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周兰 崔瑞渊 赵朝阳
9月,笑起来像演员陈乔恩的甜妹子翟翾,第二次回到老家河南。
河南博物院、“只有河南”、胖东来、蜜雪冰城……4月的探亲之旅是替爷爷圆梦,这一次,翟翾想给自己更多些时间,细细品味这块土地的古老和新鲜。
![]()
翟翾,祖籍河南,生长在中国台湾,原是一名电视台主播,近来因在自媒体平台发布寻根视频广受关注。网友评论道,“看了你的寻根视频就去办了台胞证”“我也要到XX地方寻根”……
![]()
“我的聊天室甚至成了两岸交流的平台,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也让我觉得,寻根这件事很有意义。”接受大象新闻《面孔》栏目专访时,翟翾如是说。
此前,祖籍河南孟县(现为孟州市),对翟翾而言只是一个抽象的地名,隔着1300多公里,让她看不真切。
她对河南的了解,大多来自爷爷。翟翾的爷爷在河南洛阳出生长大,早年求学离开家乡,成了一位作家,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直到1949年,爷爷带着襁褓中的翟翾父亲前往台湾,终其一生再未踏上故土。
![]()
“爷爷是一位作家,作品很多,相关的采访报道也很多,仅是留下来的资料就有二三十箱。前些年,爷爷去世后,我开始翻找他的资料,认真看爷爷的著作和日记,尽可能拼出一个脉络,替爷爷到大陆再走一遍曾经的路。”翟翾说,爷爷那些没说出口的、对故乡的思念,都写在了文字里。提及最多的,是故乡的牡丹。
![]()
直到今年春天,翟翾带着父亲回到故乡河南,她才明白,那开在4月的牡丹,是爷爷的念想,是翟家的印信,是游子记忆里,老家的标记。“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这是翟翾第一次回到河南。
两次回到河南,翟翾对家乡有了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像是“认祖归宗”,有点“近乡情怯”,总觉得处处要“郑重一点”。而这次回来,有了回自己家的亲切感。
![]()
以下是大象新闻专访翟翾的对话节选:
“老家有亲人”,不再是一句空话
大象新闻:小时候您对“河南孟县(现为孟州市)”有什么印象?什么时候开始有寻根的念头?
翟翾:小时候填写资料表,祖籍一栏会写“河南孟县”,但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很抽象,只是历史、地理课本上的一个地名,没有实际感受,通常都是透过老一辈讲述,知道我们是河南孟县人,家乡有大文豪韩愈。
其实我一直都有想要寻根的念头,以前觉得寻根很遥远。我们家在台湾人丁少,每年过年都孤孤单单的。后来大伯(爸爸同父异母的兄弟)通过渠道找到我们,还把我们的名字编进了族谱,我才突然觉得“老家有亲人”不是一句空话。
![]()
大象新闻:为了“回家”,您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工作?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翟翾:在我的印象中,爷爷没有哭过,但他临终前握着我的手静静流泪,可能是还有遗憾没完成。
爷爷在台湾是蛮著名的剧作家,著作很多,相关采访报道也非常多,留下来的资料就有二三十箱。他去世后,我就开始翻找他的资料,小时候没认真看过爷爷的著作,这些年都找出来认真读了,还有爷爷的日记。
在日记里,我看到了爷爷对家乡的想念,成长过程中他没怎么提过这份思念,但那些没说出口的想念,都写在了文字里,记录在文章或诗词当中。我尽可能地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拼出一个脉络,想带着爸爸回到家乡,替爷爷走一趟。这个工程蛮浩大的,当然也离不开各方的协助。
![]()
初见河南,“近乡情怯”
大象新闻:第一次到河南老家,有什么感受?
