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气象发布的红色高温预警信号,你是否有接收到?曾几何时你是否也思考过气候变化与你的日常生活有何关联?气候,这个看似宏大、遥远的词汇,实则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每一次的极端天气、每一度的温度升降,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气候变化,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
6月12至13日,在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劲草同行”项目发起、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协作的“气候变化视角下的社区未来可行性行动探索”工作坊在成都举行。常青藤沈娟老师与来自20余家长期深耕社区环保分类、低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和自然教育领域等公益伙伴,围绕气候变化议题,通过自由研讨、专业知识分享、案例深度剖析、气候辩论、实地探访等多元互动形式,挖掘社区应对气候风险的实践路径。
![]()
研讨过程中,伙伴们结合各自在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倡导、可持续发展项目运营及自然教育等领域的丰富经验,探讨社区层面的减碳策略、生态韧性建设方案,以及如何通过公众参与提升气候风险应对能力,旨在为各机构提供可借鉴的社区实践案例,启发如何结合机构自身专长,未来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社区气候行动方案。
气候变化感知:个体经验的集体共鸣
协作者引导公益伙伴回溯近五年亲身感受到的气候变迁现象。伙伴们从生活场景切入,分享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农作物减产、城市内涝加剧,户外出行不便、用电成本增加以及因气温异常波动引发的弱势群体健康困扰等个体经历。
![]()
这些具象化的叙事不仅唤醒了集体记忆中的气候危机印记,更揭示出气候变化对社区生态、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促使伙伴们从个人经验出发,思考应对气候风险的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认知:科学解读与风险识别
针对“天气、气象、气候的区别”等基础问题,伙伴们结合近年暖冬频发、夏季强对流天气增多的现象展开讨论。
![]()
李大君老师以竺可桢曲线图为例,讲解气候变化科学定义,揭示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入侵(如2019年广东广西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并结合成都实际案例,极端天气对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威胁,明确气候变化在物理环境、人身安全等维度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
气候辩论赛:观点碰撞与行动共识
围绕“气候危机是否危言耸听”“个人在气候变化中的力量”等议题,伙伴们展开激烈辩论。过程中既有立场鲜明的观点交锋,也有对“政府-企业-个人”协同责任的深度思考,最终形成共识:气候变化既是系统性挑战,也需要每个社区成员从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小事做起。
![]()
唯有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协同发力,将减碳行动融入生产生活的肌理,方能汇聚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磅礴力量,守护地球的生态未来。
成都根与芽的实践启发
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的伙伴们以详实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伙伴们呈现了基层环境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生态社区与生态学校建设的具体实践,分享了从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到社区绿化生态系统打造的经验。
![]()
通过建立居民环保自治小组、开展环保主题工作坊等形式,逐步构建起社区低碳生活生态圈;在生态学校建设方面,着重展示了将环境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校园垃圾分类、堆肥花园实践教学等创新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伙伴们进入东方逸景生态小区进行实地参访,小区自组织骨干为大家分享如何通过垃圾分类降低垃圾外运碳排放,观摩小区四级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可回收家具及建渣就地再改造并有效利用、社区花园共建共享模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具体节能减排措施。
![]()
通过实地考察,各伙伴机构直观感受到生态社区建设的实际成效,为自身机构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了实践样本与创新思路,有效推动气候变化视角下的社区未来可行性行动探索在更广泛范围内的传播与落地。
未来行动方向
本次工作坊加深了机构对“社区作为气候韧性建设前沿阵地”的认知。未来在既有社区教育项目中嵌入气候变化内容,继续保持良好的社区合作关系,在社区花园、绿地打造自然教育实践基地。
![]()
引导孩子们长期、持续观察记录不同季节动植物的变化,了解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让更多家庭了解垃圾分类对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开发“儿童气候探索”系列课程,以堆肥、节水、重复使用等实践活动培养下一代环保意识,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
![]()
气候变化议题需要专业认知与公众行动的共振。本次工作坊不仅是一次知识共享,更激发了我机构以社区为支点、以教育为纽带,推动气候行动从理念走向日常的信心。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在基层实践中书写应对气候变化的社区答卷。
![]()
北京常青藤是劲草
第十一期
合作伙伴
![]()
![]()
常青藤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