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9 日,三架俄罗斯米格 - 31 “猎狐犬” 截击机闯入爱沙尼亚领空约 12 分钟,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东欧局势震荡。
这已经是近10天内,俄军机第三次闯入欧盟领空。
10 天 3 次!俄军机从无人机换成米格 - 31
9月中旬以来,俄军机连闯欧盟三个不同国家领空,北约新防线堪称刚立就被 “打脸”。
9 月 9 日夜间至 10 日凌晨,俄军的无人机集群闯入波兰作为近期系列侵犯的开端,约 20 架俄罗斯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这是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成员国遭遇的最严重跨境事件之一。
北约迅速启动应对机制,波兰与荷兰联合出动战斗机击落其中 3 至 4 架,另有 3 至 4 架在波兰境内坠毁。波兰政府当即斥责此举为 “蓄意挑衅”,并随后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展开北约内部磋商。
但俄军似乎并未收手,时隔仅 3 天,罗马尼亚在9月13日也遭遇俄无人机渗透。
一架无人机闯入罗马尼亚东部图尔恰地区领空,深入境内约 10 公里,且在北约空域内停留长达 50 分钟。
据称事件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空袭行动直接相关,罗马尼亚紧急升空两架 F-16 战斗机实施监控拦截。瑞典等北约盟国随即表态声援,强调对罗马尼亚的安全支持。
![]()
根据西方媒体报道,在9 月 19 日,俄军机的挑衅力度进一步升级,俄罗斯三架米格 - 31 截击再次闯入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领空。
据称俄机在芬兰湾瓦因德洛岛附近闯入爱沙尼亚领空,全程关闭应答器、未提交飞行计划,且拒绝与爱沙尼亚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建立通信。
北约方面,意大利 F-35 战机、瑞典 “鹰狮” 战斗机同步升空拦截监控,事件发生后爱沙尼亚立即召见俄临时代办,并请求启动北约第四条磋商。
北约 F-35 锁定 12 分钟没敢开火
据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9 月 19 日下午 3 点左右的这次战机闯入可谓剑拔弩张。
当时,爱沙尼亚空管雷达发现三架高速接近的俄制米格 - 31 战机,它们从俄罗斯西北的卡累利亚半岛起飞,轨迹在芬兰湾中段偏折,最终在瓦因德卢岛附近盘旋。
爱沙尼亚空军启动北约快速反应程序,驻扎在爱沙尼亚的意大利空军两架 F-35 战斗机 7 分钟后升空,飞行员汇报目标关闭应答器,高度一万米,速度略低于音速。
![]()
F-35 战机迅速完成阵位锁定,电子系统启动全频段干扰侦测,火控系统也完成目标捕捉。
但可能是出于担忧影响扩大激化矛盾的考虑,北约战机在锁定俄军机 12 分钟内未开火。
北约方面称,在锁定期间俄机未做出挑衅动作,保持高度与航速沿既定方向飞行,最终离开爱沙尼亚上空。
欧盟方面也迅速表态,欧盟高级外交官卡娅・卡拉斯称此次入侵是 “极其危险的挑衅”,指出这已是数日来第三次欧盟领空遭侵犯。
她强调 “普京在试探西方决心,我们绝不能示弱”,并表示欧盟正与爱沙尼亚政府密切沟通,将动用欧洲资源支持成员国强化防御。
![]()
俄方回应与事件背后的战略意图
对于这三起密集的领空侵犯事件,俄罗斯官方态度呈现 “否认与沉默交织” 的特点。
针对爱沙尼亚事件,俄国防部明确否认战机侵犯他国领空,声称米格 - 31 是按计划在波罗的海中立水域飞行,与爱沙尼亚岛屿距离超过 3 公里,严格遵守国际空域规则。
而对于波兰与罗马尼亚的无人机事件,俄方则未作出实质性回应,仅对波兰的指控表示 “缺乏依据”。
这一系列行动可能是俄罗斯的蓄意安排,兼具情报收集与战略试探双重目的。
通过不同机型(无人机、战斗机)、不同频次的侵犯,测试北约防空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协同能力。
并通过持续施压,试探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决心底线。
尤其是在北约刚刚启动 “东部哨兵” 行动强化东翼防御的背景下,俄方的密集挑衅更具针对性,意在削弱北约新防御体系的威慑力。
尽管俄机闯入北约领空并非首次,但在俄乌冲突持续、东欧安全局势高度敏感的当下,这种 “明知故犯” 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
从波兰无人机事件到爱沙尼亚战机入侵,俄罗斯与北约在东欧的 “空中对峙” 频次显著上升。
随着 “东部警戒” 行动的全面铺开,北约与俄罗斯在波罗的海至黑海沿线的军事存在均将强化,地缘博弈的风险正持续攀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