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本义》第二十二卦:山火贲《贲卦》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彼伪反。贲,饰也。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而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阴助,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
“亨”字疑衍。
以卦变释卦辞,刚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以卦德言之。止,谓各得其分。
极言贲道之大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事之大者。内离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舍,音捨。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占者自处,当如是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君子之取舍,决于义而已。
六二,贲其须。
二以阴柔居中正,三以阳刚而得正,皆无应与。故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上之阳刚而动也。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一阳居二阴之间,得其贲而润泽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皤,白波反。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四与初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当位疑,谓所当之位可疑也。终无尤,谓若守正而不与,亦无他患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戋,在千反,又音笺。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来源:《周易本义》宋·朱熹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