人才的协同培养,最终成功地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高效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动能。”
从机制共建到治理共融,从产业联动到服务共享,崇义县以“协同式”党建为纽带,牵动赣粤湘省际边界地区真正实现“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一幅“边界共融、发展共赢、善治共享”的省际边界融合发展画卷,正沿着罗霄山脉徐徐铺展开来。
原载于《赣南日报》2025年9月21日02版
作者:朱建文 谢智林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张文慧
审核:李功怡
审签:杨晓斌
总监制:李启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