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猫三刀
一纸工伤认定书,让天津崔丽丽的名字被载入中国司法史册。
2024年12月,天津津南区人社局作出开创性决定,认定崔丽丽在出差期间遭老板性侵导致的精神创伤为工伤。
2025年7月,法院驳回公司行政诉讼,维持这一结论。这是中国首例职场性侵致精神伤害获工伤认定的案例,重新定义了“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的内涵。
01.一场性侵与一个家庭的抗争
崔丽丽曾是天津一家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的销售总监,年薪百万,事业有成。然而,2023年的一次出差,却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噩梦。
在杭州出差期间,她在商务宴请醉酒后,遭到公司实控人王某的性侵。身心遭受重创的她,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与事业都遭受了巨大打击。
如果不是隔壁房客录下的那声“不要”的呼救,成为定案的关键证据。估计这起案件不可能那么快定性。2024年4月,王某因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但对崔丽丽而言,司法的惩处只是起点而非终点。
因为精神受到刺激,崔丽丽看到“秃顶男人”就会惊恐发作,甚至无法独自外出。作为丈夫的吴东没有任何嫌弃,第一时间鼓励妻子报警,并积极协助调取监控、整理证据,陪伴她接受心理治疗。
![]()
在漫长的维权过程中,丈夫始终不离不弃,以代理人的身份参加相关刑事和民事诉讼,四处奔走,为妻子讨回公道。说实话我觉得这样的男人很有担当,也让那些劝他离婚的声音格外刺耳。
02.工伤认定的破冰意义
我们重点来说说这起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的破冰意义。总体来说,此案的法律突破在于三个关键点:
一是明确了“醉酒非阻却工伤理由”,打破了“受害者有罪论”的窠臼;二是承认“精神伤害可认定工伤”,拓展了工伤保护的范畴;三是确立“休息场所属工作延伸”,重新定义了工作场所的边界。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认定为工伤。传统实践中,这一条款多适用于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物理性损伤。
此案首次将性暴力导致的精神损伤纳入保护范围,体现了法律对职场女性人身安全的全新关注。更深远而言,这一认定确立了“企业需为第三方侵害担责”的原则。
当员工因工外出时,用人单位负有保障其人身安全的义务,这一义务不因侵害行为来自第三方而免除。这一原则将促使企业完善差旅管理制度,加强员工保护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而为易见,这起案例引发了全国各地的关注。天津、浙江、江苏等多地人社局已启动工伤认定细则修订,拟新增“职场暴力所致精神损伤”条款;部分省份试点将性侵受害者心理治疗费纳入工伤保险支付范围。
在企业层面,头部企业则纷纷增设反性骚扰独立举报通道,差旅制度明确“异性上下级不得单独同住”;超过200家企业修订员工手册,明确“因公务饮酒受害属工伤”。这些变化显示,一例个案正在推动整个职场文化的变革。
在司法层面,至少3起劳动仲裁案(上海、广州、成都)已引用崔丽丽案判决,主张性骚扰致抑郁应享工伤待遇,其中1例调解成功。多地法院在判决中采纳“工作场景延伸”原则,扩大“履职受害”认定范围。
03.从个案正义到制度保障
尽管取得突破,职场性侵受害者维权仍面临重重障碍。2025年1-8月全国职场性侵投诉中仅12%申请工伤认定;企业常以“私人纠纷”抗辩,逃避法律责任。
赔偿执行同样举步维艰。崔丽丽案仲裁裁决113万元,公司仅支付2万元并提起多轮诉讼拖延;类似案件中,超过70%企业通过注销、变更法人逃避责任。这些数据揭示了法律认定与实际权益兑现之间的巨大差距。
崔丽丽案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受害者争取到应有的补偿,更在于推动了整个社会对职场性暴力的认知转变和制度回应。此案明确传达了一个信号:职场性侵不是“私人纠纷”,而是用人单位必须面对和预防的职业风险;精神伤害不是“个人脆弱”,而是应当获得承认和补偿的工伤类型。
9月23日,崔丽丽工伤待遇案将再次开庭,焦点包括停工留薪期合理性、治疗费用关联性及劳动合同履行问题。此案将进一步检验“破冰判决”的实践生命力,界定企业责任与受害者权益的边界。
与此同时,立法进程也在加速。人社部拟于2026年出台《工伤认定特殊情况处理指引》,将职场性侵精神伤害列为专项。
崔丽丽发起的“反职场性暴力援助基金”已为11起类似案件提供法律和医疗资助,形成了从个案维权到集体援助的良性循环。
04.职场安全的底线之争
崔丽丽夫妇宣言:“我们要的不只是赔偿,更是职场安全的底线!”这句话道出了此案的深层意义——它不仅关乎个案的正义实现,更关乎每个劳动者能否在安全的环境中尊严工作。
此案将职场性侵从道德议题提升为制度议题,从个人悲剧转化为社会责任。它要求用人单位建立更加完善的防范机制,要求司法系统提供更加有力的权益保障,要求社会舆论形成更加支持受害者的环境。
全国首例职场性侵工伤认定案如同一粒投入水面的石子,其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散。虽然直接效仿案例尚无公开记录,但制度的变革已经悄然开启。从这一意义上说,崔丽案不仅改变了她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也在重新定义中国职场的安全边界与尊严底线。
这起案件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出职场性骚扰、女性权益保护等社会问题。崔丽丽和丈夫的坚持,为更多受害者树立了榜样,也让公众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与力量。
我们期待,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每一位职场人都能在安全、公正的环境中工作。
“守护她不是选择,是丈夫的本分”。面对网络上偶发的"劝离"杂音,崔丽丽丈夫吴东这句掷地有声的反问,更好地诠释了“家”的意义。
-End -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