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明星于朦胧因饮酒意外坠亡的消息令人痛心,悲剧也再次敲响了过量饮酒危害生命的警钟!
酒精对身体的伤害远超多数人的认知,尤其是在服药期间饮酒,更可能酿成致命风险。了解饮酒的潜在危险、用药时的禁酒禁忌,对每个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
一、过量饮酒可不止宿醉那么简单
明星饮酒坠亡的悲剧并非个例,过量饮酒的危险早已被科学证实。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协调能力丧失,这也是酒后跌倒、意外事故高发的核心原因。
从内脏损伤来看,酒精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过量饮酒会引发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癌;对消化系统而言,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溃疡、胃出血,还可能增加食管癌、胃癌的患病风险。
此外,过量饮酒会扩张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力,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血压骤降等心血管问题,严重时直接危及生命。即便未达到 “过量” 标准,长期饮酒也会削弱免疫力,加速身体机能衰退。
二、服用这些药物不能喝酒
服药期间饮酒的风险远大于普通醉酒,以下几类药物与酒精相遇,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抗菌药物
头孢类药物(多数含甲硫四氮唑基团)是 “禁酒重灾区”,服药前后饮酒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部潮红、呼吸困难、惊厥等症状,严重者可死亡。但并非只有 “头孢” 才危险,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等)、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等)、抗结核药异烟肼等多种抗菌药,均需严格避开酒精。
2.非甾体类消炎药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常见解热镇痛药,与酒精同服会加重消化道损伤,增加胃黏膜病变、胃溃疡复发及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可能增强肝毒性。需特别注意,多数复方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
3.镇静催眠与抗过敏药
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药,与酒精同服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导致嗜睡加重、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死亡。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因有镇静副作用,服药期间同样严禁饮酒。
4.降糖药与降压药
胰岛素、二甲双胍等降糖药与酒精相遇,会因酒精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导致血糖骤降,出现冒虚汗、心跳加快、昏迷等低血糖症状;磺酰脲类降糖药还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利血平、硝苯地平等降压药与酒精同服,会加剧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骤降,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此外,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也需避开酒精。
三、服用这些药物不能喝酒
若不慎饮酒过量,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身体损伤,但最根本的保护仍是限量或禁酒。
1.饮酒前和饮酒中做好防护
喝酒前应先吃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食物,如酸奶、馒头、米饭等,能减缓酒精吸收,减少对消化道的直接刺激。饮酒时避免白酒、啤酒、红酒混饮,也不要与碳酸饮料同服。因为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加快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加速醉酒。同时要控制饮酒速度,别喝太急,间隙多喝温水,促进酒精稀释与排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人一天最大酒精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5克。
2.酒后缓解不适有方法
宿醉的核心是身体脱水,酒后需及时补水,呕吐后更要重点补水,空腹饮酒者还需保暖并补充糖类,椰子汁是不错的选择。注意不要用浓茶或咖啡解酒,因为浓茶的茶碱会兴奋神经,利尿作用可能伤肾,咖啡会加重心脏与血管负担,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风险极高。酒后若头痛头晕,应平躺休息,避免因平衡失调摔倒。饮食上可吃香蕉、番茄、芦笋等补充维生素,或用牛奶冲泡麦片补充碳水与蛋白质,缓解身体不适。
结语
酒精对健康的伤害不可逆,服药期间饮酒更是拿生命冒险,而且长期饮酒,还会增加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与其依赖酒后补救,不如从源头控制,尽量远离酒精,才是守护健康最可靠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