翟翾:讲到河南,大家了解得比较多的是古都、古文明,孟州好像不是课本里常被大篇幅提及的地方。在网络上,对孟州的介绍,有的是美食,有的是“仙境”,有的是民风淳朴,但这些都拼凑不出它真实的样子。
我其实一直不敢来河南,因为“近乡情怯”,我跟随爷爷的足迹,去了山东、上海等大陆的很多地方,就像旅游,但是我来河南,情感上是不一样的。第一次回河南,一定要很正式、很庄重。
![]()
到了河南,下飞机时我拍了视频,对着镜头说“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说完就忍不住哭了。那种感觉很复杂,有终于完成心愿的踏实,也有“为什么隔了这么久才回来”的感伤。
以前还听爷爷讲布庄、麦田,我们还特意去找,在黄河边看到整片麦田时,那一刻就觉得“我们真的到家了”。
![]()
大象新闻:第二次回河南,和第一次心态上有什么不同?这次去了哪些之前没去过的地方?
翟翾:第一次是“认祖归宗”的仪式感,有点“近乡情怯”,不敢随便逛,总觉得要“郑重一点”。第二次就不一样了,像是“回自己家”,能好好看看河南的样子。
这次回来就好好逛了逛,比如“只有河南”、胖东来、蜜雪冰城,还有河南博物院。这次还去了郑州大学,本来只是想跟大家打声招呼,结果他们办了很大的活动迎接我,那种感觉就像家人知道你要回来,专门准备迎接,不用多说什么,就是“欢迎你回来”,特别温暖。不过这次还没机会回孟州,明年4月我还要带爸爸再回一趟河南。
![]()
![]()
故乡的牡丹,是爷爷思乡的寄托
大象新闻:爷爷对您的成长和寻根之旅有哪些影响?
翟翾: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属于隔代教养,爷爷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爷爷是北平(现为北京)中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特别重视中文学习,常说“我们一定要学好中国人自己的文学文化”,还要求我读《四书五经》《资治通鉴》、唐诗宋词这些古籍。
爷爷特别坚持喜欢牡丹。
后来我才理解,牡丹花是他儿时的记忆,洛阳牡丹是他思乡的寄托。
爷爷还常常给我讲抗战的故事,在我学历史课本之前,就从他口中知道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暴行。
他说那些事时从不煽情,只是平静地讲,但你能感受到他眼里的沉重。
![]()
大象新闻:您去洛阳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翟翾:洛阳是爷爷的出生地,这次寻根也特意去感受了洛阳的文化。
在我小时候,爷爷曾带着我爸爸和我去台湾的小人国游乐园,那里有中国各地景点的缩小版,包括龙门石窟。当时他还特意带我在龙门石窟缩小模型前照相。翻找资料时看到那张照片,我就想着他当时一定是在思念家乡。
4月份回来,见到真正的龙门石窟,在大神龛前面,我和爸爸抬头看着,突然觉得好像穿越了时空:近百年前,爷爷还是个男孩的时候,或许也曾在这里抬头看着同一个大神龛;百年后,他的后人也在这里驻足。那一刻,我感觉我们和爷爷、故乡的血脉,真正连接上了。
![]()
来河南找家人,认识了更多“家人”
大象新闻:您的寻根视频发布后,网友有哪些反馈?有没有让您特别感动的事?
翟翾:网友的反馈超出我的想象。我本来只是想记录我们家的故事,给爷爷和翟氏祖先一个交代,但没想到,很多台湾朋友看了之后很感动,我的聊天室甚至成了两岸交流的平台,台湾网友留言表示“我要到哪个省份寻根”,对应省份的大陆网友就会说“来,我招待你,我帮你”,特别让人感动,这让我觉得做这件事特别有意义。
![]()
大象新闻:您认为两岸之间,尤其是青年群体,如何打破信息差?
翟翾:我觉得打破信息差的关键就是多交流,让台湾青年亲自来大陆看看,感受真实的大陆,而不是被错误信息误导。
![]()
大象新闻: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河南的整体印象吗?未来您想为河南做些什么?
翟翾:我这一趟来河南,感受到这里有很多好东西、好品牌、好企业、好文化。河南给我的印象就是“实在”和“多元”,既有古都的厚重历史,又有现代化的活力,这次在河南,吃了好多好吃的,各色菜系都想尝尝。
上一次来河南是找家人,结果认识了更多“家人”,这就是河南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视频把这些介绍出去,让更多人认识河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