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件事,现在的一些言论确实让很多网友感到瑟瑟发抖,一方面要治理互联网上的各种乱象,另外一方面朋友圈吐槽一件事或者说在法庭上讲一句“没良心”就要受到处罚,最近这两天大家也清楚。
有一个农户因为说法官“没良心”,就因为这句话,直接15天的拘留,还有10万块钱的处罚。
很多时候,网友们看到一些消息,不单单是震惊的心态,有的时候变成了一种失望,无独有偶,还有人因为发了一条朋友圈也被拘留了四天,有的时候相当的好奇,之前下达决议的时候大家都通过,结果被曝光到互联网上之后又觉得不对劲,然后进行了撤销。
如果不是舆论曝光,能有这样的结果吗?
南元江县的一桩荒唐事件。普通教师高光华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朋友圈发了几句评论,竟然招来了4天拘留的"牢狱之灾"。
更魔幻的是,在舆论压力下,当地公安局竟然又撤销了处罚,还赔了1902.08元。但这1900多元,能买回公民的尊严吗?
能弥补公权力任性的伤害吗?
事情起因再简单不过:元江县教师高光华在朋友圈评论了县教体局长的工作情况。就是这几句评论,让他被请进了派出所。
根据警方最初的认定,高光华的行为构成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于是行政处罚拘留4天。
法律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一个普通公民,因为朋友圈的几句评论,就这样失去了4天自由。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引爆舆论。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剧情出现了神奇反转。
![]()
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支付国家赔偿金1902.08元。
好一个"知错就改"的戏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要不是舆论曝光,这事能这么顺利解决吗?
朋友圈评论到底算不算违法?如果这也违法,那全国每天得有多少人该被拘留?执法的标准和尺度在哪里?
为什么偏偏是评论教体局长就被抓?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也会这么"重视"吗?这背后有没有公权私用的嫌疑,说抓就抓,说放就放,说赔就赔。法律程序这么儿戏吗,执法机关的把关机制在哪里?
失去4天自由只值1900元?平均一天475.52元。这定价标准是怎么来的?
"调查办案人员"然后呢?会不会不了了之?
又是熟悉的配方,乱执法,被曝光后忙道歉,赔点钱完事。
公民的言论自由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不容任意侵犯。
执法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保护人民,而不是打压人民;
舆论监督是防止权力任性的重要保障,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
![]()
最让人生气的是,这1900多元国家赔偿金,说到底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咱们辛辛苦苦工作,按时缴税,是让国家用来改善民生,建设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的,不是
让某些人用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的。
为什么总是赔钱了事的模式,搜索互联网上的过往例子。
河南某地,民警错误拘留市民3天,赔偿1500元,无人被问责。
山东某市,商人被错误查封店铺,赔偿5000元,相关负责人安然无恙。
模式都是一样的,这简直就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还不担责任。
这种"罚酒三杯"式的处理,根本起不到任何震慑作用!
很多网友有意见,不买账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了太多类似的案子,基本上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这已经变成了一个惯例,我们从这些案例当中可以梳理出一个结论。
那。到最后的结果基本上是道歉和赔偿,对于相应的追责是很少的,如果法律不能够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那么这些办错事情的案子还会继续增加。
因为代价是非常少的,可是对于那些人来说,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影响,甚至丢了工作。
对比之下,这些被误会的人,他们的代价才是相当大的,这里面有一个公平的问题,也有一个比例的问题。
很多网友呼吁的是,法律的愿景应该是公平、公正,特别是一些执法机关,在执法的时候更要有人文的关怀,说白了,认真执法,多上点心。
别整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要因为手里有些资源,有些能量,因为别人的所谓几句话冒犯,就将别人的话当成洪水猛兽。
互联网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积极正面的作用,一些舆论事件正因为有广大网友的监督,才让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推动和积极的发展,这是不能够忽视的。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的监督,会有多少乱七八糟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