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之间,有啥可比的?比来比去,情分比没了,人心也比散了。
我见过不少想得开的,亲家处得跟自家人似的,孩子也轻松。可也真有那想不开的,啥都得较个劲,好端端的一门亲戚,硬是处成了冤家。
说实在的,两家人能结成亲家是缘分,可这关系也真微妙。多少矛盾都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背后那点攀比心在作怪,话里话外透着较劲,最让人心寒。
真想日子过得安稳,就得学会“不看、不比、不计较”。真正明白的人,从来不会比这四件事。
![]()
一、不比谁家给得多
楼上陈阿姨的例子就特典型。亲家母给孙子买了辆好婴儿车,陈阿姨一看,心里立马不平衡了,转头就买个更贵的玩具屋,还非得让儿子马上搬回家。
她抱着孙子在那儿说:“来,玩奶奶买的!这个更大更高级,比你外婆那个强!”
这话一出,亲家母脸一下就垮了,儿媳妇在旁边也尴尬得不知道说啥好。好好的一份心意,一下子就成了攀比的由头。
你说这是何苦?钱是花了,可情分也伤了。老人之间比这个,最没意思。
会做人的老人,都明白一个理:情分不是用钱称的。人家给孩子的,那是心意,咱得领情。哪怕就说一句“亲家真舍得,孩子有福气”,都比什么都强。
![]()
二、不比谁更会带孩子
小孩发烧,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外婆说用毛巾擦擦物理降温,奶奶立马不乐意,翻出药就要喂,说话也冲:“都什么时候了,还擦?得吃药!我儿子小时候就这么过来的,不也好好的?”
结果孩子哭,大人吵,乱成一团。
你说谁不是为孩子好?可方式不一样,谁都说自己有理。这么争下去,孩子没照顾好,倒先伤了一家和气。
现在聪明的老人都知道了,别争那个“谁对谁错”。实在拿不准,就说“要不问问孩子爸妈吧”或者“要不上医院看看”,这比什么都强。
![]()
三、不比孩子更偏心谁
国庆放假,小两口说好一边过两天。先去了婆婆家,婆婆高兴得发朋友圈:“还是儿子贴心,放假先回来看妈!”“儿子买的礼物就是好!”
亲家母那边刷到了,心里能好受吗?等女儿女婿回来,脸一拉,话里带刺:“还知道回来呀?以为你们找不到娘家门了呢。”
你说这让小两口多为难?高高兴兴放假,结果弄得里外不是人。
其实真没必要争这个。孩子心里有杆秤,谁真心对他好,他都明白。你越宽容,他越愿意回来;你越计较,他越躲着走。
![]()
四、不比谁家过得更好
有的亲家是城里退休的,爱聊旅游、养生;有的是乡镇的,喜欢说种菜、打牌。这本来没啥,但就怕一个觉得对方“土”,一个觉得对方“装”,互相看不上。
你说这个怎么比?谁的日子都不是标准答案。你觉得吃西餐高级,我觉得炖粉条香,这有啥可比的?
处得来就多聊两句,处不来就少见面,但面子上得过得去。别非得争出个谁高谁低,没意思。
![]()
说到底,亲家之间,处的是情分,不是输赢。
咱们都是盼着孩子好,何必为那点面子争来抢去?你不计较,我也宽容,两个孩子才能轻轻松松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