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吗?会不会是某个更高维度的文明所创造出来的模拟世界呢?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不错的科幻创作题材,在很长时间以来,它的确也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定的讨论,不过现在基本已经有了结论,一位专注于天体物理模拟研究的科学家,意大利物理学家弗兰科·瓦扎通过一篇论文向人们解释了模拟宇宙的困难程度,即便只是模拟宇宙的一小部分也是不可能的。模拟世界是什么?本质上就是信息。要模拟一个世界就要创造大量的信息,而在这个模拟世界运行的过程中又会不断有大量的信息被创造和消灭。
![]()
信息是什么?
我们通常认为信息是无形的,其仅存在于思想之中,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信息其实是物理实体,因为信息有着明确的物理属性,无论是创造信息,还是消除信息,都需要能量,而且需要大量的能量。模拟本身就是信息的创造与消除,是一个持续消耗能量的过程。那么,模拟一个宇宙需要创造和消除多少信息,又需要多少能量呢?这就要从宇宙的形状说起。
![]()
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信息的多寡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则信息越多,但宇宙并非如此,它其实更像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一种独特的天体,它由大质量的恒星坍缩而成,因为黑洞内部有着强大的引力,在进入某个范围之后,就连光也无法逃逸而出,而这个范围的边界就被称为“事件视界”。研究早就发现,黑洞的熵值与黑洞事件视界的表面积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黑洞的信息量是与事件视界的表面积相关的。换个方式来说,黑洞是一种遵循全息原理的特殊天体。
![]()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宇宙与黑洞是类似的,同样也遵循全息原理,也就是说宇宙中所有的信息都位于它的表面积上,呈现出一种三维全息投影。
明确了这一点,便明确了计算宇宙信息量的方式。弗兰科·瓦扎依据这一原理计算了在一个全息宇宙中编码另一个全息宇宙所需的信息量,结果发现即便是一个质量只有几克重的模拟宇宙,编码所需的信息量都是极为庞大的,而为了创造这些信息所需的能量更是超过了宇宙本身所能承载的最大能量。
![]()
随着模拟实验的进行,弗兰科·瓦扎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便是在普朗克尺度上模拟整个宇宙,耗尽我们现有宇宙中的所有能量也是不够的,甚至于宇宙连启动模拟所需的信息存储空间都不够。
如果只是模拟一个地球呢?这似乎可以做到,但只是在普朗克尺度上模拟一个地球,也需要将超过10万颗恒星的质量全部转化为能量才能够做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便拥有足够的能量,在现有的物理学体系下,也没有任何一种计算机能够进行如此大量的计算。
![]()
既然模拟宇宙不可能,那么模拟意识呢?也就是说只在我们的大脑中创建一个虚假的世界呢?
要为所有人的意识创造一个虚假的世界,同样也需要大量模拟现实才能够保持物理一致性,这同样也会受到物理极限的制约。那如果只是模拟一个人呢?这就可以做到了。但如果只有你自己被模拟了,而我们都是虚假的,都是所谓的NPC,那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来让你对这个虚拟的意识世界产生怀疑呢?很明显,这种可能性依旧不大,所以我们大概率不会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