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田,发现一座“有文化”的古村落,村子里的古民居墙壁上随处可见诗词歌赋,古老的巷道犹如“诗歌小巷”,游客在村里转一圈还能学到不少诗词,涨点知识,收获满满,浪漫又别有情趣。
![]()
村口立着“瑞岩·诗歌小镇”的标识牌,这里是中国传统村落——瑞岩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瑞岩古村距今已超过600年历史,村里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巷道,青砖黛瓦、坊巷纵横,时光镌刻在斑驳的古墙上,凝聚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
瑞岩村之所以大力宣传诗歌文化,是因为村里出了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杜运燮(1918-2002),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朦胧诗启蒙人,“九叶诗派”诗人之一,抗战时期还投笔从戎,勇闯“驼峰航线”,曾任飞hu队驻印翻译,后来在新hua社国际部任编辑、译审等职。
![]()
九叶诗派是上世纪初那段特殊时期成立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也称“中国新诗派”,主要成员有辛笛、陈敬容、唐祈、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等九人。
![]()
准确地说杜运燮是祖籍古田瑞岩村,他于1918年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1934年回国求学。高中毕业后,杜运燮辗转浙大、厦大,及西南联大外语系,开始文学创作,诗作获得朱自清、巴金等文坛大家赏识,与穆旦、郑敏并称“联大三星”。
![]()
虽然杜运燮几乎没在瑞岩村生活过,但他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家乡,为瑞岩村创作了多首诗歌,如《祥瑞的山村》、《古井》等,描绘了瑞岩村的发展变迁,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成为瑞岩村诗歌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
![]()
瑞岩村至今也保留着杜运燮故居,为他创办了《诗人杜运燮展陈馆》,介绍其生平历史、诗作贡献、名家评点以及典藏书籍等内容,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位诗人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感悟诗歌的魅力。
![]()
![]()
杜运燮故居是他的祖辈们世代居住的老宅,位于村中心弄12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两百余年风雨。这座坐北朝南的清代宅院,布局规整,由大门、门厅、正厅、后厅及东西厢房构成。门楣上“忠厚传家”的匾额,是杜氏家族传承数百年的家风祖训。
![]()
瑞岩村大部分人都杜姓,他们的开基始祖杜华泗来自安徽太平府当塗县,别号廋汉公,生于元末(约公元1350年)。在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时,少年杜华泗相识、追随朱元璋并立功,成为明太祖的贴身侍卫,后官至亲军都卫府“三品指挥使”。
![]()
再往后杜华泗接受朱元璋的秘密任务到南方更偏僻的地方建立基地保存力量,以防不测。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前后,杜华泗最终选中了建于宋代、早已荒废的瑞岩寺及其前方一块田地,将瑞岩寺重修扩建。
![]()
并将自己的家人及随行族人的生产生活场所安排在距离瑞岩寺一公里外空地上,在路过瑞岩村前往瑞岩寺的隘口建设”下马亭”,将明太祖敕封的“三品指挥使”匾额高悬于此待命。
![]()
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然如朱元璋所料,传说被永乐帝朱棣夺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曾逃到福建,还曾来到古田瑞岩村的瑞岩寺躲避,因此这里才有了明龙槽,不过这些仅限传说,无史籍证据。
![]()
数百年后就发展为了今天的瑞岩村,村里的古井开基第一井和明龙槽都是瑞岩村六百年历史的见证。杜氏族人喝着这口井水生生不息、枝繁叶茂,迄今已繁衍至第25代。
![]()
漫步在瑞岩村的古巷,宁静与古朴让人心生诗意,脚下是历经数百年踩踏而光滑的石板路,两边斑驳的古墙,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么,你会来么?
交通提示:由古田县城导航大桥镇瑞岩村可直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