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富顺县35岁村民闵亨才在崖壁下搭建"家",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洞居"生活,自称"世外桃源",吸引了全国几十名粉丝前来体验。虽然这里冬暖夏凉且水电气三通、家电齐全,但这一做法引发争议,这种生活方式能复刻吗?可能有哪些风险?
“欠35万住崖洞,月花三百”——同样负债,有人把日子过成诗歌,有人把日子过成事故,这作业咱能不能抄?
![]()
先别热血上头,把“崖洞”俩字拆开看看。男主说“月三五百”,账其实不难算:米面自己种,油盐哥哥背,光伏板一次性投六千,摊五年每天三块三,山泉水引管两百米——听着像白嫖,可别忘了前提——你得先有一块不花钱的崖壁。
换你我去哪找?城市周边任意一块野坡,村集体分分钟甩出“违规占地”通知单,罚款起步两千,这还没算那35万欠债的利息——按年化6%算,一年就是二万多,三百块连零头都盖不住,故而“零成本”三个字,从第一秒就被打回原形。
再说“三通”。视频里电磁炉嗡嗡转,网友直呼“世外桃源PLUS”,可镜头扫到那根白色PVC管——直径110毫米,从山顶水潭一路垂到灶台,落差三十米,水压确实够冲马桶,但冬天一到,夜里零下五度,水柱结冰,管壁炸裂,整个崖洞秒变水帘洞,这画面,谁住谁酸爽。
电更鸡贼,两块光伏板理论日发电2.5度,可遇上连阴雨,储能电池只能撑一天半,手机、wifi、小冰箱同时罢工——男主亲口说“断网就早睡”,翻译过来就是“断网就断粮”,自媒体收入直接归零,这风险,比老板画的大饼还硬。
安全风险,村民提得最多:崖壁是砂岩层,节理像薯片一样脆。2021年隔壁县就塌过一方,把半间砖房拍成拼图。
![]()
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8条,隐患区禁止建房,乡镇一旦巡查,就得搬——可男主把“临时窝棚”说成“隐居”,玩的是文字漂移,真出事故,保险拒赔,因为“非合法建筑”六个字,保险公司写得明明白白,想打官司?先交一大笔诉讼费,赢了也顶多赔点小钱,还不够付律师奶茶钱。
更细思极恐的是“粉丝体验团”。视频里来了粉丝,睡帐篷、拍星空,点赞百万,可她们脚下那平台,宽不到两米,外侧就是二十米陡坡,连个护栏都没有。
按《旅游安全管理办法》第12条,经营性接待必须配备防护设施,否则出事故,组织者全责——男主靠打赏月入几百,真有人踩空,他赔得起?一句“自甘风险”可挡不住家属哭天抢地,到时候“世外桃源”秒变“民事法庭”,那35万债务直接滚雪球,压得人连崖缝都钻不进去。
最劝退的,其实是“社交滤镜”。视频里男主劈柴生火,岁月静好,可他没拍的是——夜里山风呼啦啦,塑料布屋顶拍成架子鼓,老鼠从床头赛跑,蟑螂在锅沿开派对。我翻过评论区,一位体验者说“蹲坑要一手撑墙一手拿手机,屁股被蚊子咬七个包”,配图是红肿大特写,那酸爽,隔着屏幕都痒。
![]()
许多人还问:照你这么说,穷鬼就不配躺平?——非也。真想低欲望生存,先把账本做平:债务利息、场地合法性、人身保险、食物冗余、医疗冗余,五大项缺一不可。
简单算一下,负债的年利息二万一,保险最低档两千,食物自给率80%仍需补差两千,合法宅基地租金——就算在贵州山区——年租金也两千起,加一起二万五,平摊每月二千多,是男主自述的好几倍,这还没算医疗储备金。算完你会发现,所谓“洞居自由”,门槛比城市落户还高,毕竟落户只拼积分,洞居拼的是命硬。
那有没有折中方案?有。把“体验”改成“周末试睡”——带齐装备,周五下班开车上山,周日傍晚撤,风险由保险公司和景区共同兜底,成本一晚两百,比住电竞酒店便宜,还能发朋友圈装“野生仙人”。
![]()
真喜欢长期?先租村里闲置房,签十年协议,年租五千,通水通电,审批手续齐全,再花两万把老房子改造成“洞穴风”,既合法又安全,债主上门也找不到借口。你看,同样“山居”,把“崖洞”换成“老宅”,把“违法”换成“备案”,把“极限”换成“适度”,债务不会滚雪球,老妈也不会夜夜担心滑坡,这才是可持续的“低配人生”。
所以,下次再刷到“零成本隐居”,别急着点赞收藏,先摸摸自己钱包,再查查那块地是不是基本农田——毕竟,世界那么大,真不一定非得去崖壁下找罪受。城市天台种两排韭菜,下班撸串喝冰啤,一样能看见星星,还不用担心半夜被石头砸醒,这日子,它不香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