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平台已修改了文章的推送机制。想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消息,请将本公众号设置为星标。
观海局
9月19日,斯坦福大学和全球权威出版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榜的科学家是从全球近700万科学家中遴选而出,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内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表现亮眼,入榜人数创下新高,共有1.2万名学者进入“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3.1万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展现出中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中国大陆学者名单(前20)
![]()
“2025年年度影响力榜单”
中国大陆学者名单(前20)
![]()
“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排名第一的科学家,都是同一个人。
他就是——中科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欧洲工程院院士(2022),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中国化学会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纳米发电机2009年被美国《发现》周刊评选的历年来20项重大纳米技术之一,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50项最好发明之一。
近年来,王中林先后斩获10余项国际性奖项。其中,他2018年7月所获的世界能源和环境领域最高奖埃尼奖和2019年6月所获的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均为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
![]()
在海洋领域,王中林提出了“海洋蓝色能源”的原创科学概念。他研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结成网状放置到海洋中,将会使海水无规则的运动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电能。根据实验数据做理论测算,每平方公里的海面面积、一米深的水,可以产生十兆瓦级的电能输出。
以幅面1平方公里、深度1米的海水为例,每隔10厘米放置一台球形纳米发电机,然后连成三维网,理论上可持续发出近1万千瓦电,点亮100万盏电灯。山东省大小的海面积产生的电能便可满足目前全中国的总能耗,而千分之四(0.4%)的海平面面积发的电就能满足全世界用。
![]()
网状连接的可捕获低频海波能量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虚拟结构图),右上角是“摩擦纳米发电机”。来源: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网站
王中林曾表示,利用海洋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前沿方向。但由于海洋波浪能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始终制约着其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和发展。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与现有其他发电技术不同,也使海浪能的收集成为可能。
观海局根据新华社、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和报道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